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錦鳳(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維都林場,廣西 來賓 546100)
?
淺議完善廣西林業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
江錦鳳
(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維都林場,廣西 來賓 546100)
摘要:本文提出了從建立適合林業工作要求的科學人才觀、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林業人力資源培育與發展的基本方向、林業人才素質提升的基本路徑、強化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建立有利于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約束機制等六大方面來完善廣西林業系統人力資源管理。
關鍵詞:人才資源管理;廣西林業
人力資源作為廣西林業系統科技創新的第一資源,在當代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廣西林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不足,依然是制約廣西林業系統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障礙因素。人才缺乏,結構不合理,林業人才業務素質的更新換代后等問題給廣西林業系統的改革創新帶來了阻礙。廣西林業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必須要抓好頂層設計,要立足發展實際,逐步實現林業人力資源戰略實施的大發展。
自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林業建設在國民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2015年我國政府提出了旨在促進世界經濟交流發展的“一路一帶”經濟發展計劃,這既給沿線各省市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西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廣西林業發展也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生態支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廣西林業的發展必須從以經濟效益為主生態效益為輔的發展模式向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共同促進的發展模式轉變,既要保護與擴大林業存量,又要創造經濟效益保護林業發展的積極性。解決這個難題首先就是轉變觀念,提高林業人力資源的存量,以創新求發展。
1、要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
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可以提高我們對人力資源開發的自覺性。在林業發展中,除了森林資源的開發,最根本的還是對林業人力資源的開發,要把林業人才當成促進林業發展的第一資源來開發。
2、要樹立人才是重要資本的觀念
人才是促進林業創新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林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林業人力資源的管理上,不僅要正確使用人才,還應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力度,為林業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因此,林業系統既要勇于拿出資金培養人才,又要舍得花錢引進人才。只有林業系統人才資本存量的增加,才能帶來林業事業發展的紅利。
3、樹立人才市場化的觀念
在市場經濟中,人才作為一種資源和資本必然要以其聰明才智進入市場,并靠市場規律調節人才在各部門的分配。在這種背景下,林業系統要想吸引人才,就要打破固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實現人才的有序流動。既要為林業人才的發展提供優越的條件,也要為林業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工資待遇。
1、構建公開平等的政策環境
在我國,林業人才急缺是限制各地林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林業人才的社會總保有量與林業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受中國傳統社會思想的影響,我國人才主要向工業部門流動,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全國農林院校較少,林業人才教育所占比重小。因此,在政策方面,中央政府應該在林業人才培養方面增加財政和政策支持,鼓勵人才投身林業事業。在林業人才的管理方面,各地應在堅持國家人才引入制度的前提下,努力探索能夠適合林業經濟發展的人才引入制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破除舊的用人制度對林業人才發展的限制束縛。
2、構建尊重人才、關愛人才的工作環境
在馬斯洛需求激勵理論下,人才的受尊重感得到滿足更能夠起到激勵作用,進而激發人才取得成功的欲望。在人才激烈競爭的時代,能否得到尊重是人才選擇就業單位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另外,受我國傳統儒家思想“學而優則仕”的影響,林業部門作為我國公共部門也容易吸引到一部分人才。因此,林業部門要努力創造尊重人才、關愛人才的工作環境。
3、構建鼓勵、創新的工作環境
開拓創新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建設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生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的重要保障。創新是助力林業發展,保障廣西生態環境的關鍵所在。在鼓勵創新方面,林業部門要積極引進創新型人才,以人才創新帶動行業創新,增添林業部門的活力,在林業部門內激發引進創新型人才的“餘魚效應”。此外,還應注重本部門內部創新環境的創造,積極提供創新資金支持,對善于創新并取得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人員進行物質、精神和職務晉升方面的獎勵,充分激發廣西林業系統創新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
4、構建待遇良好的生活環境
