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坤,解麗君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精準扶貧精細化管理精準脫貧協同式聚力
呂艷坤,解麗君
(河北農業大學,河北 保定 071001)
精準扶貧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實施,無論是對我國貧困識別工作的開展,還是對扶貧開發思路與扶貧工作機制的健全與創新而言,均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扶貧資源的精細化配置、對貧困人口的精細化管理以及對貧困農戶的精細化扶持,“精準扶貧”勢必將在實際的扶貧工作中得到充分應用,最終有效將“輸血式”的傳統扶貧方法轉變成為“造血式”的現代扶貧模式。基于此,對實現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路徑進行了系統分析與探討,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統籌銜接、精準脫貧協同式聚力的具體措施。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精細化管理
從我國傳統的扶貧開發模式來看,其重在解決對扶貧資源的籌集、整合以及使用渠道等方面的問題,并沒有對扶貧資源的分配、管理、使用及考核等方面的問題引起足夠重視,也沒有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顯而易見,這樣的情況必然就會導致具體的貧困農戶在幫扶工作中存在諸多盲點,扶貧資源(如項目、資金等)均無法準確到村到戶。長期存在“扶富不扶窮”、“應扶未扶”、“大水漫灌”等現象?;诖?,為切實提升我國扶貧工作的精準度,構建出精準的扶貧工作機制,理應針對不同貧困地區的環境以及不同貧困農戶的實際狀況,在充分應用科學貧困對象識別機制的基礎上,來因地制宜的對扶貧資源進行精確配置。通過構建出全方位、立體化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來讓扶貧資源真正落實到貧困地區、農戶身上。
1.1 建立健全干部駐村工作幫扶機制
首先,不斷完善干部考核機制。因我國駐村干部基本上都是各地區自行選派而來的,所以必須嚴格依據地區扶貧工作發展現狀,在充分結合自身發展優勢的基礎上來不斷完善干部考核機制,以此來讓駐村幫扶工作逐漸成為鍛煉干部、使用干部的重要平臺。其次,應進一步明確干部駐村的時間、工作任務、組織方式、幫扶措施以及考核辦法等方面的操作性規定,促使駐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全身心投入扶貧工作之中。再次,駐村干部應盡最大可能與新農村建設工作隊、科技特派員以及第一書記等方面的力量銜接起來,以此來實現“一對多用”、“多對協同”的整體合力。當然,對駐村干部的業務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應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開展對全縣村干部的專題培訓,以此來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與綜合素質。最后,應該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來構建出“干部聯系貧困村”的長效機制,深入推進企(事)業單位結對幫扶貧困村的制度,以此來保證貧困村每年都有干部來開展幫扶工作,每一位貧困戶都有相關的幫扶責任人[1]。
1.2 建立健全產業和金融扶貧機制
首先,應該以當地民族手工業、文化旅游、生態種養殖業等特色產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為基礎,嚴格按照“政府主導、企業經營、群眾參與、有償使用、收益共享以及滾動發展”的運作模式來將國家政府給予的財政扶持資金提供給有意愿帶動貧困農戶發展當地農業產業的合作社,以此來將傳統的扶持模式(即簡單的將扶貧物質發放給群眾)轉變成為通過農業企業和群眾“對聯”。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將資金、市場、技術與農民的勞動力、土地、原料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上利用扶貧項目來實現“企業+協會+農戶+基地”的開發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企業將獲得政府項目資金的支持,同時農民也會因此而得到“三金”的保障。其次,建立金融扶貧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資金整合的力度。具體來說:一是大力推行“政銀企農”合作模式。由國家開發行、扶貧部門以及工行來對政銀合作項目進行共同研究,以此來解決扶貧資金融資困難的問題,并在各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面推行“四臺一會”融資機制。當然,還應該對金融產品進行不斷的完善,分級次探索推進農戶信用等級評定貸款,農產品收益權以及農村“四權”[2]。
首先,是干部層面。應結合地區實際情況,構建出“領導責任到位、聯系指導到位、幫扶到位”的工作體制。作為扶貧干部,應該始終將“扶貧攻堅”的使命放在心上,將“扶貧開發”的職責扛在肩上。具體來說,黨政一把手應堅持“負總責、親自抓”的工作機制,對扶貧工作的開展要經常詢問與推動。比如在時間的安排上,應抽出足夠的時間來對扶貧開發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追尋科學的解決措施。又比如在決策部署上,應該嚴格按照已經確定的目標任務,謀劃具體措施,并將其落到實處。再比如在扶貧的效果上,應嚴格依據計劃與工作進度的要求,深入到基層以及扶貧一線,對本地區脫貧致富的進展及成效進行嚴格的督查。
其次,是縱向層面。應結合地區實際情況,構建出“上下銜接、市級統籌、縣區負主責”的工作體制。不可否認,扶貧攻堅任務的重點在于縣一級,其要負責實施具體扶貧項目庫的建設,在項目優選確定之后,報到上一級進行審查與備案,等待工程批復。與此同時,還負責工程配套資金的申報、招標與投標、合同的簽訂、工程的具體實施、工程項目的調整與變更、資金的報賬、工程的驗收及審計等等。除此之外,針對扶貧戶的甄別,要做好如下工作:建檔立卡、登記本內容的填寫,數據的錄入與更正、聯扶責任人的選擇,各種表格的填報、扶貧手冊填寫、幫扶的具體措施以及考核與驗收等等?;谶@些繁雜的任務,建立起“上下銜接”的工作格局儼然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只有這樣才能防止推諉扯皮的現象出現[3]。
總之,精準扶貧是建立在傳統扶貧工作反思上的一種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精準扶貧的理念已經深入到了很多地區,但部分地區在實施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影響實效性的問題?;诖?,為了讓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作用得到充分體現,不僅要重點做好扶貧對象的系統化識別以及動態化管理,同時也要進一步提升扶貧政策實施的精細化以及扶貧資金管理的整合化。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宇,李博,左停.精準扶貧的理論導向與實踐邏輯——基于精細社會理論的視角[J].貴州社會科學,2016(5):156-161.
[2]龍永華.精準扶貧視域下湘西州農業產業扶貧模式創新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15.
[3]徐文林,羅紅梅.精準扶貧與其實效性探析——以天祝藏族自治縣扶貧實踐為例[J].新絲路:下旬,2016(1):16-17.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123
C23A
A
1673-0194(2016)15-0202-02
20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