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旭
(堡密特建筑材料(蘇州)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控工作探究
羅旭
(堡密特建筑材料(蘇州)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全面預算管理方法是目前控制現代企業內部最為有效的企業管理辦法。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的管理上,能夠明確企業的運行目標,進一步強化現代企業的內部預算控制,因此,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方法的實施力度在現代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基于此,本文試圖將全面預算管理和企業內部控制結合起來,建立一個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體系,在探討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內控工作的關聯價值的基礎上,根據上述兩個方面對如何在現代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進一步推進全面預算管理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內部控制;價值;開展策略;全面預算管理
根據COSO于1992年所發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架構”報告,對內部控制有四個主要的基本觀念:第一,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單一事件或狀況,而是整個業務作業的過程,目的為達成組織目標的方法,因此是整合所有企業個體的一系列活動;第二,內部控制是由人執行的,因此會因人產生不同效果,而內部控制透過企業內的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其它員工所影響的,不是只要包括書面報告即可;第三,內部控制僅能提供合理的保證,而非絕對確保目標的達成;第四,內部控制目標為達成財務報導的真實性、法規遵循與營運效果及效率。雖然眾多審計組織或會計協會的內控制度皆以COSO的報告為標準而制定,但是COSO的報告中卻缺乏對預算管理的實際運作的理論架構或步驟進行規范。因此應特別考慮針對全面預算管理的信息安全控制,并嘗試制定相關的控制標準規范。
所謂全面預算管理,指的是采用預算的方式來對企業的各種財務與非財務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評價與控制,從而最終能夠保證企業整體運營的有序、協調,確保最終經營目標的實現。在目前企業管理實踐界,全面質量管理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受到企業管理者的重視,是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在具體使用上,預算管理是其基本的使用前提,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注重預測、評價、控制等流程的搭配。全面預算管理的考核對象可以是企業部門,也可以是個人。總的來說,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僅是一種有效的企業管理工具,能夠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當中的所有目標有序的結合到一起,而且也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控制手段。換言之,全面預算管理為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提供了實施的基礎,是內控工作開展的起點。
一是企業內部控制的總體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優劣。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對企業不同部門的利益進行系統的權衡,以有效增進企業整體收益為核心。而從內部控制工作的目標來看,它是為保證企業總體的運營效果與效率都是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開展的。在這種背景下,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利益權衡工作,能夠很好的保證企業總體利益目標在追求效率的前提下合法合規。
二是全面預算的管理方法在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科學而又有效的執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是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參考對象,直接影響著內控工作的效果與效率。如果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方面未能做好,那么就會使企業不同部門之間的運行利益與結構變得十分混亂,此時不同部門就容易發生謀取各自利益的道德風險情況,最終使內部控制工作的難度加大,從而降低了內控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需要切實考慮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的同時,注重對于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實施,并尋求兩者之間的連接方法。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內容:集中在管理階層下屬的財務會計體系以及業務操作體系,主要的控制范圍需要嚴格控制在CEO之內。對于現代企業的高層管理階層而言,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的控制范圍較為狹隘,只是限制對于某一事物的統一決策。相對于全面預算的管理體系而言,主要注重于審計委員會、董事會、股東大會、經理階層以及其他管理階層之間權責關系的安排機制,此外,不同業務之間部門的協調作用,主要是為了能夠進一步避免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員出現損害現代企業利益的不良行為。
四是在全面預算管理的基礎上對于內部控制角色的扮演。主要包括:需要進一步提高和輔助高層管理人員以及監督檢察人員切實執行監督責任和義務;為董事會提供重要信息的同時并為其制定相關政策;作為董事會的監管人員、高層管理人員、各個部門的業務人員以及外部審計人員之間的溝通渠道和橋梁;檢查或者是二次檢查對于現代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對于現代企業的財務狀況予以辨別以及調查;為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其他業務人員的相關負責人提供適當的改進和調整意見;為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扮演顧問角色;對于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的檢查以及評估等方面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企業內部所面對的外部風險以及內部風險,并為現代企業的內部組織提供可行性的建議,進一步增加現代企業的內部價值。
