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斌,王 晶
(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 150040)
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必要性及實現途徑研究
陳文斌,王 晶
(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 150040)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市場經濟亦在迅猛發展。在21世紀,經濟市場的競爭已呈現出國際化蔓延趨勢,將現代企業推向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格局。綠色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的全新管理方式,在全球倡導低碳經濟的新時期已然成為促進企業可持續成長以及推動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飽受生態危機困擾之后,各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企業的綠色管理理論與實踐也由此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時至今日,依然有部分企業為了贏得更多的經濟利益而不惜損害環境利益,致使環境污染問題與資源浪費問題屢屢發生。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基于綠色管理相關理論探討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企業實現綠色管理途徑的建議,以期為更多企業進一步提升綠色管理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現代企業;綠色管理;必要性;實現途徑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嚴重,資源枯竭已成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大因素。在此背景下,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人類社會改變傳統發展模式的新趨向。然而可持續發展理論并非是一種理想,而是需要回歸到微觀層面切實踐行的必要舉措。“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之一,即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在社會經濟的構成中,企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力量。然而客觀地講,所有資源與環境問題的出現,企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然而,企業又是保護環境與節約資源的主體,因此,企業對環境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管理方式,只有企業對此予以正視,才能保證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基于此,綠色管理理論應運而生,并成為了現代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以實現可持續成長的必要途徑。通過綠色管理的實施,能夠確保企業從生產至流通等各個環節有效平衡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從而實現企業與社會的雙雙可持續發展。總之,深入探討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路徑對于企業集約化轉型和競爭力與經濟效益的提升均具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同時放眼世界,“提升國家形象,重視形象或品牌這樣的無形資產,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追求的目標”[1]企業實施綠色管理有利于提升我國企業的國際形象。
1.1 綠色管理定義
綠色管理是以生態經濟發展為目標對現代企業提出的一種新的管理方式。鑒于企業管理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復雜性,且涉及面較為廣泛,綠色管理從保護環境視角出發,本文將其概括為幾個方面。第一,綠色認證。綠色認證屬于一種環境管理宏觀層面的機制,是對企業生產與經營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一種評價活動,只有企業得到綠色認證,才表示有能力履行好環境責任;第二,綠色理念。綠色理念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通過倡導資源節約與生態保護觀念在企業內部貫徹綠色文化;第三,綠色生產。綠色生產主要指企業通過技術以及設備或材料等的創新應用確保在各個生產經營環節中實現節能降耗,并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以此實現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生產方式;第四,綠色設計。綠色設計針對于企業綠色生產與綠色管理的保障,即企業在進行商品設計的過程中就將綠色環保概念融入,確保生產的商品能夠為企業綠色管理的實施奠定基礎。
1.2 綠色管理的意義
我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早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生態環境直接關乎人類的生存質量,因此,在當前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新時期,環保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對于企業的影響至深。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企業越發認識到以消費者作為中心的發展定位的重要性,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消費者的需求,才是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動力,而鑒于人們對環保產品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生產亦不得不關注環保。與此同時,企業在社會責任中也已將環保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并通過會計信息披露接受著全社會的監督,這就迫使企業不得不走好綠色管理之路。由此可見,企業的綠色管理已經成為了一大趨勢,只有實施綠色管理,才能幫助企業在競爭態勢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綠色管理的意義體現在其有利于推動企業在當前新形勢下穩步發展壯大。
