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麗
(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西寧 810000)
基于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研究
孫 麗
(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西寧 810000)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從高度發展態勢,逐步實現軟著陸,經濟整體運行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是狀態,同時也是一種適應當今社會理想發展狀態。“穩中求進”無疑是當前經濟新常態下,金融業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的現實狀態與必由之路。進入經濟新常態下,各種金融風險也逐漸顯現,金融環境也持續呈現復雜化態勢,至此,高效防范和控制金融風險,已然成為當前金融業界的現實課題。本文基于經濟發展新常態,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風險防范控制機制。
新常態;金融風險;防范機制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金融業發展也是如此隨之進入新常態,此種狀況下,既有現實狀況的復雜呈現,也有各種風險的頻頻出現,如何預防和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已經成為目前金融業者在發展行業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以此為起點,既需要頂層設計,比如從制度層面完善相應的監管體系,同時也要從細微處入手,在全行業進行行業規范操作的理念。基于此,防范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已然成為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行業的系統性分析,對重點風險防控點進行重點分析,關注不良貸款增加、產業實體融資難等問題,進而提出完善監管,防控風險的具體建議。
經濟發展新常態,體現在金融領域,也給金融行業帶來了不同的業態特征。縱觀宏觀經濟全局,國際政治形勢的不斷變化,經濟大環境進入一定的衰退期,中國經濟欲獨善其身,在艱難中前行,都是現在產業發展狀態下的現實問題。輸血實體經濟,是金融行業的首要責任,在如此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如何保持促進實體經濟穩步增長,同時為產業業態調整助力,淘汰落后產能,實現新型產業的快速崛起,以及傳統產業從粗放到經濟的轉型升級,都是新常態下金融行業的難題。通過總結不難發現,如今金融行業在新常態下主要呈現以下幾方面特征。
1.1大環境下的發展趨緩
在全球經濟發展緩和,實體經濟進入發展瓶頸期的條件下,金融行業也不能一枝獨秀,跟隨實體經濟,也呈現出一定程度的業績放緩,這樣的放緩,不一定全部直接體現在實現業績中,但是不良貸款不斷增加,在總體比重中,不良貸款率也呈現上升的狀態。
1.2投資環境發生變化
在經濟新常態下,利率持續走低,在這樣的狀態下,能夠保證資金安全,收益又有所保障的國債等,都成為百姓資金的新去向,許多投資者都從銀行取出存款,轉而投向其他資本領域。在這種表象的外觀下,不難得出結論,如今金融渠道內,資金流轉已然不如從前順暢,更多的資金沒有放在銀行內,通過銀行來服務實體經濟,而是紛紛投入金融市場,博取高收益,這既帶來對實體經濟輸血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增加了整個行業的系統性風險。
1.3新型貨幣政策不斷推出
縱觀近年來我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我國并沒有實行雷同的量化寬松政策,而是實行符合我國國情、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特點的定向性貨幣政策,沒有放寬對金融的把控,將整個金融行業的控制權,還是控制在央行手中。這些問題都表現出來,金融行業的新常態正在發生悄然變化,其中的問題也會呈現出新常態和新特點,防范系統性和區域性的風險,正在成為保障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大局的重要現實問題。
2.1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帶來的必然是落后產能的淘汰,新型產業結構的建立。根據統計顯示,在全國各大主要行業領域中,呈現了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的狀態,特別是在很多傳統業態內,更是存在嚴重的問題。這些產業結構與產能分配上存在的問題,既是我國實體經濟運行存在的一個阻礙,同時,也逐漸成為金融領域風險頻現的重災區。
過剩的多余產能,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這些落后產業,不僅通過過去的壟斷地位等,占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資源,同時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利用率低下的問題,嚴重缺乏經濟發展活力,另外,由于這些落后傳統產能曾經占據銀行資金出口的一大部分,在新興經濟面前,這些傳統產業開始呈現脆弱的一面,大量的貸款也就變得風險增加。受到現行資金政策和現實經營的考量,很多銀行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但是總體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此外,這些企業在生死存亡的邊緣,如果轉型不及時,日后發展的不確定性,也給這些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現實生存問題,加劇了社會和經濟的不穩定性。
