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帆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商學系,鄭州 450007)
大數據時代經管類專業管理統計學教學改革研究
劉帆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商學系,鄭州 450007)
管理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專業專業基礎課程,處理數據有較強的實踐性。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新的教育技術的出現,對管理統計學教學提出新的挑戰。文章圍繞大數據時代對管理統計學的影響,結合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新教育技術,對現代經管類管理統計學授課現狀進行分析,對管理統計學教學教學體系進行了構建,提出了以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為目的的理論教學改革,和以提高學生軟件操作能力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改革,以期在大數據時代經管類學生具有能夠處理經濟管理數據的能力,為社會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經管類應用型人才。
大數據時代,經管類專業,管理統計學,教學改革
管理統計學課程是近年來經濟管理類專業新開的專業基礎課程,目的是培養經管類學生能夠把統計學知識應用到經濟管理中來解決實際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對經濟管理類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有更高的需求,因此管理統計學的開設滿足經管類學生及企業的需求。隨著云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及大數據技術出現了,同時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改進,出現了慕課、微課以及翻轉課程,這些對傳統的管理統計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圍繞大數據時代下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對經管類專業管理統計學教學展開研究。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管理統計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意識到大數據與傳統的數據有不同點,其處理數據的方法和思想等也有不同,需要當加大應用性教學,使經管類學生能夠具有處理大數據的意識和方法。另一方面,為了培養學生軟件操作、數據分析能力,需要從根本上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的單純傳授理論知識的授課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授課模式。大數據對管理統計學教學的影響主要有:
1.1 影響管理統計學的教學內容
(1)數據收集方式和內容變化。以往的數據收集方法主要有統計調查和實驗方法,根據實際研究需要,收集社會經濟現象的統計數據和自然科學領域的數據。這些數據是數字、文字等結構化的數據。大數據時代,統計數據的產生方式呈現多樣化,如有網站瀏覽痕跡、監控視頻、GPS系統等產生方式,產生的數據多為非結構化數據很難用二維表格表示,如所有格式的辦公文檔、文本、圖片、HTML、各類圖像和音頻/視頻信息等[1]。結構化數據出現,統計數據的收集方式和內容將會改變。
(2)處理數據的對象和方法發生變化。管理統計學中推斷統計學的參數估計方法和假設檢驗方法,主要采用抽樣調查方法,利用樣本數據的信息來估計或者計算總體參數情況。大數據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采用所有數據的方法[2]。在大數據下,樣本即為總體,處理數據不再僅僅依賴樣本進行數據的推斷統計。另外依靠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發生的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方法就失去了處理大數據的意義。但一些傳統的數據分析方法,如聚類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方法,仍然是是可以使用的。雖然這些傳統的分析方法已經被應用于大數據領域,但是它們在處理規模較大的數據集合時,效率無法達到用戶預期,且難以處理復雜的數據[3],因此在大數據時代,管理統計學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傳統的處理數據的方法,還需要掌握一些新的數據處理方法。
1.2 影響管理統計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1)挑戰傳統的以“教”為中心。在傳統教學中,授課內容是由教師在課堂完成的,而學生的知識內化是學生通過課后的作業、實驗等方式來實現。這種教學方式使教師和學生各自作為獨立團體來自己的“任務”。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進行統計學知識的講解,滿滿一節下來,學生可能對知識點還一知半解。微課、慕課教育方法的出現,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取統計學的知識,這就突破課本和課堂的限制。傳統教學中,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想,學生是跟隨者,新的教學技術的出現,學生可以利用網絡上的微課、慕課等學習資源對知識點隨時學習和復習,老師設計項目、布置任務,學生采用組建團隊等方式,通過網絡學習,完成任務,形成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自學的教學模式。
