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喆
(遼寧省林業基金管理總站,沈陽 110036)
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及管理對策研究
王 喆
(遼寧省林業基金管理總站,沈陽 110036)
公益林是改善自然環境、保護生態資源的功能區域,具有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防風護沙、保護土地肥力、改善水文狀況等顯著作用。公益林的公益性是生態公益建設的關鍵點,提高公益林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重點研究分析當前生態公益林保護存在的問題,并基于問題提出針對性管護措施,以供參考。
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
從深層次分析生態林,其即是為了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相比于其他林業,生態林的最大特點在于能夠保持自然、人工森林兩者生態系統之間的平衡,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生態公益林建設是以生態公益林保護和管理為基礎的系統工程,其目的在于通過加大保護管理力度,提高森林質量,充分發揮其生態功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從而提高生態效益,推動社會快速發展。所以,必須重點研究分析生態公益林管護面臨的各種問題,堅持生態優先、重點保護、兼顧林農經濟效益的原則來解決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
1.1 對生態公益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不同于商品林,生態公益林是一種無形的產品,不能在市場上銷售,不會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然而其在國土安全保護、環境保護、陸地生態平衡維護、生態效益發揮等方面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長期以來,大部分基層領導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對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認識不清晰,沒有正確意識到生態公益林的重要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林業處于主體地位,但是過于注重其經濟效益,不重視其身后效益和經濟效益。有的盲目對生態公益林進行低效林改造,砍掉原生樹種后栽植經濟效益好的其他樹種;有的一味注重結構調整、增加效益,借森林病蟲害防治毀滅性地破壞生態公益林。
1.2 林分結構不合理
現階段,生態公益林內部結構單一,一般都是人工林或純天然,林地利用率低,生態防護功能較弱。生態公益林中山楊、落葉松、油松、樺樹等樹種所占比例較大;交互林比例偏低,幼齡樹木很多,為喬灌草復層異齡結構,林分質量不高。此外,由于林業結構非常簡單,會增加病蟲害發生概率,嚴重影響森林的整體質量,進一步降低森林防護能力。
1.3 補償標準太低,至林農毀林開墾增多
生態公益補償涉及范圍較窄,已有規定里面針對管護實行相對性補助方法,以適當彌補生態公益林投入與禁止商業采伐等造成的損失,但補償標準不明確。受經濟利益的驅使,有的農民置政策法規不顧,隨意砍伐地勢平坦林地里面的樹木,將田地用于農業耕作,給生態公益林造成巨大損失。
2.1 加大宣傳,營造保護生態公益林的社會氛圍
生態環境關系著人們的生存和發展,對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影響很大。生態公益林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改善生態環境,是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的重要基礎,滿足人類生態需求是其主要功能,加大對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力度,是國家治理生態環境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生態公益林管護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社會各界都應該參與進來。應利用已有輿論宣傳工具,加大對生態公益林管護內容的宣傳力度,增強群眾保護公益林的意識,并強化群眾對生態公益林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作用和地位的認識,激發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到生態公益林建設、保護和管理工作中來。引導廣大群眾樹立保護生態公益林就是保護環境,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便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意識,為整個社會建設、保護與管理生態公益林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2.2 合理采伐,提高林分質量
其一,采用封育方式提高林分質量和管護水平。根據生態林具體生態區位、封育條件、樹種類型及農民生活生產需要,靈活采用全封、半封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封山育林。其中自然保護區的中心區域、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水土流失嚴重、河流上游、植被難以恢復的地區應該實施全封對策,特別是水源涵養林及核心生態區位,則需要進行長期封育;全封區域不得實施任何人為活動;對于林木涵蓋范圍廣、樹種多樣化、生長態勢好的區域則采取半封方式,即是在生長季絕對節封禁,其他時期可實施常規撫育和實施林下經濟活動。
其二,采用封育結合的原則,采用人工促進和天然更新相結合的管理方式。郁閉度>0.4則需要采用天然更新管理方式,減少和避免人為營造和撫育的干預;反之則應該采用人工促進方式,撫育和營造該地區優勢樹種,確保森林生態群落的穩定性;封山育林期間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實施破壞森林的行為。
2.3 健全公益林補償制度,設立專項保護資金
適當修改和補充現行生態公益林補償制度,讓其更加完善,在給農民造成損失后要及時做好彌補,保證其正常生活不受到影響,適當提升公益林補償標準。對于生態公益林保護中對財政帶來的影響,政府部門應加大扶持力度,實行無償投資、無息甚至低息貸款等措施。財政部門要做好補償基金的征收與管理工作,確保資金能夠順利投放。要建立專項保護資金,提升公益林管理工作效果,在社會上征收稅費。在保證生態林的生態效益基礎上,可采取自主經營的方式,綜合開發生態林資源,提升經濟效益,如開發森林生態旅游、野生中草藥、蔬菜、果品等資源,形成產業化經營。
生態公益林保護和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保護和管控措施,從而更好地保護生態公益林資源安全,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段小朗,郭谷仙.陸良縣召夸鎮生態公益林保護及經營管理對策[J].綠色科技,2016(5).
[2]薛楊,洪仁輝,李敦禧,等.海南省生態公益林建設與管理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29).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093
F326.2
A
1673-0194(2016)10-0135-01
201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