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智能投顧:財資魔法
文/本刊記者 黃鑫宇
“人工智能將影響所有企業、所有人”,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阿里巴巴早期投資人譚秉忠對這個正在行進中的時代下的定論。
智能投顧,是“人工智能”之中那顆有些“炫”的內芯,但不只是機器人投顧,抑或是拆解開的通過互聯網技術,利用大數據和量化模型,以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財務狀況為依據做出的組合投資資產配置。智能投顧,更像是一種態度與實現能力。
正如AlphaGo代表人工智能科技戰勝了人類最為厲害的圍棋高手李世石,很多人在討論為什么這只“狗”不能應用在理財呢?
當我們還在圍繞AlphaGo這只“狗”是否能真正給我們帶來財富收益而質疑時,在10月24日那個異常忙碌的截稿期里,一條“券商行業大整合:美國兩家大型在線券商宣布‘在一起’了”的猛料消息,意味著散戶主動投資時代的結束。
在某種程度上,美國互聯網券商業的一系列并購昭示著一種趨勢:為投資者主動選股提供折扣經紀服務的商業模式,可能已經在逐步讓位于以智能投顧服務為代表的被動投資模式。
美國兩大互聯網券商合并,TD Ameritrade聯合TD Bank斥資40億美元收購Scottrade其實這已經不是近期美國互聯網券商界的唯一并購。上個月,億創理財(E*Trade)斥資7.25億美元收購了期貨和期權交易平臺OptionsHouse的母公司Aperture New Holdings;6月,Ally斥資約2.75億美元收購TradeKing,這些都是大動作。
美國互聯網券商近幾年競爭十分激烈,傳統券商面臨來自智能投顧的競爭,傭金日漸下降,收入增長緩慢。據彭博報道,TD Ameritrade的日均交易人數8月為42.5萬億,相比于去年降低了21%。億創理財的該指標8月下降了20%至143831人。
而早在去年1月時,就有媒體曾報料,“納指上市的億創理財將全面進入中國大陸市場”。而身為美國最大理財公司與排名靠前的網絡券商之一的億創理財在全球管理的基金總額超過2100億美元,擁有具競爭力的傭金水平是其重要籌碼。由于涉足次貸業務,億創理財在2008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一度傳出破產傳言,所幸最終“斷臂”得生,但市值損失超過90%。不過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億創理財仍然擁有450萬客戶,管理上億規模的資產。
其實在24日那個夜晚,我們看到的大洋彼岸不了389個網點。花旗銀行報告提出,銀行們的“Uber時刻”即將到來,銀行的實體網點將被淘汰,移動設備將成為客戶和銀行之間的主要溝通“中介”。這意味著銀行不再需要那么多實體網點,包括在其中工作的人,現存的銀行分支機構也將轉型。它們將會把注意力更多集中于只能面對面完成的服務,如增加更多按揭貸款和投資專家,銀行會漸漸成為一個“尋求建議”的地方。
囊括在“人工智能”之下的智能投顧技術以及它的公司,漸漸成為了這個地方。
見到公司組織架構重新調整后的PINTEC(原積木盒子)旗下璇璣公司CEO鄭毓棟時,他正忙碌于各種出差與演講中,監管方、投資人、媒體,幾乎你可以搜到的關于璇璣的頁面里,可以看到回答著各種版本問題的鄭毓棟。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人氣所長洪蘭教授,曾超幽默的指出“男人一天平均說7000字,而且多數在工作中就已被消耗殆盡”。對此,鄭毓棟自己沒算過,但卻挺enjoy自己各種宣講與解釋的過程,雖然帶來的后果是“回家就講不出話了”。
投米RA如今在宜信公司(以下簡稱為“宜信”)是絕對的明星,CTO胡金輝與首席投資官只這一條消息,“銀行業的Uber時刻悄悄拉開大幕,美國大銀行大幅關閉網點。”特別是看到朋友圈里轉載這則消息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司某位領導,正如同他隨后的感慨那樣,“令人意外的是來的會這么快”……
據美國財經網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美國銀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已經關閉(CIO)王福星共同搭建起目前70人的團隊。從立項到面對用戶一鍵式解決的方案成型,只有3個多月,基本上是“996”三班倒的方式,“因為我們合作的券商主要是美國”,胡金輝介紹道。除去ETF本身的交易費,投米RA目前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對于老板的全力支持配合,胡金輝給自己定下一個小目標,“今年年底,在中國智能理財這個領域,我們希望在用戶數、AUM、品牌上等方面達到領先,進而成為中國智能理財的No.1,這是我們的大目標,希望是這樣”。
也許受人民幣面臨“破7”的貶值預期影響,10月最后一個周日,五道口金融學院“金融科技助推財富管理大變革”的論壇,新老資管方代表為一個貶值時代的財富對沖策略而內心喜悅,這其中不乏包括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曹德云、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孔慶龍、博時基金總裁江向陽,以及剛剛披上互聯網金融新衣的百度公司副總裁、前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
鄭毓棟作為新金融技術服務提供方,暫時小留北京;而胡金輝則為宜信“十周年十城”的巡講奔波,“我基本每個星期都會跟唐寧總在一起出差,基本上這幾個月我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外邊” ……
也許,馬云的那句“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非時也,乃命也。以技術為內驅的新金融業者,也許前方還有更大的考驗等待他們,不過還好,已經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