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朔琦
《中外設計史》教學的困境與探索
◎周朔琦
《中外設計史》是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它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和審美情操。然而,在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重視所謂“動手實踐”的課程,而對應該掌握的“背誦理解”的課程,如《中外設計史》等,漠不關心,認為它們學起來費勁,也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學了沒用。這導致設計史的教學舉步維艱,困難重重。鑒于此,本文總結了在教學過程中的部分心得,探討了幾點對本門課程教學的思考,希望得到廣大同行的斧正。
《中外設計史》是近年來各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基礎理論課程。開設的目的是要通過梳理世界設計界的各個流派、風格,以及重要的人物、事跡,勾勒出設計發展演變的大概輪廓,籍此使學生對這個專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也能夠幫助他們打好專業基礎。但是,由于課程偏向純理論,課時也相對較短,導致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甚理想,難以達到開設的初衷。基于此,本文總結了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幾大問題,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了對《中外設計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中外設計史》的教學困境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原因,分別為:教學內容的問題,教學計劃與方法的問題,以及學生自身的問題。
在教學方面,第一個面臨的困境就是課時不足。近年來,在許多高校,設計史的課時數被不斷減少,以便為其他技能課騰挪出更多的時間。可與此同時,藝術設計專業在校生的數量每年卻仍在增加。這就導致,單個教師需要面對的學生數不斷增加,而對于純理論課堂,學生數量的增加不啻為一場災難。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維持班級紀律。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利用有限的時間把課本上的知識大體講授完畢就已經筋疲力盡,更何談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第二個方面的問題則是教師本身的問題。設計的產生,變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時代和周圍的環境有很深的聯系。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自身知識儲備的不足,無法將各種風格流派產生的原因,發展,變化結合歷史脈絡闡述明白,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感覺莫名其妙,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加入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可以先利用時間軸,和歷史地圖幫助學生理清與知識點相關的歷史脈絡,再將教學內容代入到整個歷史的大環境中闡述。
在大多數情況下,設計史類的教學往往采取的是最傳統的授課方式,即講授式教學。但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方法通常無法提起學生的興趣,甚至會引起他們的反感。導致許多學生認為這門課程枯燥無聊,在上課時間開小差,考試時胡寫亂填的事情時有發生。最后,許多學生盡管在大學接受了四年的藝術設計教育,卻連最基本的設計名詞都不知道,對于類似“荷蘭風格派”,“包豪斯”這類的基本設計流派與風格完全一無所知,更何談將它們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中呢?事實上,他們的設計方案通常是所謂“跟著感覺走,一問三不知”。
針對此問題應該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純理論性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特別是設計專業的學生,他們通常更偏愛動手實踐的課程,而對講授文化知識之類的課程興致缺缺。所以在教學中應該設計一些動手實踐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教授新裝飾運動時,可以將該運動中常常出現的設計元素一一分析,然后要求學生自己將這些元素重新組合,設計一套工藝品,并利用白卡紙將自己的設計做成三維立體的形象。這種辦法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課堂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另外,在教授的方法上,鑒于藝術專業的特殊性,還可以增加圖片的展示環節,使得教學更加形象化,也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甚至,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旅游紀錄片等內容,使得課堂更加有趣,也更加容易被接受。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增加一些互動環節。例如,可以學習西方的PRESENTATION的形式,讓學生在課下嘗試繪制各個時期的典型紋樣,并在課堂抽出5-10分鐘不等的時間,匯報自己對每個紋飾的感受。這樣既打破了沉悶的課堂氣氛,又使得學生有意識的自我學習,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此外,教師每節課還可以拿出不到1/3的時間,鼓勵每個學生利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就一個設計史上著名的人物,或事件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其他的學生則必須對此進行點評。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也可以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課堂的學習中。
由于藝術設計專業比較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而許多學生即不喜歡,也不善于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認為理論知識學起來沒有。所以對于這門課程并不重視,僅僅只是迫于學校的安排而硬著頭皮學習,學習的方法也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死記硬背上,無法將各個設計風格與流派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放置到歷史大環境中去理解分析。這導致他們在課程結束后,經常很快就會將學到的知識忘記,無法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
對于這個問題,本文認為教師不僅僅應該在第一節課就重點講解設計史的重要性,更應該結合現代的設計案例,向學生講述設計師是怎樣將各種風格加入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去,他們是怎樣利用設計史的知識提高自己作品的格調的。這種辦法,不僅僅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學習設計史的重要性,也方便他們學以致用。例如,在講解波普運動這個知識點的時候,就可以列舉美國總統奧巴馬是怎樣利用美國人懷舊的心理,將波普風格加入到自己的競選海報中,從而獲得了許多美國人的好感的故事。類似這樣的設計事例不僅有趣,還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得他們感覺的學習設計史能夠真真切切的幫助他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專業,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要把一門純理論性的課程上的有趣,教師不僅僅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更需要充分了解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在課程的教授方法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學生喜愛動手實踐的優點,讓他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牢牢記住知識點,這樣既可以使得課堂有趣活潑,也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開闊他們的藝術創作思維。
(作者單位:山東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