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同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曹璇儀
(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安 710000)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承擔的多是“政治任務”,但其中卻分擔了許多的社會責任;改革開放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讓大多數企業無暇他顧,“社會責任”在GDP的追逐中“失語”。企業社會責任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上升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大型公司繼價格競爭、質量競爭之后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要標志。可以說,企業社會責任是中國企業的一門必修課,這門課程修得好壞將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持續健康地發展下去。
社會責任;企業道德;海爾集團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管理理論的成熟逐漸被提出來的重大命題,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經濟社會和管理理論走向成熟的標志。可以說,管理道德和社會責任問題的自覺,同樣是管理者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2.1企業社會責任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首先是經濟責任,有效率地提供合格產品;其次是法律責任,必須合法經營,遵紀守法;再次是道德責任,企業每一個成員有義務公平、公正地行事;最后才是慈善責任,企業通過社會公益成為良好的企業公民。
2.2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義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基本單位,理應成為相應的社會責任主體。從社會結構層面來看,企業作為基本經濟單位的社會經濟格局一旦形成,也就形成了相應的技術分工格局和產業鏈,形成了企業之間、企業與社會之間的權利和責任關系。每個企業都是社會經濟肌體的一個部分,須各負其責,否則就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經濟健康發展。
企業發展的外部性決定了企業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發展涉及許多利益相關者,從而形成復雜的責任與利益關系。企業發展依賴于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市場發育等,這些構成企業發展的社會條件。同時,企業運營對交通、環境及居民生活有重要影響,會產生許多公共成本,并且難以通過簡單的市場交易實現相應的補償。這就是企業發展的外部性,其中的外部經濟容易被社會吸納,而外部不經濟往往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現實中還存在許多“搭便車”現象。這些沒有通過契約規范體現出來的利益損失,大都需通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加以彌補。這是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也是企業贏得長遠發展的重要途徑。事實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從而生成更強的持續發展能力。
企業公民的社會身份決定了企業具有承擔社會責任的法律義務。企業作為社會生產和服務的組織者,擁有相應的社會資源支配權。這些本來屬于人們共有的社會資源,由于企業的產生而被聚集在一起,為企業所支配和使用,企業自然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盡管企業也付出了一定的費用,但這些要素和資源并不是都能用金錢購買的,金錢只能彌補其中一部分有形成本。
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企業作為契約的集合,并不是完全對等的主體的聯合,企業組織者在其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享有社會賦予的主導權利。人們加入企業雇傭關系成為雇員后,都須接受一種暗含的職責,即遵守企業的規則及雇主的指令。這種非對等聯合只能通過企業組織者的責任擔當加以彌補,否則就可能影響社會和諧。另一方面,組織者因為企業的存在而享有更多的收益剩余及其支配權力,這為企業承擔責任提供了物質前提和組織保障。企業作為契約關系的主導方、組織利益的支配者,需要履行相應責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綜上,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享有社會賦予的相應權利,支配和消耗著屬于全社會的資源,并對社會以及自然資源和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這些大都不是通過市場交易所能補償的。因此,根據責任和權利對等的原則,企業不僅應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推進社會經濟發展,還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沒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容易做出有悖企業倫理的行為,這些行為不但會有損企業自身近期利益,更可怕的是還會斷送企業自身的長遠利益。有市場研究資料顯示,有的企業靠蒙騙而得罪一個消費者可能會獲得一時的小利,而一個消費者上當受騙后的現身說法所引起的連鎖反應會影響25-30個人的購買決心,這種企業就陷入了貪小利而吃大虧的不利局面。在現代社會,網絡與媒體十分發達的今天,企業在某一商品、某一時
綜上所述,企業的社會責任觀念與道德規范水準,不僅影響到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自身的學習能力與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而且對于國家的繁榮昌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類的未來和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作為企業處理與利益相關者關系的行為準則與規范的企業倫理逐漸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企業道德行為是企業履行與利益相關者長期隱含契約的內在客觀要求。
主要參考文獻
[1][美]阿奇·B·卡羅爾,等.企業與社會——倫理與利益相關者管理[M].第5版.黃煜平,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葉陳剛.企業倫理與會計道德[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3]湯向東.海爾集團的營銷渠道策略分析[J].中國市場,2011(2):104-106.
[4]沈洪濤.公司社會責任與公司財務業績關系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1.
[5]朱松.企業社會責任市場評價與盈余信息含量[J].會計研究,2011 (11):27-34.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073
F270
A
1673-0194(2016)17-0136-02
2016-07-14間、某一地區局部的不道德行為,通過網絡或者媒體的曝光一夜之間就可以傳遍世界各地,它給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往往是人們所難以預料、無法想象的。在市場上,無數事實證明,企業經營的非倫理行為對企業的近期“報應”是直接而明顯的,這類企業很快就產品積壓,資金短缺,而且很可能斷送企業的長期利益,最終導致企業失去顧客,失去市場而破產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