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玲,董巧玲,張德峰
(國網河南宜陽縣供電公司,河南 宜陽 471600)
淺談洛陽地縣級備用調度系統的建設和應用
梁彩玲,董巧玲,張德峰
(國網河南宜陽縣供電公司,河南 宜陽 471600)
在變電站實全面實行無人值守后,作為監控電網運行的電網調度系統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一旦出現故障,電網便會失去監控,甚至造成事故,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加強備用調度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是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調度應急工作的迫切需要。當前,省級以上備用調度已建成并發揮作用,加強地縣級備用調度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勢在必行。
備用調度系統;地縣級;洛陽
隨著城鄉電網的發展,地縣級電網調度控制業務對實時數據備用、技術支持系統備用和實時調度業務備用的需求不斷提高,急需加強地縣備用調度建設,以提高有效防范各類風險的能力,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地縣級備用調度系統作為整個備用調度系統的有效組成部分,只有完成地縣備用調度建設,才與省級以上備用調度配合,形成完備的電網備用調度體系,滿足電網運行控制和調度生產指揮連續性的需要。因此,加強地縣級電網備用調度建設工作,是適應地縣級電網發展和“調控合一”的形勢,滿足調度應急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一,統籌規劃原則。地縣級電網備用調度建設已納入國家電網公司“十二五”規劃和洛陽市供電公司的相關規劃。
第二,統一組織原則。地縣級備用調度框架方案由河南省公司統一組織編制和實施,國網公司統一組織審查。
第三,標準化原則。與備用調度相關的電力通信網絡、調度數據網絡和技術支持系統的建設改造,遵循統一的技術標準,保障互聯互通,實現源端維護、全網共享。
第四,經濟實用原則。充分利用現有的通信、自動化、調度場所等基礎設施,對縣調進行改造,以滿足調度實時業務備用基本功能要求,選擇省調集中為地調業務備用、地調集中為縣調業務備用的模式。
地縣備用調度支持系統主要是在業務功能層面實現實時調度業務的備用,在技術支持系統層面主要實現電網運行監控功能(SCADA)的備用,在數據層面主要實現實時數據采集處理的備用。地縣調備用調度技術支持系統采用統一規范,依托調度數據網絡,實現各級調度系統的模型、圖形、服務和數據的共享。
地調簡易采集系統配置2臺前置服務器、2臺SCADA服務器、2臺歷史數據服務器、4臺人機工作站。
地縣級備用調度系統采用熱備用運行方式,在正常情況下,備調系統和主系統同時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除了不具備遙控功能外,主、備調系統沒有本質的區別。
地縣級備用調度系統熱備用運行方式優點:①備調系統能夠反映實際電力系統的運行狀態;②當主系統失效時,備調系統可以做到快速的切換,在短時間內接替主系統的功能。
4.1主備調應用各自處理、互不依賴
備調系統的所有應用,包括基礎平臺、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應用和AVC(自動電壓控制)應用(正常情況下空轉,不下發),都按照自有的邏輯進行運轉,具體包含以下幾點:①備調系統具有獨立的數據采集功能;②備調系統具有獨立的數據處理功能(遙信、遙測處理、事故判斷和處理功能);③備調系統具有獨立的計算和統計功能;④備調系統具有獨立的歷史數據采樣功能。
4.2主備調統一配置管理
備調系統的系統配置統一在主調系統中進行,即先在EMS中將備調系統的所有配置設置好,通過數據庫復制統一復制到備調系系統中。正常運行情況下,如果要修改備調系統的系統配置,也在主調中進行。
4.3主備調系統同步的內容及實現
(1)模型同步:首先在主調EMS系統修改模型后,形成模型修改內容的同步文件,實時傳到D-5000備調系統,然后D-5000備調系統實時處理主調系統傳遞過來的模型修改,對備調的表或域等進行同樣的操作。
(2)圖形的同步:①主調D5000系統把圖形文件傳送給備調D5000系統;②圖形文件網絡保存為G語言格式D-5000圖形,并保存入EMS系統;③得到的G格式圖形文件可以不加處理地直接在D-5000圖形瀏覽器上進行瀏覽。
(3)操作的同步:在主調系統進行的調度員操作,如置牌、人工置數、封鎖等,都將完全、實時地同步到備調系統。但要求在正常情況下,備調系統不能進行操作。
4.4主備調系統的運行切換
主備調系統的運行切換是手動的,可通過命令將AVC下發,與其他系統的數據通訊等權限閉鎖和開放實現。
正常情況下,備調系統承擔備用任務,此時控制命令、計劃值不下發,與各地調的通訊只收不發。當主系統發生異常時,可在備調系統人工點擊升級按鈕,將備調系統升級為主用,此時控制命令、計劃值可下發;與各地調的通訊可收可發。
4.5主備調系統的相互監視
主調系統能夠實時監視備調系統的運行情況,當備調系統異常時,主系統會及時報警,提醒自動化值班員注意。
通過將備調系統控制中心的運行信息發給主調系統的告警模塊,由告警模塊對備調系統的運行狀況統一進行報警處理,從而實現對備用控制中心運行情況的監視。
地縣級備用調度系統的建成并投用,能與省級以上備用調度系統有效配合,極大地提升電網應急和抵御事故的能力,提高地縣調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抗災能力,為電網安全運行提供堅實的支撐。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039
TM 734
A
1673-0194(2016)20-0059-01
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