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本溪廣播電視大學,遼寧 本溪 117000)
遠程開放教育中教師信息化職業能力培養與工作創新
周健
(本溪廣播電視大學,遼寧本溪 117000)
遠程開放教育是在多年的廣播電視教育辦學經驗基礎上,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面對這種新的教育環境,如何搞好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遠程開放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課題。本文從總結現代信息技術在遠程開放中應用的發展情況出發,探討了遠程教育中教師提高信息化職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并且圍繞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出了幾個教師工作創新的方法構想。
遠程開放教育;教師職業能力;信息化能力
遠程開放教育是在多年的廣播電視教育辦學經驗基礎上,將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之中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給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帶來一系列的變化,把人類和教育帶入一個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它帶來的是整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過程的一場深刻革命。而在這場變革中,教師也由傳統的知識與能力的講解者、傳遞者、灌輸者變成了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在網絡教學環境中,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源,不能再把傳遞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的方法上,為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創建有利的情境,使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懂得“從哪里”和“怎么樣”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掌握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工具和方法。面對這種新的教育環境,如何提高遠程開放教育中教師的信息化職業能力,已經成為遠程開放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課題。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提高教師信息化職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教師在工作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創新方法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從技術層面給我們提供了信息技術的新環境,同時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職業能力要求。
(1)隨著網絡通信的極大普及,從早已普及到千家萬戶的計算機,到當今幾乎人手一個的智能手機,都已經成為現代信息網絡中的終端客戶。這種條件的形成,使得遠程教育從固定地點發展為移動環境。遠程教學環境已經從相對固定的電視機、收音機旁,轉變為每人、隨時、隨地的任意時空,極大的提高了遠程教育的受眾群體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努力地學習與掌握這些新技術和運用這些新方法,創造性的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服務、學生管理、思想教育等方面多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特點的工作。顯然,能否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工作,已經成為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職業能力之一了。
(2)伴隨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動漫技術的成熟與普及,原來傳統技術條件下無法有效開展的專業課程,可以很好的開展起來了。特別是計算機仿真模擬技術在實驗與實訓教學領域的應用,使得一些原來廣播電視大學無法遠程完成的互動性實驗、實習與實訓課程,可以在仿真模擬環境下得以開展。由此拓展了遠程教育的課程領域和教學手段。
作為遠程教育的教師,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中豐富的教育資源?如何發揮我們直接面對學員的基礎性教學經驗,積極主動地為國家教學資源庫中添加自己的一點貢獻?這些都是我們基層院校教師需要認真思考與面對的課題。
(3)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普及,廣大教師的信息化職業能力都在不斷的得以提升,同時各種開發制作工具與處理環境也在普及和完善,鼓勵指導更多的基層院校教師參與到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已經成為可能。這樣不但為本地化、鄉土化教學資源的開發與積累創造了條件,也為不斷充實完善國家教學資源庫提供了基層教學素材。
以更好的滿足對學生的教學與管理服務為目標,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利用信息技術來加強教師的工作:
(1)建立教學與學生管理的聯通機制。利用好手機和計算機網絡通信手段,加強學校各部門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聯系,在對學生的管理服務中構建網絡化的聯動輔導和管理機制,保證為學生提供最全面、最及時和最有效的教學服務和咨詢服務。
(2)建立教師與學生的全天候通信網絡。對于每位教師所管理的班級和學生,利用手機+微信群+QQ群+電子郵箱的全方位、全天候方式建立起通信網絡,與學生保持有效而及時的溝通聯系,力爭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導學和助學服務。
(3)建立起教師與教管人員的信息化聯動機制。可以由助學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習效率為目標,認真細致的收集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并及時的反饋給有關導學教師,為導學教師做好師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真正使遠程開放教育的導學與助學各環節緊密聯接起來,共同形成對學生的良好而有力的促學環境。這種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緊密而及時的溝通,也必須要利用網絡通信手段才
(4)引導學生組建網上學習協作小組。針對一個專業或一門課程的學習,特別是對于一些實用性強的專業課程,及時發現和引導學生組織起以興趣、愛好和實用技能為基礎的“網上學習協作小組”。小組中的學生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材料與本小組或其他小組中的成員們共享。當某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提出自己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而自己不能解決時,可以與同學進行交流或請求同學提供幫助,被請求的同學收到求助信息后,則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學生之間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對問題進行充分論證,以期獲得達到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最終達到彼此理解和形成共識,在這種小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之間通過共同協作,把每個人對特定主題的個別觀點條理化、系統化,并結合在一起建構出最終的“學習產品”,如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等。這樣的網上學習協作小組也可以聘請有關專業的教師擔任指導,由專業教師來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網上的交流和討論,力爭促進學生的學習走向深入。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體系中的教師,其基本職責就是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的教育資源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成為國家遠程開放教育各個環節中“教”與“學”的橋梁,為學生提供教學支持服務。面對這種遠程與開放的信息化教育環境,不僅是學生在學習時必須掌握和熟悉的內容,同樣也是教師在工作中必須掌握和熟悉的內容。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需要努力適應這種信息化的教育教學工作環境,充分發掘利用好國家遠程教育體系的資源,創造性的結合本地工作特點開展好自己的工作。要想更好地勝任這樣的工作,就必須從提高自己的信息化職業能力入手,不斷更新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對新環境的適應性,為學生做好學習過程中的支持與服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國家遠程開放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
主要參考文獻
[1]史承軍,陳海建.遠程開放教育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構建——上海遠程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2013(5).
[2]楊立成.論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2015(z2).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140
G451
A
1673-0194(2016)17-0243-02
2016-05-18
周健(1972-),女,遼寧本溪人,本溪廣播電視大學理工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教學與企業信息化應用服務。能真正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