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樂
(山西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太原 030000)
地方政府在企業排污監管中的責任探究
——以甘肅榮華化工廠向騰格里沙漠非法排污為例
雷佳樂
(山西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太原 030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資源浪費現象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急劇惡化,各種污染事件頻繁發生。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企業的頂風違法排污相比,環保執法者的失職瀆職和監管部門的監管缺失所造成的危害和影響更為嚴重。本文以甘肅榮華化工廠向騰格里沙漠排污為例,逐步分析了企業排污監管中地方政府責任缺失的表現、原因和對策,探究地方政府在企業排污監管中應承擔的責任。
企業污染;地方政府;環境責任;監管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長達10年的高速增長期。但這一時期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又是靠高投資、高消耗、高污染來實現的。2015年,中國經濟延續了2012年以來的下行走勢,GDP預期增長率為7%。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過渡的“新周期”。與此相適應,中國經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都面臨著“新常態”。這意味著依靠傳統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必然不可實現。而高污染、高消耗造成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恰恰是阻礙經濟發展不可忽略的因素。解決企業高污染、違法排放問題,已成為掃清發展障礙的關鍵。
2015年3月12日,甘肅武威榮華工貿公司向騰格里沙漠排放污水造成污染的違法行為被曝光。13日至17日,調查組從榮華工貿公司項目立項、建設、試生產、違法排污、污染的范圍和程度以及省市區監管責任認定等方面依法依紀開展調查。據調查,武威榮華工貿公司在未完成污水處理站厭氧系統、未配套建設蓄水池等情況下,擅自投入試生產,私設暗管向沙漠排污。自2014年5月28日至2015年3月6日,該企業在淀粉生產線調試和試生產期間,累計排放污水271 654噸。隨后,調查組通過航拍和GPS定位,確認當地沙漠已形成大小不等的污水坑塘23處,污染面積17.73公頃。
類似事件屢禁不止是多種因素結合的后果。排污技術不成熟,企業排污設備差、成本高,是造成此類事件多發的首要原因。但當地環保部門不嚴格履行監管職責,監督檢查流于形式,是導致企業能夠長期違法排污的重要因素。
2.1 監管的法律法規不健全
在2015年1月1日新《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之前,我國施行的環保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是企業排污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的主要表現。2015年之前的向騰格里沙漠排放污水案件,依據當時相關環保法,存在著取證難、鑒定難、認定難的三大難題,用來鑒定的法律法規往往是在事件曝光后才出臺或修訂。就《水污染防治法》而言,多次修訂,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地方政府環境保護的責任,也加大了對企業違法排污的懲罰力度。但這些都是原則性的規定,處理類似案件時,很難鑒定企業觸犯法律的程度,也不能有效地對政府責任進行問責。
2.2 監管的政策執行不得力
面對騰格里沙漠工業園區的肆意污染行為,當地環保部門更多時候束手無策。首先,環境立法的滯后性導致環境保護法規與環境執法不相適應,增加了環境執法的難度。另外,國家出臺的環保政策在地方執行中往往會大打折扣。出于地方保護主義和畸形政績觀的影響,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監管部門的行政執法決定通常會變成一紙空文。
2.3 企業監管技術支持體系不完善
現階段,我國企業處于混亂狀態,監管制度處于混亂狀態,監管制度的數量少、更新速度慢、水平低,導致監管標準不科學。另外,檢測系統也存在很多漏洞。企業的污水檢測是確保企業合規的重要環節,但目前我國排放測試系統仍沒有覆蓋整個檢測過程,在許多地方的污染物監測和檢測機構設備簡陋,設備陳舊,功能不完善,監管手段落后。有的甚至缺乏必要的檢測設施,使監管執法變成了被動的狀態。在騰格里沙漠,以工業園區為例:開發區的一位官員承認,“很長一段時間工業園區污水的污染問題,因為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環境負債、綜合管理困難。”他證實騰格里近10年的工業園區,園區管理者和企業都知道,當地政府在相關監管機制和監管技術的層面處理能力仍有不足。監管技術體系不完善就意味著政府部門對企業非法排污的放縱,是政府不作為及職責缺失的典型表現。
3.1 地方政府畸形的政績觀和發展觀
地方政府不合理的發展觀是排污監管難的重要原因。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的前10年,一直把經濟增長擺在第一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沒有重視資源保護和環境改善。
除了地方不科學的發展觀,政府官員畸形的政績觀也阻礙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由于經濟指標是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主要依據,GDP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代表地方官員的能力,所以為求政績不惜犧牲環境是一些地方官員的作風。
3.2 監管缺失
為吸引外國投資的優惠條件,工業園在騰格里沙漠中會幫助企業處理污水廢物。工業園一方面打著“生態循環經濟“的旗號獲得政府審批,另一方面卻縱容很多高污染企業生產。而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使企業出現了偷排、漏排現象。
