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彥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化水平愈加深刻,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僅代表著國家的綜合實力,還體現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當今大數據時代的前提之下,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同時也為城市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城市空間規劃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提出的,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然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使得智慧城市空間規劃得不到有效的應用。本文從當前大數據時代下城市空間規劃的影響因素著手,分析我國智慧城市空間規劃存在問題,探究推進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空間規劃的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智慧城市 空間規劃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城市化進程發展的過程當中,人們對于城市空間規劃愈加的重視,在當前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之下,為城市空間規劃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智慧城市的逐漸出現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然而,城市建設之時也由于部分影響因素的存在,使得智慧城市的空間規劃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采取切實可行的手段,不斷推進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的空間規劃顯得十分必要。
1 大數據時代下城市空間規劃的影響因素
1.1 空間流動因素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不合理的工業生產,使得我國的大氣污染十分嚴重,當前很多公眾對于大氣污染產生了極大的憂慮,因此,在這一背景之下,進行城市空間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空氣流動因素,確保城市的空間規劃對于空氣流動不會造成影響,從而使得大氣環境能夠實現良性的循環,促進城市空間環境生態化的發展。同時,由于我國城市化的發展,城市交通規模與日俱增,已經在當前城市規劃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因此,在實際的空間規劃之時,需要將交通所帶來的空間流動性考慮其中,為城市物流以及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提供充裕的發展空間[1]。
1.2 土地混合利用因素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城市空間規劃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土地混合利用的局面,如何讓城市土地利用更為合理以及實現土地的混合利用,對于大數據時代下城市的空間規劃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具有眾多服務功能以及信息交匯的節點區域愈加成為當今形勢下城市發展規劃的主要場所,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城市空間規劃也需要建立起兼具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實現土地的混合利用,解決好當前所面臨的土地緊缺局面,從而為營造智慧城市創造較為豐富的資源。
1.3 居民活動空間因素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產生以及發展,使得城市公共資源朝著更大范圍的區域進行發展,這就使得城市實現更好的資源配置,最大程度發揮城市公共資源的利用率,以便于為公眾提供更為智能化以及現代化的服務成為了智慧城市空間規劃的必然要求,也成為了居民活動空間實現擴張的需要。因此,在進行智慧城市空間規劃的過程當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居民活動空間的相關需求,增強居民活動空間的靈動性以及流動性,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2]。
1.4 綠色生態空間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逐步提高,對于城市空間規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不僅僅停留在基本需求滿足的條件之下,而是需要城市空間規劃能夠為自身帶來更為優質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當中享受綠色的生態環境。因此,在進行智慧城市空間規劃之時,相關設計人員需要全面考慮綠色生態空間,以便于能夠為城市預留下較為充足的綠色資源空間,為城市生態提供較為強力的支持。此外還應當充分考慮到城市今后的發展需求,在進行城市綠色生態空間規劃之時預留出一定的空間,為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2 智慧城市空間規劃存在問題
首先,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在于智慧城市空間規劃在全局角度而言,缺乏科學的“頂層設計”以及總體性的規劃,這就使得智慧城市發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出現了部分建筑物重復建設的局面,再加上智慧城市在實際發展中并沒有全面考慮到產業基礎設施之間的關系,最終出現了不協調的現象;其次,由于智慧城市所包含的內容十分多樣,理論以及實踐都需要進步一的完善,尤其是在評價以及相應的建設標準方面,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缺乏相應的同一標準,再加上智慧城市在進行空間規劃之時并沒有相同的路徑,這就使得智慧城市的評價體系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3];最后,缺乏對系統以及集成性的全面認識,智慧城市空間規劃中重點就在于對原有系統的有機結合,進而將數據進行充分融合,實現資源的共享,然而當前形勢下所存在的大量信息孤島,致使規劃之時各相關部門不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無法做好協調發展,使得智慧城市空間規劃出現問題。
3 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空間規劃方法的應用
3.1 加強協調體系建設
在大數據時代下,在進行智慧城市空間規劃之時,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需要有多個部門進行共同努力。因此,在進行智慧城市空間規劃的過程當中,首先就是需要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城鄉發展以及土地綜合利用之間的關系協調一致,注重在城市空間建設當中的綜合管理[4];其次需要加強對城市未來發展的重視,順應新形勢下節能環保的相關要求,注重多部門數據的整合,選擇出低碳節能的最優途徑,以確保智慧城市的快速發展;最后還應當以ICT、GIS等先進技術為支撐,實現各種資源的整合,為智慧城市的空間規劃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以大數據為核心
智慧城市在進行空間規劃之時,最為重要的是需要以大數據為支撐核心,以空間理念的轉型為相應的指導,對城市的整體空間進行相應的統籌控制。首先,在區域聯系的網絡環境中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根據數據資料進行城市空間的布局;其次,加強對數據信息的評價分析,并將公眾對城市的相關需求引入其中,采用小區參與的形式,為大眾的參與提供相應的網絡平臺,以便于在智慧城市空間規劃中更趨合理;最后,加強對未來城市預測的重視,相關設計人員需要借助模擬軟件讓人們能夠充分體驗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空間規劃設計,并根據人們的感受,對城市空間規劃方案進行調整[5]。
3.3 建設特色性城市空間
在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進行空間規劃之時,還需要突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