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斌,周豐風
(湖南科技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課堂教學效果評價
彭文斌,周豐風
(湖南科技大學 商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著眼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設計合理的經管類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優化經管類課堂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并通過健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機制保障,達到提高經管類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本文開展三個維度的研究對象,采用多種方法來獲取研究數據,并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綜合權重得出結論。
創新型人才培養;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層次分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著力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當前,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點和難點[1]。科學有效的高校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將直接體現出課堂教學水平高低,也將影響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建立以課堂教學目的為主的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需要淡化教學評價的功利傾向,并兼顧評價目的的全面性[2]。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已經很難適應新形勢下創新型人才培養,主要體現在:學生主體性不夠,教師自評不夠,評價激勵功能發揮不足,評價方式不夠科學、靈活等,這些已經嚴重影響到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基于此,本文著眼于創新型人才培養,設計合理的經管類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3],優化經管類課堂教學目標、方法和過程,并通過健全評價指標體系的機制保障[4],達到提高經管類課堂教學效果的目標。
就當前經管類教學效果評價問題,編制教師問卷、管理者問卷、學生評價卡,對商學院學生、教師按經濟、管理進行分類,利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隨機對30名教師、300名學生、20名管理者進行問卷調查;對經管類課堂分專業、分年級進行深入細致觀察,記錄課堂教學中教師行為、學生行為以及師生相互作用表現,力圖找到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采用問卷調查方式獲取數據,本次調查共發放學生問卷300份,回收260份,回收率86.7%。發放教師問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發放管理者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回收后的問卷經過逐一審核,全部是有效問卷。回收率都達到了85%以上,有效率為100%,因此這一調查結果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們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科學分析[5]。分別制定了三個評價對象的問卷調查,首先分析學生的調查問卷,通過對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層次分析法。我們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每個指標評定了5個等級,分別用1~5分來表示重要程度,其中1分表示次要,2分表示較次要,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較重要,5分表示重要。根據這個評分標準,評價者對各項指標進行了評分,現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層次分析法是對多種評價因素分類組合,形成了一個層次結構,一般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表1是針對學生的教學效果評價指標權重表,準則層的評價指標{I1,I2,I3,I4}的權重是相對于目標層I,而指標層{I11,I12…I19}的權重是相對于準則層的I1,{I21,I22…I28}的權重是相對于準則層I2,{I31,I32…I312}的權重是相對于準則層I3,{I41,I42…I47}的權重是相對于準則層I4。在此基礎上,將準則層的指標權重與相對應的指標層的權重相乘,即可得到指標的綜合權重。

表1 學生指標權重
由表1學生指標權重的數據可以得出,在各項教學因素的評價中,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反思的權重分別是0.2,0.3,0.3,0.2。其中I2和I3即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所占的權重是最大的,說明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在學生的眼里是很重要的。在教學目標的評價中,綜合權重是通過準則層和指標層的權重相乘所得到,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創新教學目標明確,符合大綱要求的權重為0.261 7,且綜合權重最大,為0.052 3,處于最重要的地位,而學生動手能力和自我監控能力的權重為0.025 8,且綜合權重最小,即為0.005 2,則處于相對次要的地位。在教學方法因素的評價中,調節課堂氣氛能力、激發學生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師生教學互動頻率這三項指標在學生認為是最重要,它們的權重都為0.167 0,且綜合權重都為0.050 1,而作業形式多樣,融入創新元素的權重為0.042 2,綜合權重為0.012 7,因此處于相對次要地位。在教學過程因素的評價中,學生認為課堂教學創新觀念及創新意識是最重要,它的權重為0.268 9,綜合權重為0.080 7,而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權重為0.029 6,綜合權重為0.008 9,相對而言,是次要因素。在教學反思因素評價中,有良好的育人氛圍和創新教育環境是學生所關注的重點,即權重為0.295 6,綜合權重為0.059 1,然而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率是學生所關注較少的,它的權重和綜合權重也都是最小的,分別為0.038 0,0.007 6。