3.3 企業污水處理資金短缺
雖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對騰格里沙漠工業區投入大量資金治理污水,但投資和需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為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地方政府和投資者更愿意投資建設能推動產業升級的項目,而不愿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污水處理。資金不到位,使技術投入不足,許多污染物檢測手段也比較落后,治污只是停留在口號上,很少采取實際行動督。
4.1 增強地方政府的環境責任意識
地方政府在環境問題中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具體實踐中仍有個別政府存在環境意識不強、環保意識淡薄等現象。所以,要提高地方政府的環保意識,特別是對于政府的領導班子,更應該促使其樹立正確的發展觀,以上帶下,率先垂范,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的保護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2 加快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的建設
環保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要切實解決問題,制定并有效實施相關法律法規對環境保護是非常重要的。法律的強制性特征決定了法律必須首先與時俱進,根據現實問題進行自我完善。規范環境治理的主體,特別是地方政府,才能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執法不公、失職瀆職等行為,對具體的法律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要嚴格規定。無論是什么樣的企業都要遵守法律。并且從經、,行政和社會公眾等方面對企業進行監督,在法律法規的體系下對企業進行規范和支持。
4.3 提高地方政府在企業污染治理中的經濟職能
加強對企業污染治理的認識是基礎,對高污染企業,除了行政處罰,嚴重的可以采取拘留,并責令企業停產或整頓業務。對于污染排放收費制度,按照“污水處理成本高于污水管理成本”的原則,適當提高收費標準,加大處罰力度,使企業關注積極進行污水處理。
其次,通過改革完善企業的獎懲制度,如增加稅收作為控制污染成本的手段。對于污水處理效果較好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對那些生產清潔產品或節能產品的企業,甚至可以實行免稅政策,大力鼓勵其發展。
4.4 地方政府環境責任的執行情況
此次甘肅榮華化工廠污染事件給政府有關部門一個警示:凡是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都應當堅持“一案雙查”的原則,既要查違法企業,又要調查監督部門是否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因此,明確問責的主體是環境保護責問機制的首要責任人。另外,不僅要有上下級的縱向問責,還要有包括人大、各民主黨派、司法機關以及社會大眾和新聞媒體等橫向問責。并根據嚴格程序追究原因,對依據和決定作出具體的說明,同時也合理制定地方政府環境責任追究程序,并使程序公開透明,保證相關主體及時了解責任。最后,還需要對正式的問責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處理,作出具體規定。
4.5 公眾積極發揮監管作用
要充分發揮公眾的作用,首先,通過一些具體的機制建設,政府一方面需要主動進行政務公開和政務信息推送,及時告知民眾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具體的宣傳,促使群眾主動參與、主動監督,并進一步暢通信息公開渠道和信訪舉報渠道,并保障群眾的個人信息和人身安全,形成大眾廣泛參與環境保護的氛圍。此外,在法律訴訟收費方面,可以鼓勵市民通過訴訟,行使其權利,并減少或免除部分訴訟費用。
治理環境污染不可能立竿見影,亦非某部門或某企業單一的努力便可取得成效。由于環境問題的特殊屬性,政府部門必須率先垂范,強化環境責任意識,承擔相應責任。要堅持目標兼顧、政策協調、分類推進、逐步解決、強化執行的五大原則,引導企業走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引導社會群眾積極參與環保監督,敢于舉報違法企業和不作為政府。只有社會各界共同致力于污染問題的治理,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才能早日得到改善。
主要參考文獻
[1]劉伯龍,竺乾威.當代中國公共政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2]吳家慶.論制度創新與遏制地方保護主義[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報,2002(2).
[3]汪偉全.公民參與:推進行政問責的重要途徑[J].探索與爭鳴,2007(7).
[4]李艷芳,宋德新.淺析我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J].中國環境法治,2006(1).
[5]程何金.政府規制與企業排污間動態博弈分析[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6]唐芬.我國二氧化硫排污權交易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4.
[7]錢水苗.論政府在排污權交易市場中的職能定位[J].中州學刊,2005(3).
[8]勞可夫,劉思華.企業排污控制中地方政府激勵缺失的經濟學分析[J].學術論壇,2005(7).
[9]李曉莉.排污權交易中的政府職能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10]陳忠.排污權交易制度的經濟學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4(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39
D630;X322
A
1673-0194(2016)10-0199-02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