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杰緒
屏時代需要屏戰略來支撐,得“屏”者,得天下。
來自谷歌(Google)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如果說內容為王,跨屏就是皇后》顯示:當手機、平板電腦、電腦、電視四類產品被聯合在一起使用時,它們才發揮出真正的效力——目前美國民眾在媒體消費上花的時間達到每天4.4小時,其中90%的時間屬于跨屏消費。
移動互聯網時代跨屏體驗的重要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發現這樣一種趨勢:人們在消費數字內容的時候,往往是電視、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混在一起使用。而Google的此項調查,無疑對這一現象提供了更具說服力的數據——當這四類產品聯合在一起使用時,它們才發揮出真正的效力。而紙質雜志、書籍、廣播的生存空間只會越來越小。這就帶給了我們更多思考,包括內容設計、展示、用戶體驗、營銷等。未來,大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單純基于某一個產品的功能開發,而是如何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跨屏體驗。
Google的這項調查還發現,人們在使用某類設備時最常用的搭檔設備是智能手機。
你大可以說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樣的結果不足為奇,因為智能手機輕便,很多時候都可以輔助性地完成電視、電腦、平板電腦端的服務——不只是其中的應用,還有語音和短信服務。
就這樣,我們的上網時間悄悄被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這四大設備給瓜分了。
Google調查發現:用戶在看電視時的狀態或許最能反映他們實際使用這四類設備的情況:他們每次觀看電視的時間是43分鐘——這在四大設備中是最長的。不過,在他們觀看電視的77%的時間里,同時也在使用另外一種設備,比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盡管用戶把很多注意力放在了智能手機和應用上面,但是他們每次在上面花的時間也是最短的——每次只有17分鐘,而平板電腦、電腦和電視每次的使用時間則分別為30分鐘、39分鐘和43分鐘。盡管用戶每次在智能手機上面的注意力最短,但它們卻是我們開啟在線活動最常用的入口。很多在線活動都是先在智能手機上開啟,然后在另外一個設備上繼續。
這說明什么?或許,你的產品內容并非要為智能手機定制,但至少開始時需要這么做。而且這部分定制內容的體驗還要與用戶在其他設備上的體驗度進行整合。
最簡單的例子是:我們可能會先在智能手機上觀看一部電影,但沒有看完。再次觀看時又轉移到了電視屏上。抑或先在手機客戶端瀏覽商品,數天后又接著在電腦端完成購物。
怎樣才能讓用戶無縫體驗、對接、完成這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是未來各大企業要突破的一個難點。
如今的消費者早已不受傳統媒體、零售、辦公地點、家庭環境的限制,而是只要利用一部智能手機,隨意動動手指就能滿足需求。通過手機,我們能實現的需求有:收聽新聞和廣播,同步追劇/電視,閱讀電子書籍,在線聽音樂,接收廣告/優惠信息,識別、搜索、定位、獲取地理位置信息,用手機攝像頭掃描產品條碼,利用手機瀏覽器尋找本地商店,通過短信獲取最新消費情報,等等。
企業的屏戰略要與時俱進
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移動化的趨勢并非只是技術帶來的變革,而是消費者行為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一系列的變化改變了屏時代的運營規則。因此,企業的屏戰略也應該與時俱進,相應調整。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克敵制勝,不僅要有屏戰略的想法,而且必須付諸實際行動。用戶已經移動化了,屏戰略也應跟緊步伐。首先,我們必須對用戶及其需求有全面了解,制訂相應的戰略并堅定執行。
有人說,移動互聯是目前最熱門的領域,甚至沒有什么產品能像智能手機那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滲透到各個行業、各類市場。這對屏戰略的運營者而言可謂天賜良機,移動設備能讓我們隨時與用戶接觸。
然而,身處移動互聯+屏時代,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無論是與電視、網絡等其他媒體相比,還是從自身價值出發,我們必須了解移動終端媒體能針對目標用戶創造多大的品牌營銷空間,從而實現銷售業績的提升。鑒于這些監測評估方法的重要性,我們對移動設備獨有的點擊率指標應當更加謹慎,因為這些數據更偏重于監控后臺的媒體活動,而不代表最終的業務績效,也不能用來跨媒體比較。這種行為已經不是在各大媒體之間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應該強強聯合,確定產生最佳效果的媒體組合。
屏戰略給企業帶來更多機遇
盡管如此,“屏”依舊是市場賜予我們的一個禮物,只是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使用移動互聯設備,我們若對移動領域無動于衷,由此給企業帶來的后果是我們難以承受的。換言之,移動屏幕對企業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這是導致屏戰略變得極具挑戰性的原因之一。而問題的答案依舊在快速變化。
有些人最初的回答是,智能手機還具有網頁瀏覽功能,所以基于移動終端的廣告應該和在線廣告一樣。但事實表明,將網頁廣告轉移到手機網頁的做法并不明智。畢竟,適合大屏幕設備的內容未必就適合手機這種小屏幕。
變化帶來機遇,敢于接受屏時代挑戰、制訂正確屏戰略的企業將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