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源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問題導向下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現狀探究
羅 源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堅持問題導向原則研究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策略,就是要通過充分調研,理順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工作機制、服務意識及能力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科學設計服務路徑提供有力依據。
問題導向;高職院校;社區教育;服務
所謂堅持問題導向,就是以解決問題為方向,將問題融入到研究過程中,邊實踐邊反思邊研究。堅持問題導向,不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工作意識。首先是要形成問題意識。問題是發展的動力,問題意識會強化教師的主動發展意識。先要提出問題,再以問題驅動思考和自我反思,產生思維的碰撞。其次是養成反思行為。個人反思是個體與自我的對話,是開展研究的基本前提,是研究最普通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是促進發展的核心因素。
傳統的社區教育研究主要以提高社區居民綜合素質為目標,關注社區課程設計與組織實施,重點是社區教育發展模式研究,較少與服務國家戰略發展和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相結合。在國家加快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堅持問題導向原則研究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策略,就是要通過充分調研,理順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工作機制、服務意識及能力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為科學設計服務路徑提供有力依據。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構建靈活開放的終身教育體系,加大開發社區教育資源,且鼓勵學校開展繼續教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更加明確了要建立職業教育服務社區機制,推動職業院校社區化辦學。在此背景和需求下,地方職業院校廣泛參與社區教育實踐,如:按照國家和地方文件精神,建立了職業院校與社區的聯動機制、開發了社區教育課程、面向社會免費開放了服務設施等,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由于職業院校自身和外界的一些原因,高職院校在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3.1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識不強
3.1.1高職院校對于“服務”的定位不準確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高職院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發展思路,在該發展思路的引領下,高職院校主要以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人才為主要方式作為其落實“服務”功能的主要方式,導致的結果就是高職院校將主要資源集中到以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學歷教育,對社區教育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
3.1.2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熱情不高
一方面,隨著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地位不斷提高,高職院校生源數量與質量正在快速增長穩步提升,高職院校通過單一的學歷教育能實現學校的正常運轉與發展。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歷教育經過多年的辦學積累,形成大量的學歷教育經驗與成果,在滿足學歷教育要求上駕輕就熟,相較于學歷教育,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實踐,需要開展大量新的基礎性工作、開發新的社區課程、共享教學資源與設施,這都會給高職院校帶來新的“負擔”,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熱情不高。
3.2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政策體系不完善
3.2.1社區教育發展的制度不健全
社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還需要法律法規的制度支撐和政策措施的持續關注。縱觀我國的社區教育發展歷程,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社區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由于我國社區總體上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任務是探索和積累經驗,社區教育制度機制和政策體系仍不健全。相關的具體政策、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都還不太健全,在法律法規層面更是缺少設計和規劃,使社區教育還停留在非常規的工作層面,沒有真正形成有制度保障的常規工作體系,以及常規性的工作力量、工作資源和工作制度。
3.2.2高職院校缺乏參與社區教育的激勵制度
在參與社區教育實踐中,高職院校要開發社區課程資源、共享實訓設備與材料等,這些活動均會增加高職院校的人力、財力投入。而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辦學機構,本身具有鮮明的公益性質,屬于非營利性單位,如果在此過程中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和回報,無疑會加重高職院校的負擔。就目前來看,鮮有地方政府出臺可操作性強、吸引高職院校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的鼓勵政策,由此,勢必會大大降低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
3.3高職院校與社區教育相關方溝通不暢
3.3.1高職院校與社區溝通不夠
一方面,從隸屬關系上來看,社區主要是在區級政府和街道的指導下開展工作,是基層管理機構,高職院校一般有省級教育部門、行業主管部門或者地市人民政府主辦主管,兩者分屬不同的管理序列,工作內容(任務)交叉少,聯系不多。另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參與社區教育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與社區雖委派人員進行銜接溝通,但專門機構缺失,相應的多方參與機制暫未建立,導致雙方的對接、溝通不暢。
3.3.2高職院校對社區居民需求了解不夠
目前,高職院校根據國家和地方要求,開發建設了一些社區課程。在已經開發建設的社區課程中,但定位不準。呈現出兩個特點:第一,絕大所屬院校主要是結合院校自身優勢專業進行課程設計與開發,較為注重突出院校自身辦學特色,但是該類課程的難度較大,雖然適宜高職院校學生學習,但作為社區教育課程難度偏大。第二,開發課程覆蓋面較窄。由于高職院校對社區居民的需求調研不充分,沒有全面掌握居民行業分布情況和需求情況,整體來講,社區教育的課程資源不豐富,不能滿足社區居民需要。
3.3.3高職院校之間溝通不夠
當前,積極服務社區教育發展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廣泛共識,并著手進行實施。但在實踐過程中,以職教大學城為主要形式的地方高等職業教育集群發展模式,使高職院校集中到一塊兒,而高職院校的就近服務原則使社區教育的院校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為保證社區教育課程門類齊全,各高職院校均開發建設了通識教育類課程與專業培訓類課程,但通識教育類課程內容基本相同,重復建設情況嚴重。
3.4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的資源不足
3.4.1人力資源不足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目前辦學規模已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高職教育飛速發展的背后,高職院校的師資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規模的迅速增長要求數量與之匹配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對“雙師”素質的要求提高了教師的準入門檻。長期以來,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隊伍(特別是公共課教師隊伍)處于較重負荷運轉,不堪承擔更多教學任務。
3.4.2課程資源不足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推動職業院校社區化辦學,并要求職業院校到2015年開設10門以上社區課程。目前,職業院校均按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求,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推動社區課程建設,投入了人力、財力,開發了部分社區教育課程。但就推動社區教育發展而言,該項工作落實力度還遠遠不夠。一是社區課程的數量太少,不能滿足社區教育需要;二是不同院校之間重復開發、建設的情況比較嚴重。
3.4.3場地設備和圖書資源開放不夠
在場地、設備方面,高職院校的教學場所、實訓設備在功能設計上主要以滿足學生學習實訓要求和日常教學需求為主,往往不具備向社區開放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圖書館、體育館、多功能廳等雖具備向社區開放的功能,由于運轉、維護成本的原因,其開放程度不高、時間不長,不能較好滿足社區居民需求。
高職院校服務社區教育發展既是社區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更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需要。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其人力、物力、技術等資源,通過深度參與社區教育活動,不斷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的能力,增強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46
G717
A
1673-0194(2016)20-0215-02
2016-09-20
株洲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ZJGH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