2.2政府債務進入爆發期
大筆舉債,在過去經濟高速運行的狀態下,似乎成為了很多地方政府的一致選擇,也讓這種現象成為了一種常態。根據財政部門的相關統計,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在2010年左右,都呈現出了幾何倍數的高速增長,這種大筆舉債的行為,也帶來了很多問題。由于對債務的依賴,誕生了大批的政府違規現象,高價賣地,違規抵押等情況頻頻出現,而且,在此情況下誕生的大量債務,也存在著管理不規范,對社會透明度較低等情況。
賣地,似乎成了很多政府緩解財政問題的不二選擇,這樣的地方格局,是急功近利不負責任的舉動,這也導致了總體經濟對于房地產市場的過度依賴,一旦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不穩定的狀態,地方財政收入就會收到影響,以此來看,想通過這樣的做法來擺脫地方債務怪圈,并不是可取之道。
銀行貸款,同樣為地方政府資金的主要來源,這樣的做法,也加大了銀行的系統性風險,讓地方債務的結構呈現牽連性、復雜化等多樣問題,更不利于系統的整體管控。
雖然從目前來看,地方政府出現大范圍的債務問題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但是現實存在的債務問題,以及盲目投資背后帶來的產業結構問題,已然成為一大金融風險,存在著出現系統性問題的可能性,需要給予高度重視。
2.3房地產呈現泡沫化
相信每個金融人心中,都還留著美國、日本等先進國家房地產泡沫破滅后帶來惡果的深刻印象。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一路走高,甚至讓大多數百姓都望塵莫及,隨即,房地產市場又進入滯漲期甚至是倒退期,更是讓全國上下都捏了一把冷汗。如今,房地產市場基本上可以說是回復到了正常的理性增長的狀態。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之下,房地產市場呈現新常態也是必然的,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依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與此同時,可能帶來的風險也是金融行業不能忽視的,房地產如果出現問題帶來的風險,不是一個領域的,而是全行業甚至是全社會的,真正可以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而且關于房地產的問題,一直都與社會民生問題如影隨形,不可分割,既是嚴峻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
3.1打造立體式的防范體系
金融風險,重點不在化解而在防范。中國經濟經過多年高速發展,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在這樣的前行過程中,也形成了自身相對較為完善的風險防范控制體系,但是與現行的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經濟金融大格局相比起來,可能還呈現出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隨著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而很多監管思維和監管手段,仍然停留在過去,出現了很多監管上的問題和漏洞,這些空白地帶,也有可能成為風險出現的高危地帶,也將成為行業問題的重災區。
3.2全面提升風險防控意識
防范風險需要制度制約,但是更需要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升級,提升全局的風險防控意識,是金融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實體經濟輸血的必由之路。由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在曾經相當長的時期里,相關工作人員都存在著風險意識淡薄,管理者思維嚴重的問題,面臨經濟新常態,這樣的思想亟待改變,需要全面灌輸防范風險的思想,進一步加深對風險的理解與認知,在世界金融波云詭譎的當下,如何保證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保證金融行業的健康成長,是每個從業者心中都不能回避的問題,因此,從意識上提升,是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的根本。
3.3加強行業競爭與自律
行業的競爭,是一個雙刃劍,既有可能帶來行業的野蠻生長,也有可能通過競爭來調整行業結構,優勝劣汰,最終實現產業效能的最大化提升。在金融領域,不斷加強競爭,明顯利大于弊。通過競爭這只市場催生的“無形的手”,不僅能對企業提出新的要求,幫助企業不斷發展,也能約束不規范行為,形成良好的行業業態,除了加強金融行業的競爭之外,加強行業的自律,也是中國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分析先進國家金融行業的發展,無疑不是在中央把控之下,明確具體方向,但是在具體操作中,更多的則是通過行業自律來實現的,既有靈活性,又有規范性。
經濟新常態下,金融行業無疑肩負重要使命。隨著金融風險的不斷出現,需要管理者、金融業者,以及全行業者,在積極創新中,不斷探索新型的管理道路,未雨綢繆,將潛在的風險化于無形,建立風險防控意識,搭建起立體化的全方位風險防范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元龍.新常態下金融風險防范與控制[J].經濟研究參考,2015(1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15
F832
A
1673-0194(2016)20-0169-02
201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