(2)挑戰“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管理統計學是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課程,該課程中統計學概念、知識點以及方法是或者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但在實際中,為了讓學生清楚某些理論和方法的內涵,老師會花費大量時間去講解這些知識,比如在講區間估計和假設檢驗時,為了讓學生清楚理解所用的統計量,老師就需要把概率與抽樣分布進行講解,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但縮短了實踐教學時間。上機實踐時間的減少,會使學生只能掌握軟件應用的一些“皮毛”,沒有掌握將統計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方法和工具,這與開設這門課的初衷相違背。因此,安排大量的上機,才能使學生掌握數據分析的工具,具有數據分析的能力。
2.1 大數據時代管理統計教學改革原則
(1)傳遞大數據統計思想。傳統的管理統計學教學中,傳遞學生統計處理的思想,只要求學生能夠利用傳統的統計學理念來解決實際管理中的問題。大數據時代數據具有海量、結構多樣等特點,這和一般意義上的統計學數據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讓學生在認識一般管理統計學中總體與樣本、推斷統計、因果關系等內容外,還要具備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無樣本性、復雜性、容錯性等意識,使學生既有處理一般數據的能力,也具有識別大數據、分析和處理大數據的能力。
(2)加強應用型教學。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變得更加復雜。如何能夠利用軟件海量的、無規則的數據或者一般統計學數據進行整理分析,這十分重要。因此,經管類專業管理統計學教學改革應兩方面著手,一是以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為目的的理論課教學改革,主要是教授學生掌握分析數據分析的知識,使學生具有分析數據的理論知識;二是以培養學生軟件操作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改革,主要使學生掌握操作統計軟件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獨立的處理實際問題。因此加大應用型教學,讓學生能夠利用統計學軟件對一般統計學數據乃至大數據進行處理,并用統計學理論知識進行數據分析,這是勢在必行的。
(3)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微課、慕課的出現,可以使教學方式有“以教師為中心”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每章節開始前,通過網絡上的包含知識點的微課和慕課,學生進行課程的預習和學習,在課堂上老師只用通過案例來把這些知識點進行整合、運用,讓學生進行討論進而靈活掌握這些知識點。這樣對于管理統計學理論課來說,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枯燥的管理統計學知識點,而且可以大大節省時間,進而就增長了管理統計學實踐課時間。從管理統計學知識點的接觸、學習、掌握、案例應用到上機實踐操作,都可以以學生為中心展開。
2.2 大數據時代的管理統計教學改革的內容
2.2.1 基于“慕課+微課”的統計基礎知識教學
大數據時代下,經管類專業開設管理統計學目的是讓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中能夠利用數據,統計軟件來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因此對數據的分析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獲得統計學的數據之后,如何去分析數據,并利用分析結果去解釋相關的現象,也是學習統計學的根本目的[4]。在管理統計學理論授課中,要以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為目的。因此,在授課前,教師需要把每一章節中的重點知識,做成微課或慕課,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項課前預習和學習,這樣可以增加對數據分析知識點的講解時間,大數據時代除了一般統計學知識講解后,還要增加海量數據收集方法、收集來源等的大數據收集內容;增加海量數據的篩選、海量數據的非常規化處理等方法的數據整理內容。因此在做統計數據類型微課時,除了提到傳統的結構化數據類型,如文字、數字等,還要提到大數據時代的非結構化數據,如表格、圖片、音頻等數據;在做關于數據收集、整理微課時,除了講解傳統的統計學數據搜集整理方法外,收集來源還需要增加大數據方面的數據、資料的來源和收集方法的教學內容;在做數據分析微課時,既要提到傳統的數據方法,還有提到大數據處理方法,如:索引、散列等方法。
2.2.2 根據專業背景,利用“微課”實現課程與課程間的銜接
管理統計學作為經管類的專業基礎課程,除了有概率論、管理學等先行課程外,具體到每個專業也有其后續課程,比如經濟類專業和財會類專業開設的會計電算化、投資學等課程,營銷專業開設的市場調查與分析等課程,都需要用到管理統計學中的知識,因此在講解管理統計學理論知識時,結合不同的專業背景和需求,做成微課,比如根據章節重點,把經濟類專業投資學的案例做成微課,吸引學生去思考探索;營銷專業需要掌握市場調查問卷設計、統計調查、數據收集以及數據處理、分析的知識,那么就結合市場調查與分析的整個過程,做出一系列微課,讓學生課下利用微課對市場調查有更直觀的認識。在大數據時代講解管理類統計學理論知識時,注重與后續課程的銜接是很要必要的,利用微課的方式授課可以大大縮短授課時間,并能有效提高效率。
3.1 利用“慕課+微課”,合理安排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結構
