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亭亭
(云南財經大學,昆明 650000)
云南省行業就業效應的結構化路徑分析
杜亭亭
(云南財經大學,昆明 650000)
行業勞動收入所占份額不僅受本部門的最終需求拉動,也受其他部門最終需求影響。文章基于云南省社會核算矩陣對云南省SAM進行乘數分解和結構化路徑分析,計算出云南省18個主要行業對勞動收入賬戶作用的主要傳導路徑,進而對云南省產業結構的就業效應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社會核算矩陣;行業最終需求;就業效應;結構化路徑
結構化路徑的分析方法可以幫助識別不同行業就業增加的程度,從賬戶乘數矩陣(總體影響矩陣)中得到總體影響的大小,即作用于生產活動賬戶i的外部注入對要素賬戶j的收入的總影響。要素賬戶j的收入的上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理解為就業的增加。本文基于SAM的對云南省行業就業效應的結構化路徑分析主要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行業間的就業效應是沿著怎樣的路徑傳的?
本文依據云南省2007年42部門投入產出表,選擇云南省勞動報酬相對較高的18個行業部門構建SAM表,并運用MATLAB軟件對SAM進行求解,得到云南省18個行業就業效應的結構化路徑分析數據,從中可以得知,云南省行業最終需求對勞動收入或就業機會帶動作用較大的部門有農林牧漁業及第三產業的教育業、住宿和餐飲等行業,第二產業最終需求的就業效應相對較低。農林牧漁業的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力收入提高5 273個單位,其中本行業的勞動力的就業機會將增加26.09%,此外,農林牧漁業還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產業就業機會增加1.9%。
第二產業主要能源部門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的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收入提高3 481個單位,其中本部門的就業機會將增加20.32%,此外。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5.7%;金屬礦采選業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力收入提高3 423個單位,還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5.91%,帶動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就業機會增加2.6%。
第二產業主要制造業部門中,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的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力收入提高3 178個單位,其中本部門的就業機會將增加30.55%,此外,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還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產業就業機會增加18.71%,帶動農林牧漁業的就業機會增加17.4%;造紙印刷及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的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力收入提高3 632個單位,其中本部門的業機會將增加28.78%,此外,還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產業就業機會增加8.12%。
第三產業主要行業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力收入提高3 335個單位,其中本部門勞動力的收入或就業機會將增加46.03%,此外,還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產業就業機會增加26.98%,帶動農林牧漁業的就業機會增加7.29%;住宿和餐飲業的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力收入提高3 590個單位,其中本部門的就業機會將增加38.18%,此外,還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產業就業機會增加11.19%,帶動農林牧漁業的就業機會增加27.07%;房地產業的需求增加1 000個單位將使勞動力總體的收入提高2 600個單位,其中本部門勞動力的收入或就業機會將增加24.82%,此外,還將帶動第二產業其他產業就業機會增加6.1%。
云南省第一產業的總體就業效應相對較高,但對本部門勞動收入帶動作用較小,而是通過分散的傳導路徑經由其他行業帶動就業增長;第三產業最終需求有顯著的正向就業效應,第三產業最終需求增加不僅可以帶動本產業就業增長,而且可以帶動第一、二產業勞動收入增加,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我國經濟的必然趨勢,云南省應采取有效的措施繼續支持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有效利用第三產業行業最終需求的就業效應促進刺激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云南省第二產業各主要行業的就業效應較第三產業并不顯著,但第二產業內部行業關聯度較高,其中主要能源部門對本部門就業的帶動作用相對較弱,說明能源部門涉及較多的傳導路徑,對勞動收入的影響分散在國民經濟各個不同的行業,能源部門行業最終需求增加,將帶動其他相關行業勞動收入份額增長;第二產業制造業最終需求對本部門及前向和后向部門就業的帶動作用比較顯示,行業內部關聯較為密切。一般而言,第二產業企業部門對資本要素的需求較高,對勞動要素的需求較小,因此云南省第二產業各主要行業最終需求對勞動收入的刺激作用相對低于第三產業,此外,云南省第二產業自身發展水平較低,技術水平及生產效率低下,勞動者素質較低,也是導致對就業的刺激作用不足的原因。
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要重視產業內部勞動力收入份額的結構優化,在維持行業勞動收入份額相對穩定的同時要重視行業內部傳導效應和產業結構關聯效應的協同對穩步提升總體勞動收入份額的綜合影響。在優化結構的同時注意穩定第一產業內勞動收入比例及有效利用第三產業對就業的正向拉動作用,努力提高第二產業科技水平和勞動者素質,增加第二產業吸收勞動力的力,提高總體勞動收入份額。側重提高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產業政策時要把握好力度、節奏和速度,做到既要在提升我國總體勞動收入份額中實現結構優化,又要使我國在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形成一個相對穩定并且結構合理的勞資分配格局。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其文,李善同,高穎.社會核算矩陣原理、方法和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5.132
F241.4
A
1673-0194(2016)15-0216-02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