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正由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即智能互聯網(SMART INTERNET)的時代。智能互聯網會更廣泛地連接萬物,更自主地捕捉信息,更智慧地分析信息,更精準地進行判斷,更主動地提供服務。互聯網形態的新變化將更加深刻地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從而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和經濟運行的效率。智能設備從電腦、手機等有限的種類變得無處不在,源源不斷的數據從終端匯聚到云端,而人工智能通過不斷讀取、分析這些數據變得越來越聰明。”
——聯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楊元慶。
“未來30年一定不會只是‘互聯網公司的天下,未來30年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公司,是‘用好互聯網技術 的國家的天下,是‘用好互聯網技術的年輕人的天下。我們必須把互聯網技術,互聯網資源普惠化,才能成為造福人類的巨大福祉。過去是知識驅動,未來是智慧驅動;過去把人變機器,未來把機器變人。過去是以制造為中心,未來就是以創造為中心。”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對待公司高層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剛進公司一年的同事要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對待服務公司超過十年的老員工要以什么樣的方式……不同級別、不同年齡、不同工齡,甚至不同性別都要有不同的應對之策。千萬不要采取所謂的以不變應萬變,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須做細,方式方法必須系統科學。”
——順豐速運集團總裁王衛。
“靠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因為市場已經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我們的互聯網人口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未來的機會在人工智能,它會給每個人、每個行業、每個國家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還沒有完全想清楚。但是每當我想到這些可能性時,我都覺得非常興奮。”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
“現在的在線教育都還是在冷兵器時代,未來的一到兩年我們將會真正的進入到工業革命、信息化革命,我們將體會到高科技為在線教育所帶來的震撼和變化,會在未來的最快半年或者是兩年的時間看到變化。”
——51Talk創始人黃佳佳。
“明年資本市場可能會回暖,但實體經濟仍然可能還是呈現‘L型走勢,不會出現快速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品牌能力、風控能力、篩選產品能力或資產能力比較強的平臺才可以成長。”
——陸金所CEO計葵生。
“接下來不僅是互聯網的下半場,也是整個新經濟的下半場。互聯網企業作為新經濟的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優勢,和傳統產業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度結合。”
——美團CEO王興。
“致力于生態、平臺的企業,我認為有個共性,我把它叫‘眼高手低——一方面具備宏觀思考的能力,保持對未來的想象力,保持大的格局;另一方面又能夠腳踏實地從非常小的點切進去。一些所謂的精英創業團隊容易出現的問題,往往是講的都對,但是做出來都不行。”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
“真正的奮斗是怎樣的呢?真的不是有一天,你突然在廁所里遇到一個貴人,他給你投了一大筆錢。也不是說,有一天你寫了一份好的報告,給老板看見了,從此,飛黃騰達。奮斗之艱苦,沒有真正經歷過創業的人,是難以想象的。”
——獵豹移動公司CEO傅盛。
“所有的創業者都跟我說資本寒冬,我真沒感受到資本寒冬。現在產業投資者越來越多,做金融的老大們現在都要投產業了,但是大家看不清方向,腦袋里是問號,為什么?這些年有太多教訓了,弄得很熱鬧,但扔進去全白扔了。這些金融老大們有錢,但解決不了你怎么活下來的問題。”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
“移動金融不僅僅是金融服務渠道的升級,更是金融服務理念的提升,要把便民、利民、為民的理念,貫徹到金融服務轉型升級的各個環節,要通過友好的操作界面,友好的服務流程,通俗易懂的理念,打造消費升級的豐富多層次的移動金融服務供給體系,幫助老百姓集體提升生活品質。”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
“以前一個產品如果不能覆蓋全網50%以上的用戶,你會覺得這個產品不是主流需求,那時候產品少,現在看有這么多的產品,有很多的垂直小眾的需求,其實都是以一種更靈活的方式,以一種更細分的方式滿足大家,是以這樣的需求出現。現在媒介形態變了,產品也多了,用戶需求也開始得到兌現了。從媒體角度來看會覺得更忙,每天發展變化會越變越多。”
——知乎創始人周源。
“數字經濟只有跟實體經濟、民生高度融合才能發揮其潛力。過去2年所產生的數據是人類有史以來所產生數據的90%,未來兩年這些數據還會翻倍。如何挖掘數據的潛力,需要政府、企業、創新者參與其中,才能釋放其能量。”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
“中國已經是移動互聯網應用最廣泛的國家,沒有之一。而從規模和深度上,信息化在中國的發展還有進一步空間。這一點跟其他國家不太一樣,比如美國移動互聯網的大部分紅利其實已經釋放增長出現相對平緩的狀況。資本所扮演的角色,也應該僅僅從獲取回報,演化為技術發展的深度參與者和助推者。資本可以深度整合資源,引領行業對信息化國力建設有重要作用。優秀的資本可以是市場中有效的助推器、加速器、平衡器。”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
“這個世紀初期和上個世紀初期有很多共同之處,生產力中最核心的由電變成了互聯網,二者都是為企業服務的一種工具。互聯網的上半場是在建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最大的特點是規模效應。而在下半場,互聯網創業會從基礎設施轉移到各行各業,真正進入一個“互聯網+”的時代。
今天創業,懂互聯網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團隊。核心是要去找今天還非常難做的生意,思考為什么難做,問題在哪里,怎么去解決。”
——迅雷聯席CEO陳磊。
“今天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都在創新,出現引爆中國市場的產品還需要一兩年,但不遠了。現在各方面的產品層出不窮,今天大家都在探索人工智能應用在哪些領域。未來十年還會迎來互聯網新一輪的爆發點。”
——小米公司CEO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