在大數據時代,管理統計學實踐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軟件操作能力,統計知識理論課與軟件操作實踐課需要進行合理安排。一是在完成理論知識講解后,就安排上機實踐,老師設計的微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對理論知識點進行梳理,便于學生復習回顧知識點;②通過例子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數據操作分析中,達到理論課指導實踐課,實踐課復習理論課的目的。二是引入案例教學,統計學教學既強調理論學習,又強調實際操作,而案例教學正是連接統計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5]。因此教師需要針對理論課的內容設計出案例慕課,案例慕課可以使學生在課下按照實驗提示和步驟進行案例操作分析和研究,老師只用在課堂上用理論知識來解釋和分析案例的每一步驟即可。老師設計的案例慕課包括:案例設計的背景,案例設計的目的,案例設計的重點難點,案例設計的步驟,案例的結論,案例的總結等。學生通過案例慕課的學習,課下對案例做出操作分析,課堂上利用案例掌握理論知識點,從而達到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又熟悉軟件應用的雙重目的。三是合理安排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學時,在實際授課中,使用微課和慕課,可大大優化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課時比例。安排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比例可為2:1,或者達到1:1,目的是讓學生有充分時間來掌握軟件操作和數據分析能力。
3.2 基于“微課+翻轉課堂”,不斷提高統計軟件應用水平
以EXCEL、SPSS、SAS、Eviews等為主的統計軟件其在處理一般統計學問題如建模型、預測等方面已經比較成熟,但是在大數據時代,要求學生不斷提高軟件應用能力。首先除了掌握一般統計學軟件的操作,還要有處理海量數據的思想,讓學生有不斷創新、接觸操作新軟件的意識,例如針對統計數據處理軟件的微課,包含傳統常用的統計軟件外,也要提到大數據處理工具,如R,Excel,Rapid miner等工具。其次根據不同專業背景,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按照“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總結”的思路,根據實際問題設計出相關的項目,項目的題目要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研究確定,這既保證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6]。項目一旦確定,以學生為中心,翻轉課堂,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實施數據的收集、數據的篩選分組整理、數據的處理方法的甄選、統計軟件的選取與操作,數據結果的分析等完整過程的操作,來提高學生的軟件操作水平,最后在老師的參與下,對每個學生組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找出存在問題,不斷改進,從而提高學生的軟件應用能力。
在經管類管理統計學改革中,要結合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特征和現代教育技術,根據不同專業背景,利用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等方法,除了讓學生掌握統計學的知識外,更多使其具有大數據的思維,根據實際的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另外,作為管理統計學的教師,首先要有大數據意識和數據處理能力,有實施微課、慕課和翻轉課堂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是管理統計學改革的基礎。在大數據時代和現代教育方法下,以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為目的的理論教學改革,和以提高學生軟件操作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改革,使經管類學生在大數據時代具有較好的處理管理、經濟問題的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懷慶.大數據時代對本科經管類統計學教學的影響及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4,31(3):35-37.
[2][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杰,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張引,陳敏,廖小飛.大數據應用的現狀與展望[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50(z2):216-233.
[4]李春宇.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14(1):254-255.
[5]何麗紅.管理專業統計學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設計[J].實驗室科學,2014,17(6):75-78.
[6]韓麗萍,趙艷,佟筱楓.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改革與實踐探討——基于“動式教學法”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34(1):64-65.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155
G64.9
A
1673-0194(2016)15-0254-03
2016-06-08
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劉帆(1984-),女,河南南陽人,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商學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研究、模型研究、應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