表2 教師指標權重
從表2可以得出,以教師為評價對象的四個準則層中的權重和以學生為評價對象的四個準則層的權重是一樣的,都分別是0.2,0.3,0.3,0.2,說明在學生和教師眼里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都是最重要的,然而指標層是區別于教師和學生的不同。在教學目標的因素分析中,創新教學目標明確,符合大綱要求的權重和綜合權重是最大的,即分別為0.261 3,0.052 3,說明其為重要因素,學生自我監控能力是相對次要因素,權重僅為0.016 9,綜合權重僅為0.003 4。在教學方法的因素分析中,從綜合權重可以看出,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能力的權重為0.255 2,綜合權重為0.076 6,因此被認為是最重要,積極開展課堂課外討論在教師認為是處于次要地位,因為它的權重和綜合權重最小,即分別為0.028 2,0.008 4。在教學過程的因素分析中,教師知識結構的關聯性和協調性的權重為0.157 3,綜合權重為0.047 2,是主要方面,教師對專業以外知識的掌握能力、學生上課出勤率是屬于次要方面的。因為其權重和綜合權重最小,分別為0.035 7,0.010 7。在教學反思的因素分析中,教師整合開發課程資源能力的權重和綜合權重是最大,即分別為0.394 0,0.078 8,而技術轉讓資金收入權重和綜合權重是最小,即分別為0.024 6,0.004 9。

表3 管理者指標權重
表3是以管理者為評價對象的教學效果評價指標權重,同樣是四個準則層,但是權重的比重和教師與學生是不一樣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的權重分別為0.2,0.2,0.4,0.2,其中教學過程占到了0.4,說明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教學方法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課堂教學中是占有很大比重。從指標層開始分析,在教學目標因素分析中,提供多重可擴展信息,開闊視野是權重最大,即為0.360 3,其綜合權重也是最大,即為0.072 1,因此是最重要,學生自創能力的培養相對次要,它的權重和綜合權重是最小,即分別為0.035 5,0.007 1。在教學方法的因素分析中,教學方法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被認為是最主要的方面,權重和綜合權重都是最大,分別為0.283 0,0.113 2,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多樣性被認為是次要方面,因為其權重和綜合權重都是最小,即分別為0.019 0,0.007 6。在教學過程因素的分析中,課堂教學創新觀念及創新意識的權重為0.309 6,且綜合權重為0.061 9,兩者都是最大,因此處于最重要的地位,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比例是處于次要地位,它的權重和綜合權重最小,分別為0.025 8,0.005 2。在教學反思的因素分析中,有良好的育人氛圍和創新教育環境、科學可行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劃、畢業生就業率三個方面被認為是最主要,它們的權重和綜合權重最大,分別為0.149 5,0.029 9,而社會滿意度被認為是次要,它的權重和綜合權重最小,分別為0.021 7,0.004 3。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課堂教學評價我們已經從三個不同的視角去探究了,用了層次分析法進行了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第一,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更注重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并且實踐教學的改善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開放式思維能力[6]。而教師教學的質量是由教學對象來衡量的,要培養創新型人才,那么就要參考他們的意見和態度;第二,從教師的角度出發,教師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教師認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是開放、彈性和即興的。教師從教學評價中可以總結出,成功的教師善于運用問題策略、方法策略、元認知策略、合作學習策略、時間策略、原理學習策略等一系列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7-8],自身需要明確自己的創新教學目標,并且制定好學習方法,對于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應有多樣化的學習方案,改變單純的線性教學模板,要設計多樣化多思維的教學方式;第三,從管理者的角度出發,管理者是專家的意見,專家的意見更多的是站在學校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它認為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是最重要的,管理者認為合適、多元的教學方法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并且發揮自己的才能。
[1] 申平玉.經管類本科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亞太教育,2015(35):4-5.
[2] 馮利英,任良玉,劉益東.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4(2):19-23.
[3] 張英奎,陳明,鄭慶華,等.經管類專業實踐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課程建設的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4(5):74-77.
[4] 胡曉敏.經管類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與構建[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7):276-280.
[5] 劉新憲.選擇與判斷[M].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0.
[6] 張玉芳,周玉璽,董繼剛,等.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經管類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效果評價[J].實驗室科學,2014,17(2):155-158.
[7] Doyle W. Recent Research on Classroom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85(3):31-35.
[8] Anderson L M.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First-Grade Reading Group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First-Grade Reading Groups[J].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979(4):193-223.
(責任校對 王小飛)
10.13582/j.cnki.1674-5884.2016.12.009
20160901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課堂教學效評價研究”(263);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CX2016B507)
彭文斌(1976-),男,湖南郴州人,教授,主要從事經濟管理教學與研究。
G451
A
1674-5884(2016)12-0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