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鐘英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出版中心校對科,北京 100037)
論以責任校對為監控點的圖書質量管理
樊鐘英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出版中心校對科,北京 100037)
圖書質量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是涵蓋出版生產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它包括思想內涵、科學技術、藝術水平、文字功底、版式設計、裝幀設計、校對、印刷、裝訂等方面。質量就是生命,提高圖書質量,就要從出版流程的各個環節入手,全方位,全過程進行綜合治理,加強管理。
責任校對;圖書質量;監控點;全方位;管理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圖書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它是人類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讀者的精神食糧。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提升人生境界,強化人文精神。好的圖書極大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是讀者的智慧源泉和精神力量。
責任校對的工作質量,是圖書出版高質量,高時效的重要保證。而目前我國出版界面臨一個相當嚴重且急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出版物質量普遍低下,圖書差錯率高得驚人,到了“無錯不成書”的地步。
究其原因,主要是出版社為了經濟效益的增長,盲目加快出版節奏,出版總量增加,編輯出書量增多,致使加工書稿粗糙,有的包給社外編輯,缺乏制約機制,從而質量難以保證。有的出版社為節省人力成本,調整組織結構,編校合一,砍掉校對,描圖、印制,美術設計,質檢等部門,包給社外公司運作,而這些部門恰好是出版生產流程中與出版物質量最為密切相關的環節,缺乏專司其職的人員、部門與制度進行制約,關鍵生產環節出現疏漏,導致出版物質量嚴重下降。而圖書質量不高,跟圖書生產的各個環節存在著直接關系,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上的、制度機制上,管理上的,比如沒有嚴格的認真執行三審制、三校制,編校比例失調,校對人員業務素質不高,有作者的問題,還有排版、印刷和裝訂的問題。因此圖書質量的保證是建立在作者、編輯和校對,尤其是責任校對的分工協作,相互補充、互相制約的基礎之上的,三者缺一不可。
隨著出版體制改革的深入,現代的責任校對也被賦予了新的職能。由一個被動的執行者逐漸變為主動的管理者,措施的實施者,質量的監檢者,責任校對是一本書的統領者,責任重大,因為責任校對是整個出版生產流程的最后一個環節,對圖書質量起到把關和斷后的作用,責任校對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圖書的質量。
質量是圖書的生命,要出好書,出精品圖書,出版企業才具有競爭力,才能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自古劉向把校對定為校讎,確立校對的必要性。而當代專家也指出:“不重視校對工作,提高出版物質量將是一句空話”。突顯了校對工作在出版流程的重要環節、地位和作用。
校對的功能是:根據原稿發現校樣中文字、符號以及版式等錯誤,運用校對符號進行更正。就是通常意義的“校異同”。而校對冠以責任二字,就賦予它不同尋常的責任與使命。必須能夠“校是非”,不僅僅是書籍版權頁署名而已,而是真正擔負起職責。所謂責任校對就是將一個個校對員1、2、3校校對完畢并分散的稿件集中在一起,對一本完整的書稿進行整理。核對、出科質量檢查。本著“三一致”原則:就是每一校次的清樣,都要與原稿校對并保持一致;要將正文的題目、作者、頁碼與目錄頁上的相應項目進行核對,使之統一。將原稿與目錄的題目、作者及正文中的題目、作者核對,要完全一致。責任校對整理要“五數五對照”:數層次,數圖、數表、數公式、數頁碼等序號,是否按順序排列;與文中對照是否錯改,漏改。包括錯字,漏字,外文正斜體,大小寫,上下角,圖文是否一致。還有參考文獻、注釋是否與文對應,答案與習題是否對應。檢查版面格式,字體,字號,行距,檢查封面,內封,版權,書眉是否一致等等。這都需要責任校對把好最后的關口,因為責任校對是整個出版生產流程的圖書內容部分的最后一個環節。好比工業生產上的流水線,上一道工序要為下一道工序負責,把本道環節質量檢查工作做好,制度管理到位,加以控制和剔除,不讓錯誤和疏漏,流到下一環節并層層疊加。而目前責任校對就是這種層層疊加的承擔者。究其原因:①出版行業競爭激烈,出版周期縮短,希望盡快占領市場,編輯出書品種增加,導致編輯加工質量下降;②機構調整,取消描圖,版式設計,少了環節,沒有人員、部門、制度管理;③社外編輯加工,社外校對人員流動性大,專業素質不高,加工粗糙,因為缺乏機制制約和管理。這些都加大了責任校對的工作量,也更體現了責任校對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如果說校對是“查遺補缺”,那么責任校對就是“斷后”。要一絲不茍,嚴防死守,不讓一個錯誤的內容溜走,否則,帶有瑕疵的次品,就失去它本應有的使用價值,從而使出版企業丟掉市場,失去品牌競爭力,影響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責任校對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圖書印裝前最后一道工序,是前面諸道工序的最終監檢者,是圖書質量的直接保證。責任校對所處的位置決定必須具備高度的職業道德,專業素養,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高度的責任心是保證圖書質量的基礎,專業素質是圖書質量的保障,溝通力是解決問題的前提。責任校對不能只做案頭工作,要熟悉并掌控出版全部生產過程和環節。熟悉編輯“三審制”,檢查是否“齊清定”,提醒編輯加工的質量,協助編輯改證錯誤與疏漏;檢查記錄社外1、2、3校校對質量,作為安排活源的依據。與版式設計人員、美編溝通,解決他們部門存在的問題。熟悉黑馬軟件的運用;掌握國家制圖標準,如建筑制圖、工程制圖、機械制圖,各種電路圖,線路圖的線條,字體,字號,大小寫,間距,行距的規定;責任校對對排版廠質量進行檢查,從而優勝劣汰。責任校對要善于總結,發現事物表象的內在本質及規律,找出癥結,加以解決。
所以責任校對由被動的執行者變為主動的管理者,充分發揮對圖書質量全過程進行追本溯源,檢索監查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獎懲制度,在職稱評定,升職進級,年終評估,經濟利益方面給予明文規定并獎勤罰懶。引入競爭機制,建立責任校對分級制,對培養責任校對的榮譽感,責任感和進取心,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對責任校對后備梯隊的建設都具有積極和長遠的意義。規范責任校對的管理機制,建立責任校對追究制度,形成高效的質量保障體系,對保證圖書質量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工作的主體是人,人的素質決定事業的成敗。責任校對不能固步自封,要開闊視野,學習新的知識,了解新的信息,主動學習,不斷進取。讓自己內在的文化素養,道德情操,專業素質,人文情懷外化于日常的行為規范,工作和生活當中。
不斷提高責任校對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是出版工作現代化的必然的客觀要求。這就要求責任校對要具有本科以上的學歷教育,具備中級以上的專業職稱,這是它所處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鼓勵他們定期參加行業各種培訓和繼續教育,了解出版行業最新動態,跟上時代步伐。
責任校對更要走出去,請進來,交流先進的管理經驗與管理模式,達到取長補短的目地。
加強責任校對人才建設,選拔德才兼備的優秀責任校對人才到領導崗位,管理崗位上來,注重后備力量的培養,對他們進行事業心、責任心的教育和培養,并對其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經驗的積累給與重視和幫助,使人才隊伍建設保持梯度發展,從而保證圖書質量穩定、持續、高效、穩步提高。
主要參考文獻
[1]門小薇,車玉龍.暢銷書運作須“應時而為”[J].科技與出版,2012(8):40-41.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042
F279.23
A
1673-0194(2016)15-0071-03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