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平,崔惠絨,鮑 洋(、北京市毛麻絲織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北京 00085;、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北京 00094)
?
加強實驗室檢測設備管理工作的思考
段紅平1,崔惠絨2,鮑 洋2
(1、北京市毛麻絲織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北京 100085;2、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北京 100094)
摘要:《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指南》中明確指明實驗室應配備正確進行檢驗/校準所需的檢測設備,并加強檢測設備管理。實驗室檢測設備管理是個系統工程,本文從檢測設備管理實用性的角度出發,詳細闡述了加強檢測設備周期性檢定/校準、期間核查、維修和保養管理工作的思考和建議,以期為實驗室檢測設備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檢測設備檢定;檢測設備校準;期間核查;維修保養
檢測設備檔案記錄了檢測設備從采購、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更新至報廢的全過程中形成的圖紙、文字說明、憑證和記錄等文件資料,檢測設備檔案管理是加強實驗室檢測設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檢測設備檔案的管理,必須堅持集中統一思想管理的原則,確保檢測設備檔案完整、準確、系統和安全。
實驗室應設置專人對檢測設備檔案進行科學系統的整理、分類、編目、建賬,做好每臺檢測設備檔案管理,對每臺檢測設備的運行情況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全面、細致地了解與控制檢測設備使用過程中的每個細小環節,確保測試數據的有效性和準確度,保證實驗室各項工作的有序正常開展。
具體地,應依據實驗室資質認定要求,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做好申請階段、采購階段、驗收階段、使用階段,及維修階段全過程檢測設備檔案管理。
申請選購階段:做好采購申請,可行性方案論證報告;調研報告、供應商的資質能力報告、采購計劃單、采購審核單;協議、合同、意向書、訂購貨通知單、重要來往函件、電文、談判備忘錄等。
開箱驗收階段:按合同規范的技術指標進行驗收并作記錄,檢測設備移交附件和隨機工具清單,包括裝箱單、開箱驗收單、出廠合格證書、出廠精度檢驗單;圖樣、技術手冊、使用維護手冊、說明書、校驗標準、隨機備件;開箱檢驗記錄、商檢及索賠文件;運單、發票等。
安裝調試階段:安裝調試計劃;試驗記錄、精度檢查記錄、安裝驗收單;驗收報告;計算機和測量機還包括軟件、硬件部分的文件材料;培訓材料。
運行使用階段:建立檢測設備履歷本、運行記錄;檢測設備建檔,檢測設備名稱編號;制定“檢測設備操作規程”,檢測設備授權操作,確保檢測設備運行規范;制定校準和檢定計劃并實施校準和檢定,證書確認;檢測設備標識、檢測設備狀態,有效日期;檢測設備期間核查,制定計劃,核查的方法,核查記錄;檢測設備使用記錄,制定不確定度評定計劃和實施記錄。
維護修理階段:檢測設備儀器維護保養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做好檢測設備維修記錄單,維修后的確認報告;檢測設備儀器檢查、普查記錄;檢測設備儀器事故分析、記錄及處理結果報告。
檢測設備檢定是查明和確認檢測設備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是由政府通過法定的獲授權的計量技術機構,依據計量檢定規程,實施嚴格定檢周期和發放有效地計量檢定印證(書)來控制檢測設備的使用風險,檢定具有法制性,其對象主要是法制管理范圍內的檢測設備。檢測設備校準是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檢測設備所指示的量值與對應的由標準所復現的量值之間關系的一組操作,校準的對象是依法自行管理的檢測設備,單位應按照檢測設備目錄以及相應的校準周期、校準計劃,委托有校準能力的機構校準。對檢測設備進行必要的檢定、校準是保證實驗室真實、準確有效地出具檢測、校準和抽樣結果的前提,也是實驗室出具數據可溯源性的需要,對于確保數據準確性、有效性、一致性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制定合理科學的周期性檢定/校準計劃
實驗室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實驗室檢測能力以及檢測結果的公正性。制定合理科學的周期性計劃,對檢測設備進行檢定、校準,是長期保持檢測結果準確性、及時性的關鍵。
實際工作中應結合檢測設備預期使用的目的和其自身計量特性,依據檢測設備檢定、校準規程的要求,綜合考慮檢測設備穩定性、使用頻率、成本費用等方面,制定合理科學的周期性檢定/校準計劃,規范管理,以保證檢測設備始終處于受控狀態,減少測量檢測設備過早失準機率,繼而避免出現周期計劃形同虛設、檢測設備穩定性極差、超出允適誤差范圍等不良現象。
具體地,制定合理科學的周期性檢定/校準計劃,一方面,必須根據每臺檢測設備的使用功能和性能確定其最佳校準周期,確保其不會因為校準周期太長,在有效期內出現部分超差的現象,也要避免因周期太短增加校準工作量和成本費用,而且頻繁搬運受檢檢測設備亦會影響到檢測設備使用性能。另一方面,應做好各類檢測設備分布流動管理,按照檢測設備類型詳細分類建帳,包括類別、數量、規格等,隨時掌握檢測設備保管、使用、流動情況,從購置入庫開始,直到報廢為止,使每臺檢測設備都納入周期檢定/校準的軌道,保證其量值準確并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2、規范周期性檢定/校準程序
