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企業中已經變得相當社交化,它告訴員工應表現出什么樣的行為舉止,如何完成工作,以及這些行為對于組織有哪些重要性。由于文化關系到企業成敗,創建一個與公司戰略匹配的“目的型文化”至關重要一我.們應主動去構建,而不能依賴文化自身的進化。
除了“解釋企業文化的內涵及其重要性,開展文化培訓,獎勵與重復”,以下六點將能幫助你成功塑造“目的型”文化。
設定行為期望
行為期望(behavior expectations)不是一句標語口號,而是對每位員工、管理人員、領導者的具體行為的期望。比如,企業文化需要員工被動還是主動、漠不關心還是保持好奇心、與團隊脫節還是完全融合?這些行為沒有正確或錯誤之分,而你可以依據企業的文化特質,設定對員工工作態度、與他人合作等方面的行為期望,并用簡單的短語向員工明確傳達。
建立評估標準
為成功建立“目的型”文化,你需要對員工尤其是領導者進行評估與考核——對于員工,可以在員工測評中加入一些與文化相關的問題,在績效考核中加入文化指標;對于領導者和管理者,可以創建一個360度評估,衡量他們傳播文化的效果。例如一家企業擁有“改善”的文化,那么每個人都應對企業績效改善負責,通過季度績效考核檢查、確保公司確實設立了具有挑戰性的目標,進而持續提升績效。
向“文化冠軍”授權
每個公司都應擁有自己的“文化大使”,他們的職責是維護文化。可以舉辦一個比賽,讓大家從同事中提名“文化模范”,進而選拔出“文化冠軍”。最重要的是,要賦予“文化冠軍”們足夠的行動自由,以便讓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及管理風格中,持續展示企業文化。
與員工充分溝通文化
請直接與員工討論文化,包括它看起來是什么樣子,為什么重要,如何匹配戰略并持續進化,以及如何去實踐。另外,還要確保你所有的溝通風格與企業文化匹配——如果組織非常正式和結構化,那么你的溝通語氣也應如此;若組織較為寬松,那么你的文化就要反映這個特點。
創建文化實踐的機會
要為員工創建各種參與文化實踐的機會。比如Limeade公司會舉辦“自己的一天”(Own It Day)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員工可以向領導推銷自己的想法,從而改善產品、贏得客戶。作為公司開放、協作文化的重要部分,這個活動能讓公司產品變得更好、更強。
將文化貫穿于細節
除了建立行為期望以及進行實踐,文化還應體現在政策、流程、溝通、福利等所有細節中。比如:你如何招聘符合公司文化的員工?你如何將文化融入新員工培訓與績效管理中?如果企業希望構建一個協作型的工作環境,就要避免“員工大排名”這種殘忍的方式,而要在團隊達到目標時,在績效考核中加強獎勵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