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劉緯緯,李榮香
(東北石油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4)
淺析實訓機構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王寧,劉緯緯,李榮香
(東北石油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4)
由學生到員工身份的轉變,由學校到企業環境的轉變,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講可謂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但是很多人在這個轉折點并不順利,學生自身素質,畢業生所學所會能不能適應社會,能不能適應企業的需求,則成為了重要的原因。體制決定方向,高校因為學生數量眾多,不可能為了迎合企業人才的需求而改變自己,只能盡其所能的將學生培養成全才,在各個方面均有所學習。而培訓機構,追求的是就業率,其不斷的因為企業需求而對自身進行改變。所以,培訓機構則成為大學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有效補充,培訓機構能讓大學生在一個全才的良好基礎之上,經過其精雕細琢而變成企業中的可用之才,培訓機構也就成為了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一個紐帶。
校企合作;實訓機構;專業知識;就業能力
大學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培訓基地,不間斷的將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生從懵懂的學生培養成面向社會的棟梁之才,所以,大學就是學生蛻變成人才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孵化基地,不過隨著大量的畢業生涌入社會后,經常發現很多的學生由于疏于實踐而重理論,缺乏經驗而高訴求,這就造成了社會企業人才供求矛盾現象,一面是拿著簡歷不斷尋求工作的畢業生,一面又是疲于招聘的各大企業公司。
企業作為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生產、流通或服務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單位,不斷為社會服務的同時也為自己創造著剩余價值,構成企業文化競爭力的要素主要有組織創新能力、管理創新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1]。這就要求企業做到利潤最大化,把成本降到最低,所以企業希望能直接就招聘到馬上為企業工作的員工,從而減去因為培訓和培養新員工而造成企業的時間浪費和成本浪費,我們常常會看到,企業在招聘要求內寫入應聘條件就是有著某某工作經驗,有著某某從業經歷等,企業更看中招聘到的人材的實用價值。
正是由于上述矛盾現象的產生,社會上的實訓機構數量迅速的增加。本文以會計專業為例闡述相關內容。
2.1 高校與培訓機構的關系
培訓機構其培訓的目的即是為了畢業后直接就業,那為什么社會上的培訓企業如此看重就業,所有的培訓內容都是圍繞著就業而設置呢?要從培訓機構和大學的區別說起,說起來兩者的區別非常簡單,雖然學校要求考核就業率,但是基本上學生都是畢業后,直接面向社會尋求工作崗位。學生并不會因為沒有工作或者工作不如意而與學校交涉,因為學校并不需要負責安排就業。
2.2 企業與培訓機構的關系
培訓機構為了自身生存發展,為了能夠在同行業中不被打敗,必須要保證其學生的就業,如果一個培訓學校擁有極高的就業率,那么這個學校不但在行業內擁有很高的地位,也會在學生中,在社會上擁有卓越的名聲,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其學校學習過的學生擁有超高的就業率,最終在同行業中脫穎而出,擁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
2.3 高校社會實踐現狀
不可忽視的實際狀況是,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投入到社會中,進行社會實踐實習時,其實際效果多會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不外乎學生本身的原因和用人企業的原因,因為人數眾多,學校安排實習企業實際情況參差不齊,而很多自己安排實習單位的學生可能會敷衍了事,而更多的是用人企業并不敢真正的將財務核算交付一個剛剛進公司實習的學生的手里,而學生的實習通常以走馬觀花的形式完成,或者僅僅是為企業的財務打打下手,幫幫忙而已。這樣實習后,一旦學生畢業而直接投入到實際崗位中,就常會遇到書本上沒有涉及過的情況,增加了其在企業中工作的難度。
2.4 培訓機構與高校的專業課結構對比
目前學校所設置的會計專業,其所學的內容一般包括政治經濟學、經濟法、基礎會計學、經濟學、財務管理、財務會計、稅法、成本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會計電算化、財務分析學、金融會計學、財政學、會計財經法規、證券投資學、國際會計學、貨幣銀行學、市場營銷學、納稅會計、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人力資源會計、高級財務管理、經濟責任審計等等專業課。
從大學的課程設計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盡其所能的把一個不懂會計的新生培養成一個非常熟悉會計工作的全能型人才,類似這樣的課程設計可以培養一個學生成為素質非常好的會計從業工作者,使得學生更加的深入理解會計工作的性質,目前大多數學校為了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不僅僅局限于書本之上,在畢業前或者學期中間,會組織安排學生進行實際的社會實習工作,這樣可以將學校學到的內容有效的結合實際,讓學生對其所學到的內容更加的扎實,更加的貼近社會實踐。
