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羅文寶
(長江師范學院管理學院,重慶 408000)
農村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探討
陳丹丹,羅文寶
(長江師范學院管理學院,重慶408000)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不斷提高,人們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我國人口增長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變成“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以致于老年人數量大且在快速增長。人們養老意識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現有的養老服務供給主體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要,此現象在農村尤為突出。在農村經濟水平不高、家庭結構發生變化、老齡化程度加重等條件下,有必要引導多元化的供給主體參與農村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能緩解國家的財政壓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滿足老年人的多樣性需求,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
1、養老服務供給的內涵
養老保障體系包括服務與經濟兩個方面。養老服務工作需要經濟保障,但由于現代社會服務體系的不完善,盡管經濟條件比較充裕,也不能更好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養老服務分為宏觀意義和微觀意義,在宏觀意義上是指提供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行業的總稱,例如老年旅游業、老年用品業、老年教育業等。在微觀意義上指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務滿足其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本文的主旨側重于微觀意義上的養老服務。養老服務供給就是提供微觀意義上的養老服務。
2、養老服務供給的特征
(1)供給主體的社會性。政府不可能全權管理養老服務。一方面是政府沒有財力投資全部的養老服務;另一方面是政府把握不準老年人真正的需求。社會組織可以彌補政府在養老服務供給方面的不足。
(2)供給對象的全面性。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它提供養老服務的對象是全部的老年人。社會組織的公信力低,如果不面向全社會提供服務,就更加難以得到公眾的認可。
(3)供給內容的多樣性。老年人不僅需要基本的物質生活,對娛樂方面、家政服務都很需要。老年人需求的不斷增多,所提供的養老服務內容也在不斷增多。
(4)供給人員的專業性。政府和社會組織分別建立的養老機構是由專業管理人員、專業護理人員和專業服務人員構成,以便提供專業的養老服務。
農村現行的養老服務是由家庭、政府、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所提供。在經濟快速發展、老齡化程度嚴重的時代,農村的養老服務如果僅僅由家庭、非營利組織或政府單方面來提供,就會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國家的財政壓力,也不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來滿足老年人的需要。政府應大力吸引營利組織參與農村養老服務,以彌補現有供給主體的不足;應建立以家庭為基礎,政府為主導,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為補充的多元供給主體體系。各個供給主體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協作分工才能提供更優質、更全面的養老服務。
1、政府在養老服務中的現狀
政府在養老服務中處于主導地位,提供養老服務的基本物資,并且引導和支持其他供給主體提供服務。農村的日間照料所自投入使用后,得到老年人的高度贊賞,周邊的老人都在照料所打牌、聊天、下棋,甚至健身、休息,照料所可以為老年人免費提供午餐,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老年活動,還可以為老年人提供經濟的、便捷的代購代辦,以及清潔衛生打掃、電器維修等家政服務,農村很多老年人都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時,政府還在不斷推動服務層次的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多元化、服務隊伍專業化的社會化養老服務。另外,政府積極扶持社會組織已經建立和尚未建立的養老服務機構,嚴格落實建設補貼、稅費減免、運行補貼等優惠政策,對社會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進行行業指導,鼓勵更多的人投資和參與養老服務。
2、營利組織在養老服務中的現狀
在農村,醫療服務、生活服務、經濟供給等這些基本服務主要是由政府、非營利組織和家庭提供。營利組織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以收取相關服務費用的方式抵消支出,以致于營利組織會將重心放在養老保險方面,營利組織的資金實力比政府、非營利組織的資金實力強,有能力在養老保險方面做出相關的工作。營利組織特別是保險公司為農村的居民提供適合他們的商業養老保險項目。如某個保險公司的商業養老保險項目包括傳統商業養老險、分紅型養老險、萬能型壽險和投資連結險,這4個項目有各自的特點,農村居民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選擇合適的商業養老保險項目來為自己以后的養老生活做打算。保險公司規定在投保人年滿60歲以后,每個月可以從保險公司領取一定的錢。
3、非營利組織在養老服務中的現狀
