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惠
【摘 要】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近年來受到大家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今的太極拳作為強身健體,陶冶性情的一項健身運動,漸漸地開始出現在各大高校的體育課堂上。本文以太極拳為例,主要目的是分析本科教學階段體育課程設置的優勢與不足,旨在為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太極拳;體育課程
體育課作為本科階段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選擇的必修課程。目前體育課程的設置具有自由化,多樣化的特點,有籃球,健美操,武術,足球等多種特色課程可供學生選擇。其中太極拳的教學在高校體育課程中最具有特色性和代表性,不僅能弘揚中國文化精粹,還能夠強身健體,修身養性。所以在高校體育課堂上開設太極拳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1學習太極拳的優勢
太極拳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是由太極學說演變發展而來的一種武術拳法,而太極學說則是一切傳統文化的指導思想,太極一詞首見于《周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中陰陽對立統一的思想更是在太極拳法中有重要體現。現如今太極拳的習練目的已經逐漸從對敵防身演變為養生健身,但其以動制靜,以柔克剛的思想內涵卻始終得到傳承。
1.1 強壯筋骨,增強體質
對于現階段的本科學生來說,長時間伏案學習工作,熬夜,玩手機,玩電腦等對身體有害的不良習慣比比皆是,大部分學生都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而太極拳的養生功效有目共睹,遠遠領先于其他體育健身項目。太極拳得以領先的獨特秘訣就是需要習練者遵循天地萬物的陰陽變化,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看似簡單,但其實需要全身各個部分的協調配合,調動起一身之精氣。完成一個拳法動作時,在進行全身關節肌肉運動鍛煉的基礎上,還應該配合呼吸吐納,吸取自然界的清氣,呼出人體之內的濁氣。內外兼修,不但能夠鍛煉筋骨,更能夠調理內在臟腑器官,使臟器清靈,自然便可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1.2修身養性,勞逸結合
若想要習得太極拳的精髓就一定要用心參悟太極精神。太極精神可以簡略地概括為和諧,謙和,包容幾個詞。和諧主要是指太極拳的陰陽平衡,陰陽和則萬物生,在太極拳法中主要表現為動靜結合和剛柔相濟,從兩個互相對立的事物中尋找平衡點。謙和主要表現為含而不露,虛懷若谷,太極拳不講求主動發起攻擊,而是在化解別人招式的同時感悟太極的真諦,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直接體現。包容是指太極拳本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原則,始終致力于學習和吸取其他武術的精華和長處,不斷地完善和充實自己,才能經久不衰,廣為流傳。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為了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在學習太極拳的同時嘗試參悟這些太極精神,有利于安撫浮躁的內心,拋下急功近利的思想,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與此同時,體育課作為一門放松身心,排解壓力的課程,受到同學們的廣泛歡迎和肯定。而太極拳輕柔和緩的動作,寧靜致遠的意境,更易于習練者達到心無旁騖的境界,身體和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使選擇學習太極拳的學生能夠具備充沛的精力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以最充分的準備應對接下來的各種挑戰。所以說習練太極拳對于提高廣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增加文化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值得在體育課堂中大力推廣。
1.3動作簡便,習練安全
經過數千年的創新和發展,太極拳已具有了派別和分類,如今在高校體育課堂上得以普及的,是其中比較簡單,最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這種太極拳的動作和招式得到了適當的簡化,適合毫無武術功底的普通學生進行學習。一招一式之間有著獨特的規律,既容易記憶,又容易完成。動作輕柔平和,不存在騰空,翻滾等高難度的危險動作,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確保不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意外傷害。太極拳學習過程中所需的器械也十分簡便,一身寬松的衣服,一塊不大的空地足矣。更便于太極拳教學在各大高校中的開展和推廣。
2現階段太極拳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1.課時較少
經過調研和考察,大部分高校的體育課程存在課時較少的問題,一般一周只有2-3節的課時,對于系統地進行太極拳的學習和教學來說遠遠不夠。因為課時短缺的緣故,很多老師在課堂授課的時候只能局限于指導同學們完成動作,無法對每招每式的細節和銜接進行具體的糾正和講解,更來不及帶領同學們慢慢體會太極的境界,傳承太極的思想和內涵。期末考試的難度也相對較低,只要求學生能夠完整地打完一套拳法。這就導致很多同學對太極拳的習練進入了一種誤區,只注重于招式動作的表象,徒有其型,毫無神韻,急功近利,迷失了普及太極拳的真正目的。
2.2教師缺乏
優秀太極拳教師資源匱乏也是現階段較為突出的一個問題。在課堂授課中,往往一位教師需要負責一整個班甚至兩個班級的太極拳學習和訓練。一方面,在課堂上,學生太多,老師所示范的動作難以保證每位同學都能清楚地看到。只能是前排的同學跟老師學,后排的同學再去模仿前排同學的動作,這樣特別容易出現動作變形不規范的問題。在同學自主練習時,教師也很難及時地發現每位同學身上出現的問題,從而一對一輔導,加以糾正。這就導致了太極拳教學上的不規范,不嚴謹。另一方面,在課后,教師無法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很多同學學習太極拳的主動性還較差,課后從不自行練習,僅僅滿足于課堂上的一丁點練習時間,更有甚者期末考試將至才進行突擊訓練。由于每位教師需要負責的學生太多,無法及時發現這種不良現象,更不能對癥下藥,采取措施,所以體育課堂上的太極拳教學總是達不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2.3活學活用
太極拳作為一種拳法,是靈活多變,具有一定的攻擊性的。優秀的太極拳大家可以根據對手招式的不同選擇最合適的動作進行防守和反攻。這就要求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授課時,不僅僅要向同學們示范動作,更應該向他們講解每招每式的歷史緣由,存在意義,以及如何靈活使用,讓學生們在理解中學習,也可以增加太極拳授課的趣味性,吸引更多同學前來學習和交流。
總結: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值得我們每個人進行學習。為了在廣大高校學生中普及和推廣太極拳,必須研究最為科學和有趣的授課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們對于太極拳學習的積極性,做到主動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耿鶯.淺談體育課中教授太極拳的意義及方法[J].運城學院學報,2001,06:91-94
[2]張世國.在高校體育課中普及太極拳的價值和意義[J].中國成人教育,2003,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