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時寶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統計局,安徽 無為 238300)
對當前無為縣經濟發展途徑的一點思考
鮑時寶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統計局,安徽 無為 238300)
隨著國內經濟整體呈下行態勢,加之行政區劃調整對開發區的影響,無為縣近幾年經濟逐年下滑。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實現趕超跨越,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本文力求通過無為縣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結合無為縣工業園區發展的波折,對現階段無為縣經濟發展主要途徑作一探討,認為投資仍是當前拉動無為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并對投資領域中常見的問題展開分析,為如何擴大有效投入提出一些建議。
無為縣;經濟;發展;途徑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歷了投資和出口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隨著投資效率下滑和出口大幅下降,中央提出要從投資、出口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擴大內需。但具體到某一個縣,究竟主要由何種方式拉動經濟增長,應由該縣實際情況和所處發展階段來決定。本文力求通過無為縣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結合無為縣工業園區發展的波折,對現階段無為縣經濟發展途徑作一探討,認為當前投資仍是拉動無為縣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并對投資領域中常見的問題展開分析,為如何擴大有效投入提出一些建議。
投資,是商品經濟及其發展過程中最為基本、廣泛的經濟活動。對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來說,投資是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技術水平的根本途徑,而經濟增長是指由于投入的增加、效率的提高或科技進步等原因,促使經濟規模的擴大。近十幾年來,從無為縣投資與經濟運行的軌跡來分析兩者的關系,可以得出一些啟示。
1.1 投資增長周期與經濟增長周期非常吻合
進入21世紀以來,無為縣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經濟周期,分別是2001-2007年和2008-2015年。2000年開始,我國經濟進入了新一輪經濟發展周期,呈現快速上升態勢,無為縣的經濟周期基本隨著全國的周期變動而變動,且經濟周期的變動主要是由投資的變動引起的,兩者有著高度的相關性。投資的周期與經濟增長周期保持同步變動,2000年以后全縣投資增速呈上行態勢,2007年投資增速達到一個峰值(51.7%),以后投資增長逐年下滑,尤其是區劃調整后,二壩工業園區投資凍結,投資持續下行,2014年投資增長14.7%,為2000年以來最低值,2015年投資增速有所回升。GDP增長軌跡亦是如此,2000年以后逐步上行,由于投資的滯后效應,GDP在2008年達到最高峰,同比增長18.1%,隨后呈下行走勢。
1.2 投資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社會最終使用的角度看,地區生產總值(GDP)由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和凈出口組成,現階段對一個地區的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和凈出口進行全面核算存在很大的難度,但通過相關的經濟指標分析,也可以清晰看出無為縣經濟增長結構的變化趨勢。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總額三項指標與GDP的比例關系來分別反映投資、消費、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選擇一個比較典型的“十一五”期間數據作一比較。
2001-2008年是無為縣經濟發展的一個高峰期,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差不多,各占50%左右,隨后投資占比逐年增加,到2008年達到峰值(68.8%),然后占比逐年下降,2010年為66.2%,而消費占比雖有所變化,但變化不大,維持在35%左右。出口一直不是無為縣的優勢,出口占比也很小,約1%左右,影響有限。投資占比遠高于消費占比,說明經濟增長主要來自于投資的拉動,投資仍是當前推動全縣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1.3 投資促進了經濟結構的調整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轉方式、調結構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引導調整投資結構,投資結構決定了經濟結構。從無為縣近幾年GDP和投資結構可以看出,GDP結構往往隨著投資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兩者有很高的關聯性。近幾年,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比較穩定,比重保持在60%左右,第二產業投資比重亦是如此;第一產業投資多數投向現代農業,注重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比重有所下降,由2012年的17%下降到2015年的10.7%;服務業投資不斷加大,2015年投資占比達到30.8%,國民經濟中第三產業比重逐步提升,由2012年的24.5%上升到2015年的30.1%。
綜上所述,無為縣投資與經濟發展的關聯度非常高,是拉動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同時該縣2015年工業化率為54.1%,按照國際賽爾奎因與錢納里劃分標準,該縣尚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加之無為經濟開發區城東園區剛起步不久,從蘇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歷程表明,在此階段,效率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尚不足以拉動經濟快速增長時,投入的增加是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
2.1 能否繼續保持較高的投資率
投資率是反映投資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是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從各地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在工業化進程中隨著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逐步提升,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加大,從而引起投資率的上升。2000年后無為縣投資率出現了持續快速的上升,并帶來了經濟的加速增長,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加之區劃調整,該縣投資率不斷下降,影響了該縣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無為縣還處于工業化中期,經濟發展還處在量能擴張階段,發展經濟主要依靠增加投入,外延擴張為主的增長特征明顯,經濟增長對投資表現出超強的依賴性,縣委政府提出跨越式發展,實施趕超型的發展戰略,無疑也需要大量的投入來支撐。因此,保持一定的投資率至關重要,“十三五”要保證GDP 10%~12%的增長,投資率應高于60%,投資增幅要維持在10%以上。
2.2 能否保持足夠的資本流入
在一個開放的經濟體中,由于資本流動,其投資規模不再完全受制于自身的積累,資本的大量流入,使投資率迅速提高,從而加快經濟的增長。無為縣2000年之后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投資的快速增長密切相關,但那時投資主要以企業自身積累或銀行貸款擴張為主,隨著國內經濟下行,本土企業效益下滑,以企業內在積累性增長難以為繼,需要大量引進外來資本。據測算,今后幾年要想實現經濟增長目標,需要維持一定投資強度,每年需要引入資金100億左右。
2.3 能否進一步提高投資效率
投資效率反映投資的產出效果,是GDP增量與投資總額比值。在目前的投資效率水平下,欠發達地區要獲得與發達地區同等的增長速度,就必須有更高的投資率。反之,如果投資效率能夠提高,在投資規模不擴大的情況下,也能實現經濟的更快增長。按目前的經濟和投資規模,效率系數每提高0.1,就能提高經濟增速0.7個百分點。從無為縣來看,投資主要集中于工業,電線電纜作為該縣工業主導產業,已具有一定的產能規模,其投資邊際效益會越來越小,今后投資應更多地向其他產業鏈轉移、附加值較高的工業領域拓展,以提高投資效率,完善工業體系。
近年來,無為縣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投資總量逐步加大,還需要在投資結構和投資效果上多做文章,投資政策、激勵政策要與產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相協調,逐步形成投資良性增長機制,在提升投資產出效率的同時,完成產業結構的調整,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長期、穩定與高效奠定扎實的基礎。
3.1 創新投資體制,不斷優化投資結構
政府投資應側重于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把有限的資金用于優化投資環境的改善。民間資金要積極鼓勵投向工業以及服務業中生產性、競爭性行業,以提高該縣經濟產出的延續能力,增強增長后勁;同時也要引導和支持民間投資進入包括公共交通、電力供應、環境保護、水電氣的生產和供應、文化教育及體育產業和基本醫療設施等領域,以提高經濟增長的保障力和穩定性。要支持投資體制改革和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建立科學有序的規劃體系,優化投資的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
3.2 創新投資理念,著力提升產出效果
一是提高投資的穩定性,延長投資的產出期與提高產出效率。二是整合區域投資布局,提高產業鏈的延伸性與綜合產出效率。通過各類開發區功能的構建,配合產業政策引導,提高經濟全要素產出貢獻率。三是加強行政推動,提高投資管理效率。
3.3 創新投資環境,加快外部資金流入
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降低商務成本,提高區域投資的產出效果。加強宣傳,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做好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工作,進一步吸引外部資金流入。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062
F127
A
1673-0194(2016)15-0105-02
2016-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