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娟,于 勇
(1.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長沙 410205;2.湖南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長沙 410128)
精準扶貧導向下鄉村旅游供給側創新研究
左曉娟1,于 勇2
(1.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長沙 410205;2.湖南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長沙 410128)
本文順應“精準扶貧”的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探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來扶貧脫貧的途徑,旨在從供給側分析如何將扶貧資源有效組合與運用,提高供給的效率和質量,從而體現扶貧項目的“精準性”,使鄉村開發進入長期、持續、良性運行的狀態。同時,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增強扶貧對象的“參與性”和“獲得感”。
精準扶貧,鄉村旅游,供給側
1.1 精準扶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有6 億多人口擺脫貧困,成效顯著。但還有7 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我國“十三五”扶貧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習總書記的“精準扶貧”理念,是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1.2 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
發展鄉村旅游、推進旅游扶貧是實現農村脫貧的方法和途徑。鄉村旅游以鄉村風光、生態、生活與民俗等為旅游資源,吸引眾多旅游者,為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20世紀90年代,英國國際發展局就提出了有利于貧困人口的旅游(Pro-Poor Tourism,PPT)概念,關注貧困地區的旅游活動。在旅游扶貧模式研究方面,國內研究者認為,扶貧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主張采取政府主導型的旅游扶貧模式;旅游扶貧的目標是增加發展機會,使貧困人口獲益,社區參與旅游是值得推廣的方法,但要制訂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貧困社區參與旅游發展規劃,保障居民的咨詢權、培訓權、利益分享權等。
1.3 供給側的創新研究
在我國,供給側改革有著非凡的時代意義。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創新是供給側“四大要素”之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在于形成有利于創新的體制機制,在供給側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十三五”規劃提出了“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的思路。扶貧的“扶”與“貧”,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扶貧供給側改革,就是指從扶貧投入側入手,通過優化扶貧投入結構、增強有效供給來提高扶貧質量,進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其核心在于進一步提高扶貧的針對性、實效性。
2.1 旅游扶貧的現狀及不足
目前,我國旅游扶貧中存在著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情況:①對旅游扶貧的認識存在偏差;②未形成成熟的旅游扶貧投入機制,缺乏持續的資金渠道;③旅游扶貧思路缺乏創新,市場意識淡薄;④旅游扶貧規劃質量有待提高,旅游專業人才緊缺;⑤行業管理體制不健全,存在管理缺位與多頭管理的矛盾現象;⑥旅游開發與資源、環境、文化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沖突和矛盾。這些問題的解決都有必要通過供給側的改革和創新來做好“加減乘除”“清障礙,補短板”。
2.2 精準扶貧導向下發展鄉村旅游的措施
精準扶貧導向下發展鄉村旅游,需要從供給側尋求方法和途徑,從政策環境、旅游資源、財政投入、分配體系、營銷方式及配套服務等角度,發現鄉村旅游的供給現狀及不足,采取相應的措施。
2.2.1 政府宏觀主導
①政府應積極引導、支持和實施旅游扶貧戰略,注重旅游扶貧效益分析、發展模式選擇;②通過旅游扶貧活動,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可進入性;③合理融資,多渠道籌集旅游扶貧資金;④把旅游扶貧與社區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內容結合起來。
2.2.2 財政投入準確到位,深度挖掘旅游資源
①國家對扶貧工作的投入不斷加大,要確保專項資金精準到位,嚴格管理,科學規劃,合理使用;②鄉村旅游要注重參與性活動的設計,將休閑度假、生態農業、溯溪探險等新旅游需求融入到鄉村旅游中去,豐富產品體系。
2.2.3 營銷方式要與時俱進
鄉村旅游以“鄉土”為主要吸引力,但營銷方式卻一定要運用高科技,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向旅游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精準營銷。可進行“鄉村旅游開發企業‘互聯網+’營銷模式”“旅行社‘協同共生’營銷”等創新活動,通過市場化途徑,建設長期、良性運行的可持續供需平臺。
2.2.4 加強基礎建設,完善配套服務
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交通設施建設、特色旅游村鎮、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和傳統村落及民居保護等項目建設,完善配套服務,打造“多贏、共富”的良好格局。
2.2.5 分配體系要明確“扶貧”導向
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游主要的目標是要扶助貧困對象,與一般的旅游產業發展存在區別,所以時刻不能偏離“旅游扶貧”“精準扶貧”的主導思想,要將扶貧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會琴,侯林春,楊樹旺,等.國外旅游扶貧研究進展[J].人文地理,2015(1).
[2]郭舒.基于產業鏈視角的旅游扶貧效應研究方法[J].旅游學刊,2015(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91
F323.4;F752.6
A
1673-0194(2016)10-0133-01
2016-04-02
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15YBA200);湖南省教育廳教研教改項目湘教通(2015)291號項目(201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