尹喜
摘 要:“供給側”改革強調的激發個體創新創業潛能,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與社會發展高度契合的切入點:從高校學風建設“供給側”角度出發,分析當前高校學風問題新特點及成因,并基于創新創業發展要求,得出高校學風建設“供給側”改革的框架與路徑,以期實現高校學風建設的根本性轉變。
關鍵詞:高校 學風建設 “供給側” 改革
習近平主席于 2015年 11月 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他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從宏觀政策分析,提出供給側改革,就是強調從供給角度入手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其關鍵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強調創新創業,核心在于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從源頭上提高供給質量與效率,科學改善供給結構,昀終使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
國家“供給側”改革強調激發個體的創新創業潛能,為高校學風建設工作提供了與社會發展高度契合的切入點:從高校學風建設“供給側”角度出發,基于創新創業發展要求,我們努力探索出學風改革的深刻寓意,昀終起到完善高等教育體系、為經濟和社會發展進步提供教育支撐的效果。
一、高校“學風”之理論梳理
(一)“學風”含義界定
學風之“學”,即學習,具有主體性;學風之“風”,指風氣,具有滲透性。學風,簡言之,即指學習的風氣。
從哲學角度理解,學風是指學習者在探索科學真理、認知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論;心理學意義上的學風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對學習的態度、動機、興趣和能力等心理特征;在教學領域,所謂的學風,指的是學習者自覺接受教育、實現身心全面發展的行為方式,學風已成為學習者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大學學風的綜合定義應該是指大學學習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治學目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風尚和治學方法 ,是全校學習者心理和行為在求學治學上的具體體現。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復雜工程。
(二)當前大學生學風問題新特點及成因分析
當前,“9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張揚,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掌握速度迅速,除出現學習目標缺失、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紀律松懈等老生常談之學風問題外,還有一些新的特點:
1.
學風問題涉及面較廣。與以往學風問題常出現在學習成績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同學身上不同,如今的問題涉及面更寬,一些成績較好的“乖”學生也會出現不遵守課堂紀律、遲到、逃課甚至曠課、考試作弊的現象。
2.
干擾困惑因素改變。以往大學生的學業失敗多是因為早戀、校外兼職、家庭貧困等原因,而現在更多是沉迷網游所致。
3.
干擾時間前移。傳統觀念中的學風問題大都出現在大學畢業班(四年級或三年級)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受就業影響導致學習紀律下降、成績下滑,學風不正。現在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一步實現,就業形勢異常嚴峻,使得不少低年級同學也早早擔心就業前景而減弱對學習的熱情。
4.
心理矛盾加劇。當前大學生普遍感覺競爭壓力大,但又激不起學習的動力;他們希望學校少干涉昀好不干涉自己的學習生活,但自控能力很差;希望能夠自主學習,但不能安于寂寞、自學能力太弱等。這一系列矛盾都為高校大學生學風建設提出了新的思考。
二、高校學風建設“供給側”改革框架
根據國務院 2015年 6月 16日發布《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精神,著重指出“要把創業精神培育和創業素質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現全社會創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體系化”,“引導和推動創業孵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技術成果轉移相結合,完善技術支撐服務”。筆者認為抓好學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供給側”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動力。因此,學風建設也應進行自己的“供給側”改革。
學風建設改革,高校要放眼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并結合我國實際,通過塑造立德樹人、創新求實的學風氛圍,在高校建立創新創業文化環境。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加強學風建設,從創新創業要求入手,通過引進產業發展需求,強化應用導向,以“互聯網+”全面改革高校學習科研模式,助力“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三、學風建設“供給側”改革路徑探析
(一)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嚴格遵循人才培養與學風建設基本規律
學風建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因此,要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特別處理好嚴格要求與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協調好遵守校規校紀與拓寬學生自主空間的尺度,掌握學習理念知識、重視課堂效果與進行創新實踐、提倡課外活動的辯證關系,避免顧此失彼。
(二)進一步健全學風建設組織機構,加強隊伍建設,強化落實,完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