2.1 環境保護責任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發展至今,各行業領域內部的市場競爭愈演愈烈,而早些時期,環境保護問題始終是企業發展的牽絆,至今卻演變成為了現代企業繼質量、成本、時效與服務之后的第五大競爭要素。縱觀當前各個行業領域當中,企業發展已不再局限于企業自身,社會責任的履行已然成為了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對環境的保護已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角度來看,環境保護問題直接成為了關乎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只有企業充分履行好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才能促進經濟效益的有效提升。
2.2 綠色消費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導向
當前,傳統時期的計劃經濟已經全面轉型為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體制要求企業需要充分重視消費者的主體地位,只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保證企業持續發展。在環保理念全面普及的新時期,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環保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加大,由此生成了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理念。所謂的綠色消費,就是消費者根據個人實際需要,在保證消費品能夠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符合環保標準。因此,早有一些大型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樹立綠色理念,比如:豐田公司發布“環保宣言”,制定并實施綠色戰略,松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3家企業均通過過了ISO 14000環境系列認證等。諸多企業的綠色實踐是為能夠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來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可見企業綠色管理的實施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一項必要舉措。
2.3 生態要求成為企業提升效益的重要保障
企業的經營與發展均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然而在各行企業林立的當前,共同構成的大環境才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制度基礎。與此同時,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又必須依賴于自然環境。這樣的狀況也就對企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既要求企業的經營能夠滿足大環境的需要,同時又要求企業顧及自然環境。就企業的生產與經營過程來看,本質上就是取之自然之后將生產廢物拋回自然,倘若失去了穩定的生態環境支撐,企業的生存也就難以為繼。然而當前生態環境的惡化主要是由污染所致,對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來說亦是一個巨大威脅。對此,企業綠色管理的必要性也就體現在了基于經濟效益的增長而滿足生態要求的層面。
2.4 環保法規成為企業運營管理的重要約束
法律的支撐實為保護環境的必要舉措,在生態環境問題愈演愈烈的新時期,對于環境的保護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責任,為了做好對生態環境的硬性保護,我國的環保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并不斷完善。在此之中,對于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環境開發與資源利用等一系列問題均在環保相關法律體系中給予了明確的規定,也就是說,企業要想使自身的環境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積極主動采取綠色管理措施才是可行之舉。
企業實施綠色管理已經成為了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的必然要求,只有企業將綠色管理意識全面貫徹,并充分認識到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必要性,才能致力于綠色管理實踐,進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1 綠色文化環境的創設
綠色文化環境的創設是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重要保障。文化環境的創設目的在于通過風氣的引導使企業內部員工從上到下樹立起對綠色管理的正確認識。在此基礎上,明確綠色管理對于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從而通過內部管理為綠色管理的實施鋪墊。對此,本文認為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制度入手,在企業內部構建綠色管理專職部門,致力于完善企業的環境管理體系,并履行企業的綠色管理職能。員工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命脈,企業文化的塑造亦需要依靠員工的共同努力,因此,還需要充分保證企業綠色制度的可行性與適用性,在企業領導層的帶領下,切實在生產理念中納入綠色文化,引導全企業共同樹立良好的綠色意識,從而推動企業走上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3.2 綠色生產方式的實施
綠色生產,是企業綠色管理的核心所在。對于所有企業來說,經營的過程都離不開生產,企業綠色形象的建立與維系亦是最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生產方式。只有保證生產過程中綠色理念的滲透與綠色方式的應用,才能保證產品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同。而不同企業的生產概念又具有多元化的差異,本文將綠色生產概括為“在企業運營的各個環節中對綠色管理概念的貫徹”。首先,企業應當做好綠色采購,在各種原材料采購的過程中,應當秉承環保理念盡可能選擇能夠實現再利用的原料,即便無法二次利用,也應保證材料加工之后的廢棄物對環境污染能夠有效控制。其次,應做好綠色設計。產品的設計不應當局限于其實用性,更應當切實注重其環保性,在產品使用完之后,將其變廢為寶,如此才能滿足企業綠色管理的要求。第三,采用綠色生產工藝,也就是通過技術手段的創新降低產品生產或加工過程中的廢料、廢水與廢氣的排放。同時還應當保證產品包裝材料的環保性,也就是應用綠色包裝,以最大程度履行企業的環保責任,加強企業綠色管理的實效性。