林業系統具有管理范圍廣,工作條件艱苦,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等特點,要想最大化地吸引人才到林業管理的一線,就必須改善林業管理人員的生活環境和待遇。一方面要做好林業一線管理和科研人員的民生工程,在林業人才婚育、住房、子女入學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解決林業人才扎根林業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要提高林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保障林業人才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確保林業系統能夠留得住人,并使人才能夠扎得下根。
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要精神,林業人才的培育與發展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堅持以下幾個方向。
一是堅持以培養人才能力為重點。按照促進林業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和林業人才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的要求,通過各種途徑,重點培養林業人才的創新精神,充分發掘林業人才的創造能力。
二是以培養高素質的林業人才隊伍和優化林業人才結構為主線。廣西林業系統要以適應林業事業發展的戰略性調整為需要,充分發揮市場在林業人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國家對林業發展的宏觀調控力度,努力建立林業人才結構調整與林業發展戰略轉型相協調的現代林業人才運營機制。
三是要抓住人才隊伍培養的重點,培養一批工作能力強、政治立場堅定的領導干部,企業高層管理人才和學科帶頭人。
四是繼續深化用人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大對政府部門用人制度方面的研究,破除公務員鐵飯碗的束縛,積極推進林業部門多樣化用人機制。
五是加強對林業人力資源管理額頂層設計。林業是國家生態安全的基礎之一,林業人才的建設,既要加強林業的基礎管理工作,又要在國家層面上對林業人才的培養和使用做出頂層設計,制定相應的政策和規章制度促進林業人才的快速培育和成長。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立足廣西林業事業的發展實際,努力培養一批專業技術過硬的管理型和應用性型的高素質林業人才。
1、創建廣西林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終身教育體系
要樹立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的思想和“大教育”觀,在發展林業系統職業教育、政策與形式教育的同時,還應注重林業系統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升,推進人才教育的社會化、終身化。一方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的教育,為林業系統研究型人才提供接受再教育的政策和經費支持,鼓勵林業人才與發達地區進行交流學習。另一方面要加快廣西林業系統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步伐,聘請林業專家對林業應用型人才進行教育指導,充分利用林業教育培訓信息網,對林區一線應用人才進行遠程教育,形成終身化、開放化、自主化、網絡化的終身教育學習體系。
2、加快“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培養精干人才隊伍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先進的“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實現跨越式發展。廣西林業系統應積極主動地對接駐呼高校和國內知名林業院校,在人才委托培養、科研項目研究、實驗平臺共建、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等方面進行深層次的合作,走出一條“生產、教學、科研、開發”一體化運行的現代林業發展道路。林業系統與高校的對接可以實現林業人才的訂單式培養,確保林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既方便了林業人才的繼續教育也提高了高校服務地方的能力,從而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和就業率。
加快實施“林業科教振興計劃”,建立林業科教培訓體系林業的大發展。當前我國林業科技進步對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3.3%,不僅低于農業42%的水平,且低于全國38%的水平,更低于西方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目前適應林業大發展的林業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廣西林業生產一線單位應用型人才急缺。因此,廣西林業系統應該加快實施“林業科教振興計劃”,加速林業人才的培養,加快林業創新,著力提升林業人才創新對林業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1、完善林業系統內部人才評價體系
在林業系統內部積極探索實施人才分類評價機制。積極完善以業績和道德為主要考量指標,輔以學歷、能力、廉政程度等要素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隨著林業發展政策的調整,對于林業系統內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體系,要堅持業績為導向,建立以績效考核為主要考量標準的職稱和績效工資評價標準。要依托事業單位改革探索建立適應林業系統的職稱晉升制度,破除專業技術人才職務和職級晉升的一刀切局面。對于林業系統內部一線專業技術人才應該更多地依據專業技術實務方面的實績進行考量,而不能一概地對其英語和計算機水平進行考量。
2、改革人才選拔任用機制
在林業系統人才的選拔任用上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競爭的原則,堅持任人唯賢,杜絕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進行“黑箱操作”和腐敗現象。對于林業系統公務員、參照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編制人才的引進要堅持凡進必考的原則,公開選拔林業人才,自覺接受組織部門、紀檢部門、社會媒體和群眾的監督,并對予以錄用的人才進行公示。在林業系統領導干部的選拔方面積極實施遴選制度,探索民主推選與公開競聘相結合的方式,既要考量領導干部的工作實績又要考量其管理能力和群眾基礎。對于專業技術人才選拔方面學習我國先進地區的實績分級累加制度,建立起一整套的專業技術人才選任制度。
