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溢依
(華北電力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2206)
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比較分析
陳溢依
(華北電力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2206)
在“十二五”規劃的大背景下,中國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成為社會重任。當前,關于養老服務的3種方式: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成為學界討論的焦點,這3種養老方式各有長處和缺陷。因此,本文對3種養老方式進行比較分析和綜合判斷,以期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模式。
家庭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養老服務
進入21世紀,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呈現總量擴張,增量提速的發展趨勢,人口撫養負擔正在逐步增加。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78億人,占總人口的13.26%。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人,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7%,預計到2050年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達到4.37億人,約占總人口的30%。中國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困境。
2010年“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要基本建立起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宜,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安享晚年,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3種養老方式有各自的優勢,但都具有局限性。為了尋求更適合于中國國情的養老服務方式,要對這些養老方式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探索一條符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養老之道,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根據費孝通教授提出的“反饋模式”,家庭養老是指通過家庭的贍養讓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養老模式。父母養育兒女,兒女贍養父母這種下一代對上一代予以反饋的互惠均衡的模式,是目前中國養老方式的基礎。
家庭養老的優勢在于能夠給予老年人精神歸屬感,促進代際之間的交流。其次,家庭養老能夠降低社會成本,減少政府提供社會保障的壓力,規避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社會養老方式在基金管理方面的風險。再次,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孝”道的強大表現,家庭養老是中國人普遍認可的一種養老方式,贍養老人自古以來被認為是子女們責無旁貸的義務。
家庭養老存在的問題,首先是未富先老,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對稱;其次,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中國子女數量減少,家庭養老負擔加重;再次,農村的家庭養老壓力比城市養老壓力大,隨著城市化發展,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現象嚴重。
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的優勢。從其便利性看,由于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年齡向后延遲,很多老人即使到了退休年齡身體依然硬朗,加上退休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等,城市中的多數老年人生活可以自理。在社區中,老年人彼此相對熟悉,不存在陌生感,可以減少老人的孤獨感,讓老人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從專業性看,老年人對社區服務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社區服務人員熟悉社區環境,具有社區管理服務的專業知識技能,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專業化服務。從成本上看,相對于機構養老而言,社區養老的服務收費標準較低,在大部分老年人的經濟承受能力范圍之內,讓低收入老年人享受養老服務。從傳統思想看,老年人對家庭周邊的環境較為熟悉,社區養老的方式既能讓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家庭和環境中,同時也可以就近享受到養老服務。
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第一,服務種類單一,服務設施功能不完善、規模小、檔次低,無法滿足社會老人多樣化需求;第二,服務機制不健全,沒有統一的運行管理辦法;第三,服務資金來源不足,資金使用缺乏信任,目前社區養老資金大多由政府投資,資金來源單一,社區中缺少養老專項資金管理機制;第四,服務隊伍規模小,社區養老服務人手緊張,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機構養老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的綜合性服務模式。養老機構在農村稱為敬老院,在城市稱為社會福利院,具有公益性的特點。
我國機構養老模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第一,社會支持養老機構發展的氛圍有待形成,養老機構仍受傳統思想的約束。隨著家庭結構的變化,年輕人的時間、精力、經濟承受能力比較有限,使家庭養老受到很大沖擊。由于傳統“孝”道的影響,子女不會主動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同時,多數老年人在情感上越來越依賴子女,排斥機構養老的形式,使機構養老的發展受到阻礙。第二,養老機構自身建設滯后,服務水平較低,基礎設施配備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制約著老人生活質量的提高。很多養老機構缺少戶外活動場所,以室內的靜止活動為主,老年人的文體娛樂活動形式單調。在飲食起居標準和要求方面不夠規范,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求。第三,機構養老服務的供給不足,缺少一線護理,以臨時和外聘人員為主。一線護理人員性別結構不合理,以女性為主,男性護理人員較少,導致對男性老人的照顧不足。同時,護理人員缺少護理經驗,專業技能有待提高。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推進,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多元化、多層次發展能夠給老年人更多的選擇,中國養老模式應具有中國獨有的特色,對其的探索應以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養老目標而努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瑞華.家庭養老、機構養老與社區養老的比較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10(4).
[2]戴衛東.家庭養老的可持續性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10(2).
[3]陳唯豪.中國社區養老的可行性分析[J].學理論,2015(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44
D669.6
A
1673-0194(2016)10-0207-01
2016-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