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東/文
轉型升級組合拳 東風浩蕩譜新篇(下)
■于新東/文
九萬里風鵬正舉,浙江轉型升級組合拳完全符合歷史、現實與未來是相通的社會規律要求,正所謂“所以繼往圣,開來學,而有大功于斯世也”,轉型升級組合拳正是這一意義上的既延續歷史輝煌、又譜寫現實輝煌、再迎接未來輝煌的鴻篇巨制,必將開創浙江更加絢麗美好的明天。
(接上篇)
問題是時代的最強音。馬克思是這樣具體而形象闡述的:“問題就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習近平總書記亦深刻指出:“只有立足于時代去解決特定的時代問題,才能推動這個時代的社會進步;只有立足于時代去傾聽這些特定的時代聲音,才能吹響促進社會和諧的時代號角。”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發展成就巨大之同時,矛盾問題也格外突出和集中,可以說最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就是粗放式低成本擴張的路徑及其低小散弱的大量存在,已經成為制約浙江發展提質增效前進道路上的老毛病、舊頑癥。
這些年來,浙江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問題和短板面前不回避、不退縮、不畏懼,始終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益導向,以巨大勇氣與高超智慧、以豪邁氣魄與鐵肩擔當,在發現問題和查找短板中正視問題及短板、在提出問題和明辨短板中研究問題及短板、在回答問題和補齊短板中解決問題及短板,不失時機地打出了包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一打三整治”“海港資源整合”“四大交通走廊”等在內的轉型升級組合拳。以治水為突破口的轉型升級組合拳,看似僅僅解決水質、人居等外在問題,實則是對問題表象在水上而矛盾根子在岸上的低小散弱之產品企業產業進行了由外而內、內外聯動的倒逼式轉型升級,起到了抓“牛鼻子”的奇效。
一言以蔽之,轉型升級組合拳抓住了障礙浙江轉型升級發展的源頭問題及其實質,聚焦了浙江轉型升級進程中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焦點和核心,從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推動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轉型升級。從拉動浙江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協同性來看,“十二五”時期投資、消費、出口年均分別增長18.4%、13.8%和8.9%,與“十一五”時期的13.3%、16.9%和18.6%年均增速比,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增強,外需的增長率回落9.7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從增長的對外依賴逐步減少來看,近年來浙江對外依存度明顯降低。2015年,全省進出口總額21566億元,實現了2010年以來的年均6.5%的增長率,相當于GDP的50.3%,其中,出口相當于GDP的40%,外貿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分別比2010年下降11.6和4個百分點。轉型升級組合拳可謂外病內治、辯證施策,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內家外家拳并用,推動浙江經濟不斷邁上強身健體,結構優化的康莊大道。
新常態,既是對一種舊的慣常性發展狀態的轉換和改變進程,其實更應該是對一種新的超常性發展格局的發現與鑄造過程。換言之,新常態既要講“破”,強調對舊常態的破除舍棄,更要講“立”,突出在對舊常態“揚棄”基礎上的一種對新常態進行螺旋式提升的積極塑造與全面牽引。只有從這個意義上來認識,才能真正理解為什么要強調引領新常態。很顯然,引領新常態就是要求我們主動開創適應發展新階段需求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格局。這個新格局,就是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科技、新工藝、新模式、新產品等新興經濟成分占比不斷上升的創造過程。
這些年來,浙江著眼于適應、把握與引領新常態,在增速調整、結構優化與動力轉換等這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新常態本質特點要求下,深諳拳頭收回才可以更好地打出去的道理與規律,打出了包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特色小鎮建設”“互聯網+”“科技大市場建設”“跨國并購”等在內的轉型升級組合拳,真正做到做好不簡單以GDP論英雄,主動把換擋期看成為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期,更加注重打基礎利長遠工作,極大激發了浙江全社會的發展潛能,新興市場主體大幅增加,新產業茁壯成長,新業態蓬勃發展,新技術與新產品方興未艾。
新經濟形態蓬勃發展,2015年浙江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實現網絡零售額7611億元,比2012年增長2.8倍,年均增長55.4%;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310億元,比上年增長16%,占GDP的7.7%。新出口力量強勢出擊,2015年全省市場采購貿易出口1766億元,比上年增長42.6%,占全部出口的10.3%,拉動出口增長3.1個百分點。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約占全國的16%,居全國第2位,其中,跨境電商出口比上年增長34.7%。服務貿易發展勢頭強勁,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由2010年的201億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42億美元,年均增長17.1%,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2010年的7.3%上升到2015年的11.3%,相當于GDP的比例由2010年的5.0%上升到2015年的6.4%。這些新動能因其成長性高、輻射面廣、帶動力強的特點與優勢,既在當前穩增長與促升級方面發揮突出作用,也日益成為浙江未來發展的潛力與希望所在。
經濟社會發展也好,區域城鄉發展也罷,都不是一時一地之事,發展必須是著眼根本,著眼大勢,著眼未來,著眼長遠的長治久安型發展。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們一切問題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浙江全體人民幸福感與獲得感的持續增強,因而說,發展發展再發展是我們推進浙江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的基本遵循。這也充分體現了方式方法與目標目的之間的辯證關系要求,創新發展方式、實現發展目標,既體現了探索發展客觀規律的要求,又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是合方法論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
這些年來,浙江深謀以致遠、謀定而后動,既看一事一域之成敗得失,更爭全局全域之發展進步,尤重干事創業之利在千秋,行穩致遠地打出了包括“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創新驅動”“七大萬億產業培育”“特色小鎮建設”“四張清單一張網”建設等在內的轉型升級組合拳,浙江環境更優美、科技更進步、制度更成熟、生活更幸福。
“十二五”時期,轉型升級組合拳打出了浙江“五位一體”建設總布局的新氣象、新進展、新成效。2015年,145個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中,水質達到或優于水環境Ⅲ類標準的斷面占72.4%。2013-2015年,“三改一拆”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面積5.8億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面積4.7億平方米。全面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設區城市環境空氣PM2.5年均濃度平均為4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23.0%;設區市城市空氣質量優良達標天數比例為78.2%,比2013年提高9.8個百分點。創新型省份建設邁上新的臺階,2014年科技綜合實力由2010年全國第7位上升到第6位。2015年,地方財政科技支出250.8億元,與2010年相比,五年年均增長15.6%;規模以上工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年均增長11.4%。R&D支出1000億元左右,比2010年增長1倍多,五年年均增長15.2%,相當于GDP比例約為2.33%,比2010年提高0.55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11個百分點。體制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在全國率先啟動并實施四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自身改革和依法行政走在了全國前列。全面取消省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省行政許可事項已減少到574項。各類各地改革試點實質性突破,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浙江人民生活水平與質量加快提高,10年間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均增長了2倍左右,分別連續14 和30年居全國各省區首位。
九萬里風鵬正舉,浙江轉型升級組合拳完全符合歷史、現實與未來是相通的社會規律要求,正所謂“所以繼往圣,開來學,而有大功于斯世也”,轉型升級組合拳正是這一意義上的既延續歷史輝煌、又譜寫現實輝煌、再迎接未來輝煌的鴻篇巨制,必將開創浙江更加絢麗美好的明天。(全文完)
(作者系浙江省當代國際問題研究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