非營利組織能夠籌集到社會各界的資源投入到農村的養老服務行業中,緩解政府在養老服務中的壓力,彌補政府在服務中的不足。非營利組織向農村老年人提供免費的服務,使得老年人享受到除了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服務外,還能享受到營利組織不愿意提供的其他服務。在農村,非營利組織為老年人提供免費的定期體檢,例如心電圖、高血壓、腦溢血等老年疾??;也經常組織志愿團隊為老年人打掃宿舍、陪他們聊天,開辦老年活動等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動。非營利組織提供的服務能夠與政府提供的服務有效配合,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非營利組織尤其是非政府提供職工養老保險,使在職員工退休后也能每月得到相同的工資,保障其老年生活。
4、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現狀
家庭是農村養老服務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供給者,并且家庭是提供精神慰藉最好的供給者,家人的精神慰藉對老年人來說是不可替代的,家庭無可厚非在養老服務供給中處于基礎地位。每個老年人都能從家庭成員中得到一定幫助,這不以家庭的經濟能力為條件,而是以老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的血緣作為依據。政府提出回鄉創業的政策,回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這不僅解決了一定的就業問題,也使得老年人能與其家人一起生活,充分發揮了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基礎性作用。
現行的養老有家庭養老和政府、非營利組織、營利組織的社會養老。社會養老是由社會所提供,必然存在著一些弊端,一是打擊了勞動激勵,社會養老意味著有一定的稅收,比如人們會把三分之一左右的工資用于交納“五險一金”,如果沒有這個稅,勞動激勵機制會不會更加完善?而且很多不努力的人也能順利養老,其余的人就會思考為什么我們還要努力工作呢?這會大大打擊人們工作的積極性。二是社會養老會產生貪污腐敗,社會養老會要求被養老人交納一定的費用,全國或全省的費用數額巨大,大量的政府官員經不住金錢的誘惑,會做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三是社會養老會淡化親情,人與人之間保持聯系才能維持關系,農村老年人本就與子女聯系少,再加上社會化的養老,使得聯系更少,親人之間的關系也會變淡。以上是總體描述社會養老的問題,下面就來具體闡述各供給主體在養老服務中的問題。
1、政府在農村養老服務中的問題
政府在養老服務供給中處于主要承擔者和領導者的地位,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社保基金的虧空。社?;鹗枪匈Y產,管理者不會盡心盡力的管理資金,人們對于不是自己的事情會花費時間去管理嗎?有些部門把資金用于投資以增加社保資金,很多公民認為社保基金是所有公民的錢,就只能用來服務于老百姓,不能用于其他用途,而且政府官員會私吞一部分,這兩者使得社保基金面臨虧空的狀態。二是延遲退休政策的問題。有些已經交完社保費用的老年人只等著領取退休金,然而延遲退休政策的頒布使得這些老年人不能按時領取退休金,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并且延遲退休也不能解決社保基金的虧空問題,只是把問題延后。三是政府強制公民參保。參與社保應本著人們自愿原則,而政府強制要求每個公民都參保,政府的強制性就是政府行政壟斷的體現。對于政府來說,前期是會得到很高的稅收,但這也大大增加了之后財政的支出,會提高社保費用和增加參保人員,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2、營利組織在養老服務中的問題
養老服務業發展空間大,很多營利組織參與養老服務,使其在養老服務供給主體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營利組織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在養老服務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對農村投資少。營利組織對農村的投資更多的是在養老保險方面,對其他方面的養老服務投資少。二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小。政府為營利組織提供的優惠政策很少,主要是對營利組織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門欄降低了要求。三是在農村老年人中的信任度低。營利組織的私人性導致老年人不相信其提供的養老服務,認為營利組織對他們是有利可圖的,不會真心誠意的為他們提供養老服務。
3、非營利組織在養老服務中的問題
非營利組織在養老服務實踐中有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缺乏獨立性。非營利組織缺乏獨立性使得不能自主管理其組織的大小事務,而是由政府間接管理,這不利于非營利組織自身的發展。二是規模小,缺乏人才。據統計,截止2013年6月底,我國非營利組織有50.67萬個,而每萬人擁有3.9個非營利組織,這說明非營利組織的規模小,數量也少,且非營利組織缺乏專業的管理人員、專業的護理人員等一系列專業的服務人員,不能為非營利組織和老年人提供專業的服務。三是資金缺乏。中國非營利組織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社會捐贈很少,從自身項目獲得經濟收入的能力不足,資金來源的有限性使得資金問題成為非營利性組織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障礙。
4、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問題
家庭養老是養老服務中的基本養老方式。隨著空巢老人的增多與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家庭養老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養老功能逐漸弱化。一是家庭養老服務經濟能力不足。家庭結構縮小為“4-2-1”,即是說一對夫婦要照顧四個老人一個子女,而一對夫婦所得的收入不能負擔得起四個老年人的支出。二是子女只重視提供物質需求,不重視精神需求的提供。在城市務工的農村子女認為老年人只要日常生活方面過得好,其他方面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不重要。三是老年人與家庭成員之間有矛盾。不僅是農村老年人跟家人之間有小摩擦,城市里的老年人也是一樣的,老年人因為事情不符合他們的思想觀點就會與家人爭執,年輕一代的人就不是很愿意與老年人住在一起,使得老年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
