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男
(西安石油大學,西安 710065)
大數據戰略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發展方向的思考
張勝男
(西安石油大學,西安 710065)
大數據作為時下最熱門話題,將與人們未來生活產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傳統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利用大數據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正在逐漸改變傳統的金融模式。面對挑戰,傳統商業銀行應該認清自己的優勢,利用大數據找到自己在互聯網金融中的角色。
大數據;商業銀行;金融模式
互聯網金融借助于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實現資本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其主要業態包括金融互聯網服務、第三方支付、P2P和眾籌平臺、互聯網理財。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路、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的突破和運用。互聯網金融作為當下金融領域最引人注目的潮流之一,國內各大IT公司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互聯網生態圈。如阿里巴巴集團以電商起家,通過豐富的客戶大數據信息,依托第三方支付(支付寶),推出小額理財產品(余額寶),拓展P2P(螞蟻微貸)以及金融互聯網服務(網商銀行),形成比較完善的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螞蟻金融集團),迅速占領互聯網金融市場。騰訊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旗下QQ及微信用戶數量巨大,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QQ活躍用戶6.53億,微信活躍用戶5.49億。其通過建立第三方支付(微信錢包,QQ錢包),依托龐大的社交用戶群,通過壟斷式的信息推送,開端多層次的網絡支付,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滴滴出行、團購等。相比阿里巴巴,騰訊起步晚,但其廣泛的社交群體為其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回看兩家企業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歷史,可知互聯網金融離不開廣泛的群體基礎,同時利用大數據有效挖掘用戶的消費偏好,消費能力,信用情況等經驗規律,進行有針對性的產品及服務創新,利用多平臺精準營銷。
相比于傳統商業銀行收益較高的金融產品主要面向大客戶;貸款融資業務傾向于國有企業及大型企業;主要服務于富人的情況,互聯網金融主要為中小客戶提供投資理財服務,同時面向廣大小微企業提供小額貸款。通過彌補傳統商業銀行對于用戶長期得不到滿足的快捷支付、小額借貸、穩健理財等需求,互聯網金融得到了爆發式的增長。十三五規劃中提到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機結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面對大眾創業的潮流,依托于互聯網金融的小額貸款,P2P貸款和眾籌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資金相對匱乏,現有小額信貸規模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同時2015年M2余額與GDP之比為209.29%,突出反映出金融體系效率不高,同時看到2016年1月份M2與M1差值約為100萬億元,突出反映我國存款未得到有效利用。傳統商業銀行政策調整迫在眉睫。
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到,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可以看到國家對民間資本進軍金融領域的政策支持。
互聯網金融興起時間短,在其爆發式發展的過程背后隱藏著較大的風險。
(1)聲譽風險。由于互聯網金融民營資本色彩濃厚,資金較傳統商業銀行不足,抵御風險能力較弱,同時資金不足較容易因其流動性風險,一旦資金鏈斷裂,將造成客戶的重大損失。同時由于互聯網金融客戶門檻低,客戶信息相對不健全,缺乏傳統商業銀行中的隱形政府信用。
(2)缺乏有效監管。由于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運作模式有別于傳統商業銀行,銀監會、人民銀行等監管部門沒有出臺詳細的監管措施。隨時有可能出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等旁氏騙局。例如2015年查處的e租寶A2P融資租賃債權交易平臺。
(3)信息安全風險。信息安全風險伴隨著互聯網興起就存在,作為依托于互聯網的互聯網金融無法避免的存在網絡系統與存儲中心可能存在的漏洞引起的技術安全風險和客戶信息與個人隱私的信息泄露風險。
(1)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大數據戰略的背景下,傳統商業銀行應該充分利用本身龐大客戶數據,建立自己的大數據庫,并培養自己的大數據處理團隊,提高自身的服務準度及精度,摸索適合自己互聯網金融模式。
(2)轉變思維,勇于創新。在金融脫媒的潮流下,傳統商業銀行應該改革以往以大規模組織、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與大規模網店為本質特征,依靠本部中心指揮運營的運作模式,放棄靠信息不對稱和特殊渠道建立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與壟斷壁壘的經營理念,合理降低依靠金融媒介與中間環節獲取的利潤,以客戶需要為根本,勇于創新,利用大數據服務社會,真正促進我國經濟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059
F830.5
A
1673-0194(2016)15-0101-02
2016-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