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博,邵華清
(佳木斯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基于績效評價導向的政府會計改革研究
張光博,邵華清
(佳木斯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對政府會計進行分析可知,其是政府部門信息系統的關鍵構成部分,而政府會計體系是否能為政府各部門提供有價值的績效評價信息也會直接對政府履責的評價與考核結果產生影響。因此,本文從績效評價的角度出發,分析績效評價及其在政府會計改革中的應用價值,深入研究當前政府會計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績效評價導向的政府會計改革措施。
績效評價;政府會計;會計信息
績效評價是指組織對相關經濟資源進行占有、利用、管理與整合效果的具體評價。通過實施績效評價,一方面可以為組織單位領導者的相關經濟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來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組織管理,幫助組織實現持續發展。績效評價的目的,即績效評價可以為組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對事物的決策提供相關數據信息,從而增強決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而績效評價的意義則在于通過對組織自身進行績效評價,可以使領導者和管理者了解其組織在整個社會價值鏈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明確自身的社會位置,準確把握事物整體發展方向,從而制定出符合組織未來發展方向的相關決策。
政府績效評價的內容為政府對其所履行責任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其中,經濟性的評價大都以政府的“成本—投入”這一過程為主展開。由于公共產品服務的提供需要事先籌集資金,并將其轉變為可控資源投入具體項目中產出,故政府會計在此過程中則作為信息來源,其所反映的是政府現階段可控資源的基本情況和政府在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時承擔的義務,簡單來說,就是對政府資產以及負債與凈資產進行的完整披露。而效率性則以政府“投入—產出”這一過程為主,關注的重點是消耗的資源是否能夠達到相應效率,通過對政府資源投入的成本與產出進行準確計量,確保資源消耗能夠切實解決相關問題。效果性是以政府“產出—結果”這一過程評價為主,側重的是產出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根據政府績效評價的內容,績效評價在政府會計改革中的應用價值主要表現為:政府在會計改革過程中引入績效評價,有利于提高財政透明度以及會計預算的準確性,從而為政府部門的相關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形成對政府各項工作的支持,并維持政府部門的持續運作。同時,隨著政府績效評價工作的逐漸開展,政府會計的改革力度也將逐漸加大,并最大限度地提供績效評價所需信息,為政府會計本身的改革奠定基礎。
3.1 會計目標過于強調預算管理
會計目標過于強調預算管理是當前政府會計中存在的首要問題。目前,我國政府預算會計目標為,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并確保政府實際收支和預算收支具有較強的一致性與合法性。在此目標下,預算會計實際上服務于政府的預算管理,而對預算會計的如此定位是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基于投入控制的供給制預算管理模式對預算會計作出的定位和要求,從而對政府單位本身的地位,即會計主體地位產生較大忽視,相應地,政府作為會計主體的職能也難以充分發揮。此外,預算會計向政府提供的信息大都為政府部門年度財政的收支和結余情況,且均集中在當期財務資源方面,難以為政府的長期規劃和發展提供可靠而全面的會計信息,故政府預算會計現階段仍然屬于預算執行會計,難以為包括績效評價在內的政府各項工作提供有利信息。
3.2 會計核算基礎難以較好地反映資產負債情況
會計核算基礎難以對政府資產負債情況予以全面、充分反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就現階段而言,政府預算會計是以現金制層面為出發點的,所反映的信息集中體現在預算執行結果的資金流入與流出方面,缺少政府對外投資以及國有股權方面的資產確認,從而導致政府難以真實了解其資產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增加了政府對國有資產收益權及所有權的管理難度。第二,在政府會計核算過程中,將現金的實際收付作為當期收支的主要依據,導致政府政府當期財政支出的核算范圍縮小,即指將基于現金的實際收付部分納入其中,而并未納入當期已經發生但卻并未利用現金支付的政府債務,使財務核算結果難以反映出政府的真實財務情況,增加了財政風險發生的可能和化解的難度。
3.3 會計報表信息過于簡單
會計報表信息過于簡單是當前我國政府會計存在的另一重要問題。分析現階段政府會計報表可知,其主要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預算執行情況表和其他相關附表構成,因在現金制下,政府會計并不涉及除現金項目外其他各類資源存量,同時,也缺少對股權以及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計量,加之對固定資產及其使用情況報告的缺失,增加了國有資源流失的風險。此外,在現金制下,政府的拖欠費用與債務也都難以在資產負債表中充分體現,從而導致政府會計信息失真。需要說明的是,在收付實現制方面,收支表主要是對政府財政收入分配情況的反映,并未充分考慮政府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政府績效評價與監督的難度。
3.4 缺乏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
績效評估體系的缺失是當前我國政府會計存在的重要問題。我國是世界上最為典型的后發國家,現代化動力嚴重缺失,故而亟需現代化取向的政府部門利用政治等力量推動現代化進程。但我國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多數地區政府部門均將現代化扭曲成經濟現代化,過度看重經濟績效指標在績效評估中的地位和對政府與國家現代化發展的作用。而在經濟績效評估中,又以GDP評估為主,但就單一的GDP指標而言,其并不包括家務勞動價值,同時也難以對社會勞動成果與經濟增長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彌補價值進行全面反映,導致績效評估具有較強的局限性,不僅不能給予政府會計工作較強的支持,而且還使政府工作陷入片面的經濟誤區,阻礙政府和社會的共同發展。
4.1 建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并存的財務體系
