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社交媒體中風險與機遇并存,但如今也沒有企業或領導者敢冒“完全隔絕網絡”的風險。打造你的在線領導力平臺,需要12個培訓小貼士。
確定你的網絡形象(online presence)想要達到的目的。明確你的網絡形象想要表達些什么,有原則地選擇社交渠道,然后分享或原創內容。
設定目標。平日安排合理的在線活動量,并確定可以取得的切實目標。領導者可以每天花20到30分鐘時間在線瀏覽,了解社交媒體的熱點或者所關注的動態,然后再發帖或分享。傾聽網上正在熱議的話題,找到參與的方法,然后聯系上這一領域中的思想領袖。
磨刀不誤砍柴工。先花時間厘清一下你想要看到什么內容,例如人們分享的文章類型是哪種,以及他們所發布的思想或理念屬于何種領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你自己的專長。
尋找專業人士。如果你仍然不確定如何開始,可以參加關于社交媒體的培訓課程或者讓更多達人同事來教你。
考慮開設博客。行行出狀元,我們所擁有的信息可能是別人感興趣且對其有幫助的。因此你可以開設自己的博客,上傳自己的觀點。此外,提高你在其他社交渠道上的發帖量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分享你公司的新聞。瀏覽你公司宣傳的資料,并用到你的帖子中。關于新趨勢、新產品的調查結果與文章,都會引起你所在專業網絡平臺的人們的興趣。但是,確保平衡好你帖子內容中公司新聞的比例,以免讀者感覺無聊。
把工作與生活分開。例如,有些人視領英為專業渠道,而臉書則是私人渠道。這也可以確保你不會把專門給家人朋友看的內容分享給同事,反之亦然。
尋找適合你個人的媒介。東芝美國醫療系統(Toshiba America Medical Systerns)企業與戰略傳播高級總監凱瑟琳·沃爾夫(Catherine Wolfe)表示,她在團隊中設立了一個小組,定期聚會討論在社交媒體上所做的事情,話題不限。在這一過程中,她深刻地感受到每個人都需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媒介。例如她的團隊中有一位較年輕的專家認為領英用戶太過嚴肅,更喜歡使用推特和Google+。
搭建行業內人脈。訪問與你行業相關的思想領袖與影響力較大的社區,并在社交媒體上聯系或關注他們。多傾聽他們提起的話題,參與并分享到你的網絡中。
在你選擇的社交渠道上始終保持活躍。你不需要通過每天發帖來維持存在感,質量比數量更重要。但為了維持形象,不丟失粉絲,至少每周發帖或分享內容一到兩次。
對話是雙向的。優先回復發消息給你或轉發你的人,并且,將其他同行或影響力較大的人的帖子分享到你的網絡中,表示你在傾聽與參與。
享受樂趣。查看、分析、跟蹤數據結果是非常有意思的。正如社交媒體所宣稱的那樣,這是一個參與社交、結識新友、最終相互學習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