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琳
(廣西師范大學物理與科學技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淺析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內涵及培養
李文琳
(廣西師范大學物理與科學技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內涵主要包含崇高的思想品德、嚴謹的科學精神、科學的研究能力和開闊的科學視野等內容。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在培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培養模式上不科學、高等院校不重視。為了培育當代大學生的科學素養,應注重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教學方法手段、提供科研實踐活動平臺和營造良好的環境。
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素質教育
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的成長進步,而且也關系到整個國家發展的潛力,同時還關系到大學生個人對國家與社會所做出的貢獻。因此,培養大學生科學素養,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要求。
“科學素養”一詞源自Scientific Literacy,是指系統地、全面地學習知識,注重培養人的綜合能力和獲得較多的社會教養和文化教養;是現代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是個人科學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綜合表現。美國芝加哥科學院副院長米勒博士提出公眾科學素養的三個基本標準:(1)基本了解科學術語和基本概念;(2)基本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和過程;(3)基本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水平,對于科技知識的傳播和科技的發展的影響應引起人們的重視。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崇高的思想品德
當代大學生應牢固樹立起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要勇于攀登科學高峰,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善于與他人進行合作,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崇高品德的人、一個掌握現代高科技而又有益于社會的人。這不僅是當代大學生實現理想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當代大學生具有科學素質的基本內容。
(二)嚴謹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堅持真理、探求真理的一種品格,是實事求是、理性思維、善于提出問題和敢于創新的具體表現。實事求是是科學精神最本質的要示,科學理論是行動的指南,理性思考是認識的主要途徑,敢于提出問題是科學的本性,善于創新是科學的本能。因此,當代大學生要堅持真理,注重培養科學精神,善于創新,不斷探索未來。
(三)敢于探究的能力
敢于探究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多地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將研究的成果應用于生產和實踐,在生產和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敢于探究是探索性、創新性的勞動,是進行認知和發現的創造性過程。敢于探究的能力是科學素養中的智力因素,為了提高探究能力,應提高科學素質,這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素養。
(四)開闊的科學視野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新科技對人們的生活和實踐活動帶來巨大影響,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科技發展進入網絡時代??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善于創新與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最重要法寶。當代大學生只有具備開闊的科學視野,才能承擔起強國重任。
中國科協于2015年9月發布的“第九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主要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6.2%,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公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與其科學素養高低密切相關,接受教育程度越高,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也相對越大。我國大學生科學素質的現狀不太理想,依據上海市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表明,上海高學歷人群中科學素養達標率僅僅為13.4%,比美國同類人群達標率低11.5%。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但總體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我國的應試教育傳統及相關部門對人才的取向偏差直接影響當代大學生對科學素養的認識,這種影響直接造成當代大學生對科學素質培養不夠重視,導致這些大學生科學素養不能與時代發展同步和科學知識的嚴重缺乏。傳統的應試教育,使當代大學生錯誤地認為只要考試成績好,就能找到好工作,至于科學素養只是軟指標,不必太在意。因此,這直接影響了大學生提升科學素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培養模式不利于科學精神的培育
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離不開學校,但是,我國教育長期困守在應試教育模式之中,不重視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造成學生缺乏創新意識,而創新意識及想象力是科學素養的主要內容。這種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限制了當代大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難以激發其具有創新精神。
(三)高等院校不重視科學素質的培養
高等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地,理應成為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培育的重要場所。但是,高等院校所進行的科學素養培育,更多的活動只是注重知識灌輸,不注重創新教學方法。高等院校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只注重傳授科學知識,不注重科學方法的訓練;教學內容相對滯后,教學形式方法單一;學生沒有實踐活動的機會和場所。
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重要工作,而且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就要求高校在培養大學生時,應正確處理好校內與校外、教學與實踐的關系,為大學生成長成才創造良好的氛圍。
(一)構建注重科學素養培育的人才培養方案
大學教育要始終貫徹國家人才培養戰略思想,設計課程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把科學素養的培養納入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中,注重開展與提高大學生科學素養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不分文理科,按教育部新頒布的專業目錄,進行原有專業的優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二)創新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教學方法手段
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要善于把科學原理、概念和方法融入課堂教學之中,讓大學生掌握相關的科學原理和知識。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要創新教學方法手段,啟發學生自己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激勵學生善于探索和發現未知知識,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引入教學,將科學領域的前沿知識融入課堂,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愛好,不斷拓展學習內容,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科技應用、科技動態等方面內容及時傳授給學生,拓寬當代大學生的科學視野。
(三)提供大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活動的平臺
院校在科學教育方面有著科技教育資源優勢,應為在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提供平臺;應針對大學生制定科普教育規劃,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大學生學科學知識和科學文化,以此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校教學中,應適當增加科學實驗的次數,向大學生開放科學實驗室,為大學生進行實驗提供必要的時間和場所,在學生進行科學實驗時,應注重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實驗;在課外實踐中,應舉辦各種形式多樣的科技活動、豐富多彩的科普講座和進行制作比賽,讓大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活動,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研究,為當代大學生提供科學實踐平臺。
(四)營造培育良好的科學素養環境
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離不開良好的育人環境。因此,院校不僅要注重營造努力學習、追求真理和注重學術研究的氛圍;而且還要通過舉辦各種相關講座、成立相關協會、開展科技實踐等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積極主動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科技環境,在社會上形成追求真理、崇尚科學、弘揚科學精神的氛圍。積極主動作為,為大學生的成長進步,營造良好的科學培育體系。
[1]刑金龍,張靜.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科學素養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2]陳捷.新時期培育大學生科學素養的挑戰與策略[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1,(7).
[3]鄢秀娟.理工科大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與提升對策[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5).
[4]王剛義,郭春紅.科學素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3,(10).
[責任編輯吳迪]
G641
A
1673-291X(2016)27-0143-02
2016-08-16
李文琳(1997-),女,湖北黃陂人,學生,從事物理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