建立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并存的財務體系是以績效評價為導向,推動政府會計改革的首要措施。對政府會計進行分析可知,其通常需要面臨雙重任務,即在確保公共資金安全的同時提高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率。政府取得財務資源以及對其進行利用的依據在于預算,而預算無論是在政府工作計劃、資金控制,還是業績評價過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現金制的預算會計反映和預算工作的執行、監督,是政府會計進行預算管理的重要途徑。而要提高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率則必須以財務會計為基礎,進一步完善政府會計體系。對于政府財務會計而言,要充分借鑒企業財務會計改革的成功經驗,通過引入基于基金制的會計模式,從而全面反映和監督政府在各個階段的相關經濟活動,具體包括政府債權債務以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現金流量等各類會計信息,在提高政府財政收支透明度的同時,為其績效評估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
4.2 充分反映資產負債情況
資產負債表的完善應以明確政府會計主體為基礎,當前,政府會計體系主要包括3方面,分別為事業單位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以及財務總預算會計,在構建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中,政府必須充分考慮以上3方面會計主體,從而確保各部門會計報表的完整性與可靠性。此外,進一步擴大資產負債表所涉及的內容范圍,在現有基礎上,將政府對外投資和國有控股資產的確認納入資產負債表當中匯總,從而使政府全面了解其既有資產的真實情況,為其更好地管理國有資產提供良好保障。還需說明的是,未來,政府在編制資產負債表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擴大財政支出的核算范圍,在保留原有的現金實際收付的基礎上,將對當期已發債務的現金支付額度納入其中,進一步反映政府的真實財務情況,使政府相關部門人員做到心中有數,降低財政風險發生的概率。
4.3 豐富會計信息
對政府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可知,其最終的體現形式是財務報告,為轉變在傳統現金制下政府會計信息失真率高的情況,未來,政府財務報告的模式應以基金報告模式為主,即對于每支基金而言,均具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收入支出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從而使不同基金所采用的會計基礎問題得以有效解決。此外,財務報告中所涉及的會計信息不僅應包括財務報告的基本情況,還應融入政府整體的財務報表與基金財務報表等,進一步豐富政府會計信息,確保會計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實性。其中,政府整體財務報表中主要包括現金流量表及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其是對政府整體財務情況和現金流量情況的主要體現。而基金財務報表則是從基金的具體種類出發進行編制的,例如:政務基金財務報表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基金余額變動表和收入費用表等,而權益基金財務報表則包括基金凈資產表、收入費用以及現金流量表與基金的凈資產變動情況表。通過轉變財務報告模式,豐富和完善政府會計信息,進而從整體上為政府部門各類決策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其公共產品和服務質量。
4.4 完善績效評估會計體系
在績效評估體系構建過程中,各級地方政府需以科學發展觀為要求,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并使所構建的評估體系充分反映出區域平衡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的國家相關政策方針。在具體指標構建方面,要以現代政府績效評價體系的“5E”模型進行構建,充分考慮經濟指標、效率指標、效果與政府生產力指標和公平指標,從而構建各指標相互協調的政府績效評估會計體系。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以財務報告系統為核心的評估體系,通過將財務報告的使用范圍從傳統的立法部門和相關行政部門擴展到政府外部利益相關者方面,使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能夠較好地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對政府會計信息日益高漲的需求,并輔之以相對完善的會計報表,從整體上提高績效評估會計體系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為政府關于社會經濟活動和公共服務的各類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本文通過簡要闡述績效評價概念,在結合績效評價在政府會計改革中應用價值的基礎上,針對當前政府會計的相關問題,分別從建立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并存的財務體系、充分反映資產負債情況、豐富會計信息和完善績效評估會計體系等方面對績效評價導向的政府會計改革措施作出系統探究。研究結果表明,當前,我國政府會計仍然存在著會計目標片面、資產負債表不全面、會計報表信息單一和績效評估體系缺失等問題,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對績效評估導向下政府會計改革措施的研究,為政府部門的相關決策提供可靠的會計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安栒青.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為導向的政府會計改革初探[J].財經界,2013(12).
[2]寇全會.淺談績效評價導向的政府會計體系的構建[J].中國集體經濟,2013(23).
[3]張德剛,邊祖鵬.績效管理導向的政府會計改革——基于“三公經費”公開的研究[J].現代商業,2012(11).
[4]潘俊,陳志斌,劉子怡.制度環境、地方政府行為與政府會計準則制定[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3(8).
[5]高郡男.論績效評價導向政府會計體系的構建[J].財經界,2014(2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04
F810.6
A
1673-0194(2016)10-0010-02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