3、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投入機制
樹立人才為第一資源的觀念還需對人力資源的保值增值進行投資,提升林業人力資源的價值創造能力。林業系統在堅持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為主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人才資金籌措機制。廣西作為林業大省,林業的發展對于全國生態環境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廣西林業系統應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對廣西林業系統的轉移支付,同國內環保組織協作積極爭取國際環境保護組織的資金,籌措林業人才建設專項資金。與此同時,廣西林業廳應依托區內企業、高校,積極籌劃與企業、高校間的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設立林業科研經費,鼓勵林業人才進行課題申報并予以資金支持,支持創新型人才的科研成果出版、發表、轉化,并進行獎勵。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競爭上崗、擇優聘用制度
(1)深化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堅持并不斷完善黨政領導干部民主推薦、民主測驗、民主評議制度和領導干部任期責任制、試用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建立以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的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公開選拔領導干部的力度;堅持考試錄用制度,完善黨政機關千部年度考核制度,在黨政機關工作部門全面推行競爭上崗,建立和完善黨政機關干部退出和淘汰機制;健全后備干部制度,注意培養廣西當地干部,大力選拔一批有能力、有作為的青年干部,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2)推進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成長新機制。在加快現代化制度建設步伐,深化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國有林企職業經理人聘用制度,加快推進政企分離,提高國有林企市場化運營水平。實行企業經營者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建立符合企業特點的考核評價制度,健全有效的監督約束機制。
(3)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人才公平競爭、發揮作用等林業專業技術人才管理制度。要從林業人才管理體系、市場體系、法規體系、分類管理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模式,變單一的行政性直接管理為以法律、經濟手段為主的間接管理;建立起職能完善、機構健全、制度配套、多方位、多層次的人才市場體系,促進林業人才在機關企事業單位間的有序流動。
2、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夠真正反映林業人才市場價值的薪酬機制
采取靈活有效的薪酬結構,例如基本工資+崗位技能工資+浮動獎金的形式,使工資部分與本人學歷、支撐和專業水平掛鉤,浮動獎金部分與工作績效和科研成果相關。加大浮動獎金的比例,對于產生重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技術改造和科研成果予以重獎;對于按時結項的科研人員及時兌現相應的待遇。對于有特殊貢獻的專門人才可以實行高薪聘任制度,探索實行聘任制公務員制度。對林業重點建設項目引進的亟需人才,可以實行按崗位、任務、業績確定薪酬的方法。
國有林業企業、林業研究機構等部門的職務研究成果轉讓給他人或者研究成果產業化轉化所取得的凈收入中,應當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對林業科研人員進行獎勵。一方面可以起到激勵林業人才進行科研創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保障了林業系統內創新型人才開展創新科研行為的順利進行,利于林業系統的創新型發展。
3、建立健全林業系統約束機制
缺乏約束的權力必然會導致腐敗,而缺乏約束的組織運行也必然會陷入混亂。沒有完善的組織行為約束機制,必然會帶來組織效率的低下,管理的混亂,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
(1)不斷完善廣西林業系統的約束制度。在現有的管理制度中林業系統及其工作人員既要受《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條例》以及《廣西林業系統工作人員行為規范》的制約,還要通過將林業系統非參照公務員待遇人員的工資收入與其工作實績相結合,實現獎優罰劣的作用。同時還應積極探索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實現林業系統人員的有序流動。既要能夠引得進人才,也要能夠將不適應林業系統發展的人員分流出去。
(2)強化對林業系統的組織監督。林業系統作為一個特殊的部門,既有具有行政管理職能部門,又有經營性部門。對于林業系統監督既要有外部的組織監督也要有內部的監督。上級領導部門既要加強對廣西林業業務管理方面的監督與領導,又要對林業系統領導干部的選拔與任用進行組織監督,確保人才引進與選拔的公平公正。隨著國家財政對于林業發展投入的不斷增加,審計部門和紀委應加大對林業系統的審計力度,杜絕腐敗的發生,確保林業人才建設資金得到合理應用。此外,還要充分發揮林業系統內部紀檢組、監察室和人事教育科的監督作用,對出現的問題應及時進行糾正整改。
(3)注重對人才價值觀和德行方面的考察。林業系統人才的考察與任用,除了業務知識的考核之外還應對人才的價值觀和品德進行考核。要將業務能力強、品德優良的青年人才作為重點培育的對象,確保林業人才既具有精干的業務能力,又有為人民群眾服務,為林業事業奉獻青春的優良品德,并能夠將職業道德內化為個人的行為準則。
參考文獻
[1]馬士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界定,價值與開發[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
[2]孫柏琪、祁光華: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文躍然:薪酬管理原理[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郭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