哲學上有一句話是: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養老服務供給主體的多元化給養老服務帶來了明顯的成果,但是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就需要政府、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各司其職共同解決。
1、完善非營利性組織與營利性組織自身的建設
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在養老服務供給中自身的發展不夠完善。非營利組織應該大力拓展籌資渠道,加強宣傳力度來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增強自身的獨立性、脫離政府的掌控以便更好的管理組織,積極擴大組織規模,廣泛的吸引優秀和專業的人才,提高非營利組織的服務水平和質量,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養老服務,以提供更好、更優質的養老服務。營利組織應誠信經營,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質量,加大投資以提供多方面的養老服務,加強營利組織自身的管理,提高自身在公眾中的信任度。
2、發展居民個人儲蓄養老保險
我國農村大多數居民的思想是依靠政府、社會實現養老,缺乏自我養老意識。在八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就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個人儲蓄養老保險。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重,農村居民應加強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的意識,在個人年輕收入較高的時候,應多關注養老保險,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前做好準備。政府和營利組織應積極的為農村居民選取和制定合適的養老保險,鼓勵但不強制農村居民參與養老保險,增加居民的投保率。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減小政府在養老服務中的壓力,也可以減少社會養老的壓力,使得養老服務的供給主體能夠提供更全面、更優質的服務,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3、大力發展農村經濟
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是解決農村養老服務問題的經濟基礎,提高農村經濟水平,使得人們的經濟收入增加,政府、社會養老的壓力就減少了,農村經濟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府、家庭、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提供養老服務的能力。政府養老方面,農村地區的經濟水平高,稅收就高一點,政府投入到養老服務中的資金就多一點。家庭養老方面,老年人得到的贍養費受子女經濟能力的影響,收入高,贍養費就高;收入少,贍養費就少。營利組織養老方面,營利組織注重利潤,農村的經濟水平高,能得到的利潤就越高,營利組織就會增加對農村的投資,提供更多方面的養老服務。非營利組織養老方面,農村經濟水平越高,能籌集到的資金或其他物質就會越多,從而吸引優秀的人才加入到養老服務團隊。
4、應當改變政府的強制參保政策
政府的強制參保應當被自我養老、商業保險、投資理財等綜合保險體系替代,從而避免社會養老中“搭便車”現象的出現,符合“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的理論。強制參保政策一直執行下去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在職人員的人數比退休人數的比例高且比例差距大;二是新參保的人員要足夠多。在早期,中國13億左右的人口使得這個政策有成效。我國世界貿易組織協議在2015年7月終止,我國未就業人數已經高達幾千萬,加上有大量的外國人進入中國市場,中國自身的未就業人數就會大幅度增加,而且中國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和存在不愿意勞動的人數,社會養老負擔會逐漸加重,本可以享受退休金的老年人不能享受應有的權益。為了避免政策后期出現這種情況,政府應當改變參保的要求。
[1]王浦劬、[美]萊斯特.M.薩拉蒙: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研究—中國與全球經驗分析[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趙小艷: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的多元供給主體研究[D].西北大學,2008.
[3]張麗君:我國農村養老保障供給主體的多元化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5.
[4]趙洪燕:基層政府在農村養老了服務供給中的角色定位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5]秦智穎、李振軍:我國農村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多元化研究—基于協同治理理論視角的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1).
[6]劉峰:農村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設的困境與突圍[J].湖南社會科學,2013(1).
[7]趙曉強:我國農村養老方式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
(責任編輯: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