培訓機構的會計培訓情況,在某公司的會計培訓介紹上,可以了解以下內容:
(1)其會計培訓并不是面向考證的培訓,而是面向就業的培訓,定位于大學畢業生。
(2)培養目標是主辦會計,培訓模式為脫產學習。
(3)從方式上看,其推出“上市公司真賬實操”,以最高的標準做要求。
(4)從模塊上看,課程設計上分四個主要模塊,從基本理論講解到全行業操作覆蓋,真賬演練。
從課程結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其主要的目標是要培訓出能為企業所用的人才,所設置的課程更靠近與企業的實際財務部門。
3.1 實訓機構與用人單位緊密聯系
實訓機構一般包括教育培訓、就業指導、各種專業培訓學校、技校等,實訓機構的增加,大大的緩解了企業招聘難題的同時,也大大的增加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實訓機構作為社會上的獨立機構或者公司,與各大用人企業接觸頻繁,更加切實的了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要求,熟知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能更好的為企業服務,也更加容易的在企業內就職。另一方面,實訓機構面向各大高校為自己承攬生源,能有效的為大學生的學校教育作補充,使得在學校學的東西能夠學以致用,由于實訓機構能夠用很多企業的實際案例作為教學或者教育的材料,使得其培訓更加具有實戰性,更加貼近社會實際,從而培養出來的人材更加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適應公司的要求。
3.2 實訓機構受到政策支持
政府對實訓機構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力度,分析政府與民辦教育組織的資源狀況及二者之間的資源依賴關系,對政府與民辦教育組織目前的關系狀況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構建以資源相互依賴為基礎的、平等的合作關系的策略和措施[2]。所以,民辦實訓機構的發展即能作為對高校畢業生專業能力的有效補充,又能為社會提供有效的幫助,促進發展。
3.3 實訓機構作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
體制的不同,追求的目標不同,造成了學校的畢業生和培訓機構的畢業生畢業后本質的區別。
這是一條會計招聘信息:
(1)會計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
(2)2年以上工作經驗,有一般納稅人企業工作經驗者優先。
這樣的招聘公告,在各大招聘網站,各個人才市場隨處可見,已經極為普通,但是正是這條極為普通的招聘公告,將每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拒之門外,原因很簡單,企業并不希望自己成為剛畢業大學生手里的小白鼠,可學校想要改變這個事實卻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培訓機構,則會為了其自身的發展,不斷的向各個企業悉心求教,了解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了解企業未來人才需求變化方向,甚至可以按照企業的需求而定制課程培訓學生而真正的變成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體制的不同,決定了教育方向的不同,大學因為學生數量眾多,不可能為了迎合企業人才的需求而改變自己,只能盡其所能的將學生培養成全才,在各個方面均有所學習。而培訓機構,追求的是就業率,其不斷的因為企業需求而對自身進行改變,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通過運用競爭策略獲得競爭優勢,通過運用營銷策略獲得進一步的發展與擴張[3],直接關系到是否能有效的幫助畢業生順利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所以,培訓機構則成為大學生從學校步入社會的有效補充,培訓機構能讓大學生在一個全才的良好基礎之上,經過其精雕細琢而變成企業中的可用之才。企業并非是將其培訓新人的成本轉嫁給新人,而是新人通過培訓機構的鍛煉而在剛進入企業時就能爭取到更高的社會勞動報酬。
主要參考文獻
[1]馬燕.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文化競爭力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
[2]楊文剛.公益性民辦教育組織與政府合作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周憶陽.學大教育集團的營銷策略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4.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156
F272.2
A
1673-0194(2016)15-0256-02
2016-04-21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NO.ZJC1214002);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項目(NO.GJXHZ2015-305);秦皇島科技局項目(NO. 201502A278);河北省高等教育學會(NO.GJXH2015-301);河北省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NO.15456213D)。
王寧(1982-),女,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