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鈺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上海 201600)
鄭州市特色商業街發展問題與對策
陳筱鈺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上海 201600)
特色商業街是一個城市的名片,蘊含著巨大的商機與發展前景。近年來,鄭州市在特色商業街建設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工作機制、發展規劃、規模檔次、文化特色等方面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文章試從以上幾個方面分析問題生產的原因,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鄭州;特色商業街;發展對策
特色商業街是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作為城市商業發展的縮影和精華,其已成為一個城市繁榮發達程度的重要象征。發展特色商業街,有利于傳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名片,推動完善城市功能體系。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鄭州商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特色經濟也漸露頭角。2000年,鄭州市政府正式立項,采用市場運作模式,將德化街改造成為德化商業步行街,拉開了全市特色商業街建設與發展的序幕。2009年和2013年,鄭州市政府分別出臺《關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意見》和《關于加快特色商業街區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特色經濟,使特色商業街建設逐步走上規范化軌道。截至2015年,鄭州共培育國家級特色商業街2條、省級4條、市級13條。為提升鄭州城市形象、促進經濟發展,吸納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1)缺乏完善的工作體系及運行機制。近年來,鄭州雖然把特色商業街建設納入到政府工作計劃,實施了以獎代補的支持政策,但缺乏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尚未形成規劃、土地、建設、商務、旅游、文化等不同部門有效互動的工作體系。與此同時,多數街區管理方將工作重點放在物業租售上,輕視商戶的選擇和經營管理,制約了特色商業街的可持續發展。
(2)空間布局不合理,配套設施不完善。鄭州商業街多為自發形成,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發展相對較好的特色商業街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度高的金水、二七、管城等區,而其他建成區內相對較少,分布不均衡。同時,部分商業街開發商因急于收回投資成本,規劃和招商均不到位,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精心的空間組織,不同程度地存在經營業態單一、配套設施不完善、文化元素少等問題。如部分商業街購物、餐飲、休閑、娛樂等設施分布不合理,綠化、休憩設施及表現街區人文特點的景觀缺乏,停車場地不足,不僅觀感較差,也給顧客消費帶來諸多不便。
(3)規模小、檔次低,特色名街數量少。多數商業街目前無論規模還是檔次都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街區長度不過三、四百米,入住商戶不過百家,并以個體經營為主,規模較小,商業氛圍不夠濃厚。同時,街區內商品同質、同類現象嚴重,名品、名店數量不多,檔次不高。如德化商業步行街以其百年歷史沉淀、市井風情濃郁出名,曾榮獲“中國著名商業街”等多項榮譽稱號,但目前街區“老字號”企業難覓蹤影,與“百年德化”的盛名難符其實。
(4)特色不突出,文化氛圍不夠深厚。部分特色商業街在規劃和建設初期沒有充分考慮融入相應的文化元素,缺少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具有濃厚文化內涵的景觀布局,獨特的產品、技藝和服務難覓蹤跡,沒有形成明顯區別于其他商業街的個性特征,多數商業街難以給人留下獨特而又深刻的印象。
(1)完善機制,形成特色商業街建設的發展合力。市政府要將特色商業街建設工作擺上重點議事日程,改變目前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局面,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規劃、全面協調影響特色商業街發展的主要問題。將特色商業街建設納入全市重大建設項目統籌考慮,設立建設專項資金,用于特色商業街建設和周邊環境優化。
(2)規劃先行,重視商業特色街建設的前期工作。克服重建設、輕規劃的思想,樹立規劃先行意識。市政府要綜合考慮全市的區位、交通、人流、消費等多種因素,制定特色商業街布局規劃,從空間上統籌平衡特色商業街的分布。
(3)突出特色,提升特色商業街的品位。要突出品牌特色,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和企業入駐商業街,提高街區檔次,吸引不同層次消費群體。要積極引導和扶持本地老字號企業重振雄風,發揮其在行業內的帶動和支撐作用。要突出經營特色,各專業特色街要緊緊圍繞主營行業,強化專業優勢,靠“專、特、全、優”的商品來吸引和鎖定目標顧客。要突出文化特色,高度重視商業街文化特征的體現,通過典型文化符號的設置與展示,彰顯鄭州厚重的商城文化和城市個性,增強特色商業街的文化內涵和獨有特質。
(4)提升改造,營造良好的購物環境。要對現存具有發展前景的特色商業街進行提升改造,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精心設計和完善周邊配套設施,增設休閑小廣場、藝術走廊、雕塑、路牌與導向標志、廣告燈箱等,美化環境,完善服務功能。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協調,規范路邊停車管理,規劃建設一批地下(立體)停車場。同時,對影響街區形象的建筑進行整治,使之與商業街整體景觀和諧一致。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127
F712.9
A
1673-0194(2016)15-0209-01
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