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芹(兗州區社會保險處,山東 濟寧272100)
?
失獨父母的養老問題
林愛芹
(兗州區社會保險處,山東 濟寧272100)
摘要:獨生子女家庭是一種高風險的家庭構建模式,需要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承擔著唯一的孩子遭受意外等不可控的風險。失去孩子的家庭不僅需要承擔著孩子去世的精神危機,還需要考慮老人的晚年由誰來贍養等社會性的現實問題。面對失獨家庭的特殊情況,雖然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但是由于物價上漲等客觀原因導致失獨父母生存現狀不容樂觀。依據失獨家庭的實際情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是緩解社會矛盾,解決失獨家庭養老問題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失獨家庭;養老措施;社會保障
失獨家庭是一種高風險的家庭組建模式,主要表現在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的不可控風險以及家庭所面臨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在危機。這種倒金字塔模式的家庭建構模型很容易因為子女的意外遭遇導致整個家庭的巨大損失。所以,失獨家庭已經成為一個潛在的社會危機,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解決失獨家庭老人的贍養等社會性問題。
1、經濟狀況不容樂觀
國家的權威數據中心表示失獨老人的群體普遍存在經濟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甚至有大部分的失獨家庭經濟狀況難以達到當地的平均水平。經濟狀況的拮據導致失獨老人的生存狀況面臨嚴峻危機,依據社會支援群體或者國家政策的幫扶刻不容緩。部分失獨家庭因為孩子因病去世,常年的診治耗費了家里全部的積蓄,甚至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有的家庭父母因為難以承受嚴峻的精神壓力,整日郁郁寡歡,無心工作,導致整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與精神狀況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由于普遍的養老金水平與福利待遇較低,導致老人的生存問題越發嚴重。
2、生活無人照料,難以順利進入養老機構
依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大部分家庭都存在養兒防老的觀念,對于我國還需要有待完善的養老保障建設來說,兒女就是幫助老人安享晚年的重要支撐。在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下,當父母失去唯一的子女后,所面對的現實問題就是老無所依。當父母隨著年歲漸長,身體各項機能都在不斷衰弱,當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時就需要有人在身邊加以照顧。在我國,長期照看服務并沒有獲得長足的發展,老人的日常生活照看問題就成為一個難以避免的障礙。與此同時,當老人失去孩子后,進入養老院安享晚年就是老人最好的選擇,但是在入住養老院時經常會因為無親屬簽字等問題導致入住程序面臨尷尬,很多老年機構只接受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對于不能自理的老人來說,進入養老院也只能是一種期望。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老人不愿意入住養老院的問題,部分老人因為痛失子女,在面對別人家的孩子,親屬來探望老人時夠觸景傷情,導致失獨老人不愿意進入養老院。除此之外,無論是養老院還是社會福利機構,對于老人的養老送終問題一直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3、心理打擊導致失獨老人不愿接觸社會
相比于比他的社會弱勢群體,對于失獨老人來說,最大的打擊還是由于孩子去世所導致的精神壓力,內心難以接受孩子去世的現實。在我國,由于計劃生育的政策執行,導致了大部分的家庭結構發生變動。在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結構中,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變為了整家人最關心的事情。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獲得生存發展的精神動力,一旦遭受了孩子去世的打擊,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所以,對于失獨老人來說內心難以排遣的壓抑,痛苦與絕望才是老人所面臨的最大生存障礙。對于失獨老人來說,長時間的精神壓力,對外在世界封閉自己的內心導致老人不愿意與外界交流,在自我封閉下導致失獨老人或多或少都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我國目前并沒有建立依據失獨老人情況的精神幫扶中心,專業性工作人員的缺乏導致失獨老人的心理幫扶難以順利實現。
1、家庭養老功能的缺失
家庭養老是中國傳統的養老模式,當失獨子女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之后就難以依據中國傳統的養老模式幫助老人安度晚年,所以對于失獨家庭來說家庭養老問題的缺失是所面臨的第一個現實問題。經過研究表明,失獨老人中有一大部分由于年齡的增長會患有慢性疾病,由于失獨老人對于醫療看護的需要在不斷上升,所以家庭功能的缺失以及養老水平的市場化程度低都或多或少為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帶來制約。
2、養老機構門檻高
養老機構的開展對于緩解老人的生活孤獨感,提升老人的生活保障有一定的幫扶作用。但是,依據我國的具體國情,養老院對于失獨老人群體是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的,部分老人因為自身的經濟拮據,難以支付養老院特殊的看護費用,導致大量的失獨老人因為經濟承受能力不夠被養老院拒之門外。對于市場化的養老機構來說,養老的門檻高是導致老人晚年生活難以獲得保障的客觀因素。
