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娟
(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巖風景區管理局,廣東 湛江 524000)
政府信息公開對檔案工作的挑戰及檔案管理部門的對策分析
盧 娟
(廣東省湛江市湖光巖風景區管理局,廣東 湛江 524000)
隨著我國社會民主與法制進程的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勢在必行,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各級檔案管理部門的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面對工作中新的挑戰,在時代潮流的推動下,檔案管理部門應抓住機遇,順應社會發展,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檔案;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挑戰
1.1 對三種觀念的挑戰
1.1.1 “內部資料”不能公開
一些機關將保管檔案視作一種權利,公開與否,全憑個人意愿。甚至,某些機關不允許公檢法以外的機構或個人查閱檔案,認為檔案是內部保密資料。
1.1.2 將政府的檔案資源轉換成對應的經濟資源
一些行政機關把政府機關產生的檔案當做賺錢的工具,視為本單位的搖錢樹,對檔案查詢明碼標價。在某信息中心的規定中,其檔案的查詢費高達100元每分鐘,僅允許電腦觸摸式查詢,這種將檔案資源轉換為經濟資源的手段盡管缺乏對應的法律支持,但卻一直運行。
1.1.3 重要檔案的不泄露觀念
這些檔案可能正是行政機關違法審批或者越權審批的依據。利用者僅能查詢到一些簡單、無關輕重的申報材料,每當翻閱到一些政府機關內部的審批意見和審批資料時,就會被告知不允許查閱或不允許復印。
1.2 對檔案法律法規的挑戰
隨著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和電子政務的發展,檔案法中某些條款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由于法律法規中沒有規定檔案室的開放這項服務,做與不做完全由機關自行決定。我國《檔案法》僅規定檔案室的職責是保管本單位的檔案,并對所屬機構進行監督和指導。而公開現行文件和半現行文件是目前政府信息公開的主要內容。檔案室是機關信息資源集中的地方,在保障公眾知情權的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求越來越多的開放服務。
我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中第二十條規定:各級國家檔案館保管的檔案自形成之日起要滿30年才可向社會開放。而經濟、科學、技術等類檔案則可以隨時向社會開放。這條規定中有兩點值得思考。第一點是開放的范圍,因為像經濟、科學、技術、文化這類檔案無法給出概念解釋,也就難以確定其范圍,進而使得隨時開放的規定難以實施。第二點是信息時效性問題,“檔案形成30年向社會開放”,現行文件、半現行文件也是一種信息,有其時效性,30年時間太長,其最佳利用時間已被錯過。館藏檔案利用時效與利用需求時間之間不相適應。
1.3 對檔案學理論的挑戰
我國傳統觀念認為:在檔案室和文件中心的文件只對形成者有利用價值,對社會的作用為零。但實踐說明:有些現行、半現行文件與人民利益密切相關,這些文件的社會價值非常大。據調查,現行文件利用率在其形成后的5年內最高,并逐年遞減。現行、半現行文件的社會開放工作是順應公眾需求的,檔案部門應配合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進行,圍繞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開拓創新,提升業務水平。
1.4 對檔案基礎業務的挑戰
政府信息公開勢必要加強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檔案基礎業務工作面臨挑戰。目前我國檔案管理部門的服務意識不強,對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一是因為服務意識不強,二是因為提供深層數據查詢的能力不足。
檔案工作數據庫建設在檔案信息資源建設中處于核心地位,是落實資源共享的基礎。目前,我國圖書館行業數據庫建設日趨完善,受到大眾的歡迎。而剛剛起步的檔案部門的數據庫建設,還存在各種問題。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還不能滿足社會需求,且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度低,資源利用不充分。
1.5 對業務人員素質的挑戰
檔案部門的業務人員應加強對知情權與隱私權方面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認清公開的范圍與保密的必要性,保護公民神圣的隱私權。同時應加強對自身職業道德的認識,業務人員由于身份特殊,有時會輕而易舉地獲得服務對象的隱私信息。因此要強調檔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強化對隱私權的認識,用法律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明確侵害隱私權時工作人員及檔案機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面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挑戰,檔案管理部門應更新觀念,突破傳統,積極應對,實現思想與工作的飛躍。
2.1 樹立服務意識
人民不僅是國家的主人,更是政府和政府信息的主人。在信息公開的過程中,任何政府機關或個人都沒有任何資本去牟利。檔案管理部門擁有的檔案資料均是公共信息,是政府機關使用人民繳納的稅款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生成、獲得和保管的信息。
政府部門在信息公開中不可贏利,但可根據信息獲得、保管的成本,向使用者收取合理的成本費。
2.2 樹立保密是特例、公開是慣例的思想
明確公民查閱、獲得信息是依法行使知情權,而擁有或保存政府管理信息的檔案管理部門作為公開的義務人,應履行公開政府信息的法定義務,不得在態度上怠慢,在時間上任意拖延。建議專門建立情報中心或公務文件公開中心,專職提供檔案,以及負責其他政府信息的公開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
[1]吳增仁,馬秋影.政府信息公開對檔案工作的挑戰及檔案管理部門的對策[J].北京檔案,2004(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24
G271
A
1673-0194(2016)10-0179-01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