學校要健全學風建設組織機構,成立由黨委學生工作部、學生處、教務處、研究生院、團委等部門領導組成的校學風建設領導小組,各院系成立由分管學生工作和教學工作的領導為責任人的院系學風建設領導小組。
工作模式可采用輔導員 +導師和輔導員 +班主任兩種。前者側重于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術思維培養,并保證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輔導員老師要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為主業,也兼顧業余學習。后者需要鼓勵教學水平高、思想品質優、人生閱歷多、學術造詣深,并且能對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做全面指導的教師擔任低年級班主任,以便幫助大學生順利實現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
做好優良學風班和優良考風院系獎勵機制,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以及學業動態。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做好學生個體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對優良學風班和考風院系給予獎勵,使得學校意志真正得到落實,在全校范圍內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完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著力發揮好學生公寓、學生社團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通過加強師德建設、實施崗位培訓工程、完善學生評教體系、對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監控等方式,在全校樹立起優良教風,提高高校教師教書育人水平。
(三)從基礎管理入手,設計出合理的高校學風分析體系
加強高校學風教育,要時刻關注“四率”和“四數”,這是做好學風監測的關鍵。“四率”即學生上課的出勤率、晚自習率、作業上交率以及考試掛科率;“四數”是指每個教學班每學期的考試不及格、留級、退學人數、考試違紀人數、學習成績下滑嚴重學生人數以及主動向教師發問學生人數。
具體而言,學生上課出勤率,昀能夠直觀反映出學生學習的動態;學生晚自習情況,能夠清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以及作業量大小;學生作業完成上交情況,則是了解教師是否經常布置作業以及學生能否獨立完成、學習進度的重要依據;考試掛科人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沒有掌握學科知識學生比例。這些都密切關聯于高校學風問題。此外,掌握班級學生在一定時間段考試不及格、留級、退學人數,可及時了解學風較差群體狀態;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水平可以從是否誠信考試情況中把握;以及我們還要重點關注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學生,這些有可能是班級學風變化的風向標。那些主動向教師提出問題的,往往是學習自主性強以及思維活躍度高的表現。
此外,高校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可采用定期不定期抽查或者教師學生互評的方法,有效監控,使學風建設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四)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激活學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高校要深挖調和資源,要求高水平師資承擔本科生課程教學,拓寬校內外教育資源共享渠道,為廣大學生創造更大范圍的選課條件。圍繞自發、主動、創造性學習等方面加大對優秀學生培養制度的改革,在雙學位、雙專業、彈性學制、靈活畢業等方面積極探索。鼓勵修滿學分的學生提前畢業、就業或讀研;嘗試執行榮譽學位制度,以學生平均學分績點為主要依據,頒發不同級別的榮譽學位證書;執行更為寬松個性化的選課制度,為學生重新選擇專業提供更多機會;進行學分制改革,把合格、優秀以及創新人才的分層目標糅合于以學分制為基礎的教學計劃中,進一步減少課內學時,增加課外自主性、研究性學時,增設網絡課程學分、科研學分、學科競賽學分以及課外科技活動學分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豐富校內外科技文化資源,邀請各領域大家到校講學,著重鼓勵優質師資指導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探索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整個校園的知識刺激水平和學生的興趣水平。
學風是高校辦學水平、師資能力、教學質量以及管理層次的綜合反映。唯有從“供給側”出發,加快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方面的改革步伐,加快新常態下高校教師與信息社會相應的角色轉變步伐,完善更具激勵性的學分制度,創造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才能實現高校學風建設的根本性轉變。
參考文獻:
[1]明年是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年[EB/OL].[2015-12- 22].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5-12/2 2/comtent-159171.htm.
[2]趙曉. 供給側改革要向創新創業要成效[N]. 經濟參考報,2015-11-27(2)
[3]張爍.創新創業,高校怎么教[N].人民日報,2015-07-09(18)
[4]韓延明.學風建設:大學可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M].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3月
[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EB/OL].[2015-06-16].http:www.gov. cn/zhengee/content/2015-06/16/content-9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