因此,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應建立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體制以及優化現代企業的資源配置,切實落實與執行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體制。這種行為不僅能夠有效控制作弊外,還能夠利于現代企業的整體價值,防范以及降低現代企業的經營風險。
1、調整全面預算的管理目標
全面預算的管理目標與實際的管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協調如何適應,預算管理工作需要遵循科學而又合理的執行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預算管理工作的落實。現代企業目前所處于的經營環境、行為的發展模式、企業之間競爭者的發展情況以及我國目前的宏觀調控政策等均需要在制定體制之前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因此,現代企業的長期發展規劃、現代企業經營產品的研發、經營產品的銷售以及投資融資等均需要由上述研究項目所決定。現代企業的預算目標需要在制定的過程中遵循彈性化以及應變化的原則。預算管理的實際過程中需要切實遵循一定的經濟發展原則,將現代企業的實際經營能力作為預算管理的首要考慮原則,不能夠憑借自主意識隨意調整和改善。全面預算的制定人員、預算內容以及預算體制的二次核查也是預算管理的主體,以上所說的全部因素將是直接對于預算工作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因素。因此,現代企業想要制定有效的預算管理目標和內容,需要將制定人員的專業素質進一步提升,切實做到以人為本,此外,預算管理工作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需要充分涉及制定人員的道德以及素質等相關問題。除此之外,預算管理中出現松弛等不良現象的原因是由于一些中小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在制定預算管理的過程中,并未做到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并且更多表現為自我為中心的主觀意識。預算銷售便是最為典型的預算松弛事例,企業的銷售人員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進而注重低預期的銷售模式。預算目標的調整需要切實符合客觀以及公正的原則,禁止違背制定預算管理的最終目的。
2、注重內控的效益維度
內部控制可為企業的最高決策者與管理層,提供關于更多達成目標的信心、運作的反饋信息、及降低意外事件的警示。對許多企業而言,有效內部控制的最顯著效益是能提供企業導向創新及經濟成長。同時,可為利益相關者、債權人、資金提供者、管制者及與有直接契約關系的其它第三者,提供及時、可靠信息。
有效內控制的其它效益包括:可靠提供支持最高決策者與管理層決策,包括資本支出及資源配置等;了解具體合適目標的重要性,可聚焦于管理層關注與達成該等目標最重要的風險及控制;選擇、建立及配置影響多個原則的控制作業,可能也會減少個別、分層控制作業的數量。
3、注重內控的成本維度
在成本效益方程式中,財務成本可以被相當明確地量化。通常被納入考慮的包括所有與實施內部控制行動及響應的相關直接成本,加上間接成本,注重于實際可衡量的部分,也有些企業另包含資源使用的相關機會成本。總體而言,在選擇及建立內部控制制定時,管理層應考慮有關預期效益的各種成本因素,這主要包括:在招攬、留用較高能力人員成本;評估選擇、建立及執行控制作業的必要投入,增加于業務流程中各活動的潛在增量投入,維持及更新必要控制作業的各種投入;建立一個平衡成本與效益的信息制度,這取決于信息需求的審慎考慮。
一般信息科技的內部控制包含以下兩種類型,即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一般控制指與整體電子資料處理相關的控制措施。應用控制指依據資料處理的過程,區分為輸入、處理、輸出上的控制。企業在導入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的過程中,內部控制人員可以以其風險控管的知識以及對企業內部風險的了解,提供企業對于相關風險的考慮,并且在制度規劃上應有的控制。
一是企業流程:內部控制信息系統是一個整合性的運用系統,當執行風險及控制的評估時,對業務流程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考慮到系統整體的控管[5]。內控人員對于內部控制信息系統本身提供的控管方式應詳加了解,對于系統無法滿足的控管需求則需有其它做法去控制,補足系統不足之處,才能有效的達到預防性或偵測性控制的目的。
二是應用系統架構:內部控制信息系統使用的部門及使用者相當多,因此對系統的安全權限控管十分重要,如何對系統使用者根據其職掌去制定適當的權限,是內部控制活動的重點之一。同時使用者權限一旦設定執行,仍須定期檢查內控系統所給予使用者的權限是否和原先規劃一致,以期及早預防舞弊或未經授權存取資料情況發生。
三是信息基礎技術架構:信息基礎建設于內部控制信息系統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若無該信息架構將無法使企業信息資源達成最佳化運用。信息基礎架構控制重點可區分為以下幾部分。操作系統:確定操作系統的設定、存取控管程序規劃是否恰當?資料庫存取:是否規劃適當的資料庫設定及存取安全控管程序?網絡安全:透過網絡存取、資料傳輸的安全性是否適當?程序變更控制:是否規劃適當的程序變更控制管理程序?備份及復原程序:若無適當的備份復原程序,萬一發生意外,會造成企業極大損失。
四是資料品質:使用者輸入資料的實時性、完整性及正確性是非常重要的,這能確保實時提供正確信息協助決策分析。由于內部控制信息系統是一個整合的系統,對于完成交易資料輸入的時間應給予適當的規范,以確保資料的實時性。
綜上所述,現代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都與預算管理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現代內部控制的管理、控制是切實執行和落實全面預算的基礎與前提,而科學的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又會為內部控制工作提供方向,并且降低內控工作開展的難度。在風險管理的理念下,內部控制已擴展為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一個要具有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需要有一個完善的監察機制,而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則為這種監察機制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礎支撐。
[1]潘昶靚:基于戰略導向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重構——以A公司為例[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4(5).
[2]李建發:全面預算管理與內部控制的關系探討[J].時代金融,2013(11).
(責任編輯:范曦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