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作寬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
◎康作寬
思想品德是一門抽象又具體的學科,大部分的知識點光靠死背硬記這樣老套的教學方式是不管用的,更多的是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以及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這就是所謂的‘思想品德來源于生活,反應用于生活’。在課堂上,學生是最主要的參與者,所以,老師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一心為學生考慮,為學生學業負責,積極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方式學習思想品德,在本文中,筆者就以新課改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研究為話題,深層次分析一下具體的教學生活化方案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小學生的自制力很差,所以在這方面進行精心的引導和長期的培養,老師就必須做出正確的指引。順應新課程改革標準潮流,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是教育模式上的創新,是中國教育事業的新高度!小學生正是思維模型建設時期,積極的誘導可以引導學生的發散的思維具體化,邏輯化。一些職業素養不高的老師便進入了誤區,認為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就代表著老師失去了重要性,從而就忽視了老師的職責,這樣的做法是對自身職業的不尊重,是專業素養及能力的不足,教師的作用就是引導學生,扮演著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提倡自主學習,并不代表教師教育能力的缺失,也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對本職工作松懈,身為人民教師就更應該嚴于律己,提高自身修為,在傳授知識時講求新技能、新思想、新創意,向學生征求意見,根據學生的意見積極修改自己上課的方式,對學生的教習也應注重方法,循序漸進,講求層次,先難后易,不講究一次成型,積極引導與刺激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新課標的主要要求就是在教學中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因為在一直以來的教學中,大多都把精力放在知識概念的教導中,而忽略了實踐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大多會感到枯燥乏味,不知道學習該課程的意義在哪里,即使學明白了書本上的知識,也不知道如何運用。甚至學校也不夠重視實際課程,給其安排的課時不能很好的讓老師完成教學任務,以至于后面的重要部分沒辦法講解,影響到學生的分數。
對思想品德課堂的不重視。傳統的觀念里,學校是學習的地方,成績是評定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重要標準,所以在大部分的時間里,思想品德是以一門副科的形式出現在各個學校的課堂上,并不能提起學校各部門以及老師的注意,他們認為學習這門課程影響了學校升學率,毫無意義,也就無需開展,這一錯誤的認識,使學生失去調節大腦的機會,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使大腦疲憊不堪,學習效率持續走低,學習積極性被挫敗,遏制了思維發展的寬度與廣度,這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極為不利的。
只注重傳授思想品德理論,忽視了思想品德育人功能。目前在小學校園里,思想品德課堂主要以簡單的心理教育為主,不是對思想品德水平的專業指導,也就充斥著業余的味道,一些老師誤把思想品德課堂當成了思想品德基礎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對思想品德原則的指引,以為傳授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理論,讓學生聽著昏昏欲睡,這樣的發法并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讓學生產生厭惡心理,嚴重不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下改變舊的教學模式的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把游戲帶入課堂,讓課堂動起來。小學生的心理尚在成長階段,與成年人之間有很大的區別,這就有必要要求老師積極的投入到學生的世界里,貼近學生特點,抓住學生所喜聞樂見的音樂素材去引導學生認識音樂,在課堂上,盡量用學生喜歡的神態、語言、語氣、動作、方式進行授課,使得自己更具有親和力。這時候就可以做一些小學生們所喜歡的小游戲,在老師和學生共同玩游戲的時候,循環播放一些背景音樂,這樣可以在無形間讓學生熟悉一首曲子的旋律,在歡樂中自己發現旋律中蘊含的奧秘。讓學生不知不覺的達到音樂與自身的互動感。
讓教學素材回歸生活。新課標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使學生和老師更加貼近,縮減心與心之間的距離,這告訴我們,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亦師亦友,絕對不是傳統式的夫子教學。這樣老師在給予學生們知識的時候,也讓學生們體會到了平等自由,在愉悅的環境中生根發芽。舉個例子來說:小學思想政治有一課名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上課之初,我就為學生們展示了4幅圖片,圍繞當今社會不文明現象為主題,詢問學生們的經歷,學生們在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我也講述了關于這些圖片的我的親身經歷。這樣就完成了老師與學生心與心的一次交流,這告誡我們全體教職工,在日常生活中,絕對不可以把自己凌駕于學生之上。
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屬于網絡信息技術,而互聯網擁有海量資源,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隨時調用這些資源來為教學服務,就這一點來說,可以大大填充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接觸面。且上課有很多需要筆書的部分,在這期間內學生大都在被動的等待,無形中就造成了時間的浪費,降低了課堂效率,多媒體以其自動化智能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途徑,只需鼠標輕輕一點,便可迅速切換、刪除視圖,并且不存在“地方不夠用”的情況,這對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模式來說是一大進步。
課本本身的使用價值需進行全面提高。課本是學習知識的根本,倘若課本出了問題那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對課本進行合理的編寫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編寫課本的時候首先要有一個條理清晰、體系完整的知識架構,這個架構應按照由淺及深、環環相扣的模式來編排,使讀者閱讀起來思路清晰。其次要合理劃分重難點,難點不一定是重點,在篇幅方面應傾向于基礎和重點,只有基本的概念掌握了才能把握更深一層的知識,重難點的劃分還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孰輕孰重有一個心理規劃,在學習起來會更加有針對性。最后也是主要的一點,課本內容應有意識的激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只有了解了本源才能對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應用自如,否則稍稍變個話題學生就會被難住,由此可見思維的重要性。對課本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嚴格把控,促進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事業的發展。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育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只要找出問題,對癥下藥,那么在廣大師生的不懈努力下,終會找到其科學的發展軌跡。而現下,改變以死背硬記為目的的教學理念;根據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課本本身的使用價值需進行全面提高;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我們改革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幾條必經之路。
(作者單位: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望海學校)
book=86,ebook=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