3.3 綠色理財活動的規范
對于企業來說,綠色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方式,在企業內部的實踐中應當保證其能夠服務于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而企業的經濟效益重在利潤,對企業利潤的管理亦有必要將綠色管理概念貫徹其中,也就是執行綠色核算、綠色會計與綠色審計。綠色管理在企業利潤管理中的應用即為綠色理財活動,其中的綠色會計是企業環境責任履行的最直接部門,綠色會計也就是環境會計,在會計理論不斷深入的新時期,環境會計也成為了企業會計發展的一個大方向。企業財務綠色管理不僅要求企業的綠色會計核算應當全面整合企業的資源、產品及材料等,更要求綠色會計能夠將企業相關的其他資源也納入核算體系中,從而實現對環境的負責,并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負責。通過企業綠色財務活動的規范化,促進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在環境保護方面不浪費、不污染,借綠色會計之力推動企業走好綠色循環之路。另外,企業在進行資產評估的過程中,還應當重點做好對環境相關設備與資源的評估,企業的審計更要秉承綠色審計理念直接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必要的環保約束,為企業環保目標的達成提供支撐。
3.4 綠色營銷策略的完善
企業營銷策略制定的目的在于通過一系列的推廣促進企業產品知名度的提升,從而更好地打開市場,擴大消費者群體,因此營銷活動就是為企業打造品牌形象的一種企業文化宣傳活動。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當前,各個行業領域當中的企業營銷策略的打造均成為了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就營銷活動來看,主要是基于市場調研的基礎之上實施市場推廣,旨在讓更多消費者通過了解企業的產品來感知企業的品牌與文化。綠色營銷策略的執行與完善,則需要將綠色管理概念切實滲透到企業的營銷活動中,比如:企業在進行產品促銷的過程中,用于促銷的所有產品均算作營銷成本,需要通過綠色會計的計算將之全部納入活動的成本范圍,在此基礎上對產品進行綠色定價。除此之外,企業還應當將環保責任貫徹到營銷策略當中,在消費者群體當中大力宣傳綠色消費理念,并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勵消費者多進行綠色消費,同時企業需要進一步重視消費者權益,以不斷提升對消費者的服務質量為宗旨,通過良好的綠色售后服務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因此,綠色營銷策略的完善方式,即要求企業在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對產品進行綠色定價,通過對綠色理念的大力宣傳,提升自身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使企業的利益與消費者的利益相一致,實現雙贏。
3.5 綠色認證體系的構建
企業綠色管理的實施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企業內部全員的積極努力,更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撐。為此,企業應當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的浪潮,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積極申請綠色認證體系,并通過企業內部綠色制度的輔佐使企業綠色管理逐漸實現規范化發展。一方面,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有利于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從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因為企業一旦經過綠色認證,則能夠說明該企業的產品符合環境質量標準,也就有利于獲得消費者對企業的信賴。另一方面,企業綠色管理所有方式的執行都需要以完善的制度作為依據,包括產品的采購、設計、生產、包裝及財務等,唯有綠色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企業的綠色管理效率才能不斷提升。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新時期,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硬實力競爭,而是一種極具多元化的軟實力競爭。綠色管理概念的引入,為現代企業的管理指明了方向,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企業唯有了解綠色管理的意義與實施綠色管理的必要性,才能通過意識觀念上的轉變將綠色管理理念全面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最終使綠色管理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武春友,吳荻.市場導向下企業綠色管理行為的形成路徑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9(6).
[2]李衛寧,吳坤津.企業利益相關者、綠色管理行為與企業績效[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5).
[3]胡美琴,駱守儉.企業綠色管理戰略選擇——基于制度壓力與戰略反應的視角[J].工業技術經濟,2008(2).
[4]張艷清,林野.企業綠色管理障礙分析與綠色戰略聯盟的構建[J].企業經濟,2012(1).
[5]李會太.促進我國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戰略與對策[J].生態經濟,2007(8).
[6]吳艷麗.中小企業實施綠色管理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7]孫文祥,王武魁.綠色管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8]劉永.低碳經濟時代企業綠色管理變革路徑[J].價值工程,2010(3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51
F272;F205
A
1673-0194(2016)10-0076-03
2016-04-1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BKS0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2572015EC01)。
陳文斌(1952-),女,河北樂亭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晶(1980-),女,黑龍江望奎人,博士,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