1、建立關愛失獨老人的社會氛圍
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在團結協作的社會氛圍中為失獨老人的安享晚年提供幫助是建立社會支持體系的重要條件。從我國的政策角度來說,失獨老人群體的產生與國家推廣的獨生子女制度關系緊密,為了改善失獨老人的現象不再繼續膨脹,需要從國家的宏觀政策尋求解決。因此,國家需要加強宣傳力度,加大對失獨老人這一弱勢群體的幫扶力度,積極貫徹和落實國家關于失獨群體的幫扶政策,通過多角度,多層次的形式喚起社會各階層對失獨群體的關心,在全社會的積極參與中為失獨群體營造一個和諧,充滿關愛的社會大環境。
2、健全法律等規章制度的建設
建立健全的養老保障制度是為失獨老人提供法律支持的重要途徑,能夠在最大限度內幫助失獨老人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國家需要在幫扶失獨群體的規章制度中加入細化的條款,對失獨者以及相關部門明確權利與職責,通過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平臺,形成幫扶失獨群體的長效機制。因此,各地區需要在制度執行的過程中嚴格依據相關條款,在具體的操作流程中保證失獨制度的貫徹實施。比如,在具體的工作操作中,可以由政府出資,為農村失獨家庭建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并適當提高醫療報銷的比例,對經濟狀況較為困難的家庭提供補助,在各項經濟項目的政策支持下初步解決失獨家庭看病難的問題。與此同時,各地方政府也可以嚴格參照國家的政策要求,依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政策要求,可以采用社區組織,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與失獨家庭建立緊密聯系的操作方式,在工作人員的定期走訪與信息調查中強化對失獨家庭的了解,只有在深入的聯系與研究中才能做出充分滿足失獨家庭需要的工作標準,提升失獨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
3、建立失獨家庭的數據樣本
失獨家庭數據樣本庫的建立,能夠幫助政府更加有效地,科學地管理失獨群體。因此,地方政府需要通過走訪對失獨家庭的具體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失獨家庭具體的經濟狀況與生存狀況。只有對失獨家庭的詳細信息進行精確的了解與科學的管理,才能夠促進幫扶失獨群體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依據不同的家庭情況與生存需要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對失獨家庭進行個性化的救助。比如,對經濟困難的家庭需要開展經濟支援的,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失獨家庭的經濟困境,及時辦理經濟補貼與低保申請。對于日常生活看護以及健康問題需要協助的家庭可以開展相關的照看服務,而對于想要再次投入社會,尋求工作或者想要再生育的家庭;相關政府部門需要開設綠色通道,在實事求是,依據現實情況的幫扶對策中為失獨家庭提供最急切的服務。
4、在多元融資機制中提供經濟支持
通過建立渠道多元的融資機制,在最大限度內保障充足的資金支持。為此,一方面需要政府增強風險管控意識,為獨生子女辦理平安保險,將獨生子女的家庭風險降到最低;另一方面,當出現了失獨的情況,政府應該在對城市與農村的經濟協調中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政府需要建立固定的救濟金發放,依據當下的消費水準對失獨家庭的成員給予較高的金額補助。另外,當失獨家庭發生了重大的經濟變故時,需要依據現實情況進行一定金額的補助,在最低限度內保障失獨家庭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因此,需要由政府出面建立完善的失獨家庭資金幫扶機制,在合理的監管與運用中辦證救助資金能夠用于對于失獨家庭的幫助中。對于收入不夠理想,難以入住養老院等專門服務型機構的失獨老人來說,可以開展以社區為依托的幫扶體系,為失獨老人提供必要的居住環境與緊急的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完善的社區養老設施建設,為他們定期組織社會活動,在社會活動的參與中豐富老人的私人生活,社區定期為老人提供醫療保健講座,增強老人個人的保健意識,在全面的社區化建設中緩解老人的晚年壓力。
綜上所述,失獨家庭的養老問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需要社會公益組織與國家的宏觀政策調控伸出援助之手,為改善失獨老人的生存狀況盡綿薄之力。通過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為失獨老人的日常護理與生活照料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讓失獨老人在承受失去子女的傷痛之后感受到來自社會的關愛,在對老人的生活幫助中建立老人與社會的外在聯系,重拾生活信心。與此同時,國家需要建立完善的、健全的養老制度,為失獨老人的養老問題提供制度支援,幫助失獨老人實現老有所依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黃元武、雍支康、黃毅:建立健全失獨人群社會救助長效機制完善困難群體社會保障制度—梓潼縣失獨家庭社會救助與社會保障狀況調查[J].決策咨詢,2013(6).
[2]劉芳、馬明君:我國失獨家庭現狀與對策的研究綜述[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2).
[3]謝啟文、增能:解決失獨家庭問題的新視角[J].人口與發展,2013(6).
[4]周偉、米紅:中國失獨家庭規模估計及扶助標準探討[J].中國人口科學,2013(5).
(責任編輯:郭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