校準機構在對實驗室檢測設備進行校準時,應形成統一的規則,要根據委托方的要求對檢測設備參數進行校準,盡量避免根據自己的標準來進行校準,防止出現校準參數與實驗室實際需要相差萬里的情況。為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應在委托合同中增加委托校準參數具體要求,形成書面協議,不要讓校準參數流于形式。
同時,鑒于傳統校準機制的影響,很多情況下校準證書并沒有對設備進行合格性判定,校準證書應該給出相應的、合理的不確定度評定,便于對校準檢測設備參數進行準確評價。因此,不能籠統的評定檢測設備的不確定度或者不進行不確定度評定,出具一份既不能判定合格、又不能量值溯源的校準證書,致使檢測設備在檢定/校準后,無法進行確認和量值溯源,失去了檢測設備檢定/校準的真正意義。具體工作中,應結合實驗室實際需要,在檢定/校準檢測設備時考慮測量不確定度及其所造成的影響,給出相應的、合理的不確定度評定,以方便實驗室在確認校準檢測設備是否符合測量要求時使用。
3、開展檢測設備檢定/校準結果確認
開展檢測設備檢定/校準結果確認是確保實驗測量數據精準性的關鍵一環。由于校準證書只給出數據,不判定是否合格和是否滿足使用要求的結論,實驗室在得到校準證書后,一定要根據實際使用要求進行確認,確認校準參數是否滿足實驗要求。一般而言,檢定是依據計量檢定規程進行的,檢定完成后會判定設備合格與不合格的結論。實驗室拿到證書后,不能想當然的認為設備合格就認為可以使用了,實際上,實驗室應該確認檢定證書給出設備的等級是否符合實驗要求。故檢測設備檢定/校準后,必須進行確認,確認設備的等級和各參數是否滿足試驗要求,滿足要求后再使用。
因此,為了確保實驗測試數據的準確,實驗室應明確責任人,規范確認程序及確認結果的處理流程,核查檢測設備是否滿足預期使用要求。確認責任人應有一定計量基礎知識,會正確應用檢定/校準證書,掌握產品標準或檢測設備計量特性要求,全面準確理解證書提供的信息,并作出相應判斷。具體地,一是對基本信息和技術特性確認,包括確認檢定/校準機構的資格、確認檢測設備基本信息與證書報告是否一致、確認證書信息是否滿足規范規程要求。二是對示值誤差和不確定度的確認,對滿足實驗室特定應用要求所必須的其它計量特性的確認。三是確認檢定不合格的檢測設備狀態,必要時進行追溯并提出對該測量儀器檢測設備的處置要求。四是實驗室應做好確認結果記錄,完善確認標識。
檢測設備管理和維護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檢測設備能否長期保持良好的工作精度和性能,對實驗室能否正常開展測試業務活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1、檢測設備期間核查
期間核查(intermediate checks)是指為保持對檢測設備校準狀態的可信度,在兩次檢定之間進行的核查。實際使用中,使用頻率高、易損壞、性能不穩定的儀器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操作方法,輻射、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變化,以及移動、震動和試劑溶液污染等因素的影響,并不能保證檢定/校準狀態的持續可信度。因此,必須對實驗室檢測設備進行期間核查,根據儀器的實際使用狀態實施核查記錄,規范文本,核查內容,核查方式。特別是實驗室使用頻率高、性能穩定性差的檢測設備,更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科學的期間核查計劃書,以確保檢測設備在檢定、校準周期內的穩定性和可信度。
2、檢測設備維修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使用過程中的磨損,實驗室檢測設備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損壞或故障。為了保證實驗測試工作的順利進行,日常工作中要做好檢測設備標識,填寫維修申請單,進行專人維修,并做好維修記錄。若維修的部件對檢測設備測試功能有一定的影響,與測試數據的準確性有一定關聯,則需要對維修后的檢測設備重新進行檢定或校準,以確認檢測設備的測試功能指標已經恢復正常,方可投入使用。
3、檢測設備保養
檢測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定期保養是可以保證檢測設備功能正常、性能穩定,且有利于提高檢測設備使用壽命。實驗室應制定檢測設備保養計劃書,規范保養流程,并配備專業人員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形成保養記錄文書,并且定時檢查歸檔,便于日后管理。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實驗室建設不斷趨于完善。作為高技術服務業的實驗室檢驗檢測在國際、國內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也對檢測設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驗室檢測設備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實驗室必須采取措施,多方面的組織、協調,認真開展細致、有序地工作,進一步規范檢測設備檔案管理,規范檢測設備周期性檢定/校準,加強檢測設備期間核查和維修保養。只有各環節的工作都做好了,才能確保檢測設備正常運轉,提供可靠的測試數據,為加強實驗室能力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參考文獻
[1]楊愛東:做好測量設備周期檢定工作的探討[J].航空計測技術,200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Z].北京,法律,2015(4).
(責任編輯: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