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麗蘭
探討“營改增”對于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文/易麗蘭
營業稅改增值稅是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的重要轉折點,有利于優化稅收結構,促進社會公平。“營改增”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企業應當根據政策變化調整企業會計核算的相應內容,及時做好相關方面的配合。本文著重探討了“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于我國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進而提出了相應的企業應對策略。
“營改增”;企業會計核算;稅收公平
起初,我國實行的稅收政策是“營業稅與增值稅并行征稅”,稅費是企業根據自身經營成果以及經營項目向政府繳納的,“營改增”實行后,課稅對象有所改變,只有因商品銷售本身或者對外提供項目以及服務等獲得的增值部分,才需要繳稅,避免了重復征稅。
“營改增”稅制改革政策的實行是經濟發展的要求,有利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稅制內容,有效避免重復征稅,可以降低企業稅負,釋放企業活力;其次,有利于促進服務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第三,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實行改革之后,企業之間的稅負變得更加均勻,有利于公平競爭的展開,促進市場經濟全面發展。
(一)“營改增”中的增值稅發票對企業發票管理的影響
企業的會計核算都是基于原始憑證進行的,增值稅發票就是原始憑證中的一種,“營改增”之前營業稅的繳納與增值稅發票的開具沒有關系,增值稅發票的開具與企業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并且會被用于抵扣稅額,因此需要加強對于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對于企業交易中的增值稅發票進行嚴格審查,確保交易活動合法合規地進行。
其次,由于稅收政策的改變,企業會計核算科目會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在核算過程中會產生技術性的變更,企業會計人員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調整與適應,使得企業的會計核算與“營改增”稅收政策的推進進行配合,滿足稅收新政策的各項要求。
(二)“營改增”對企業納稅的影響分析
“營改增”工作的推進從整體上來說促進了企業競爭的公平,避免了重復課稅,因此降低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產業的升級轉型具有推動作用。雖然整體稅負水平有所降低,但是一些行業的稅負反而隨著新稅制的推行上升了。
納稅人的種類會影響增值稅稅負,當前稅制下,納稅人種類主要分為兩種,即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達到500萬以上的并且具有完善的會計核算制度的企業稱之為一般納稅人,前者所承受的稅負較低,小規模納稅人所承擔的稅負較高,因此小規模納稅人的市場積極性驟降,同時對于會計核算的責任意識也受到一定的影響。
其次是對于流轉稅的影響,新稅制推行前,企業所繳納的營業稅在會計科目中直接計入損益類項下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在期末會計核算時,企業財務人員可以直接從收入中將營業稅金扣除,“營改增”實行之后,增值稅屬于外稅,被計入會計科目中的應交增值稅項下,因此壓縮了企業的利潤。
第三是對于所得稅的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利潤決定了企業所得稅的稅額,營業稅改增值稅實行后,企業所得稅的稅額大小根據經營利潤的變動而變動,并且企業之前所繳納的營業稅稅負會轉嫁給增值稅,不能再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因此企業所得稅就會大大增加。
(三)“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分析
實行“營改增”之前,企業的現金流量以及利潤主要受成本、收入以及營業稅稅金的影響,現金流量的大小與企業的稅負呈現反向變動關系,在對企業征收營業稅時,稅金預繳是影響現金流量的主要因素;實行新稅制之后,企業一般在工程款收到之后繳納稅金,因此對現金流量的沖擊減少。
企業會計的功能不僅在于核算和監督,還需要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給決策者以及相關利益主體提供一個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利潤表項下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的是含稅的收入金額,但是新稅制推行之后,主營業務收入的含義有所改變,不包含增值稅金額。
(四)“營改增”對企業票務管理的影響分析
新稅制推行后,企業增值稅的專用發票常被買方用來作為抵扣稅額的原始憑證,因此對于專用發票的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不規范行為的產生,杜絕虛開發票等不良行為。此外,對于增值稅發票的開具、保存等一系列環節應當進行嚴格的審核,檢查各交易環節增值稅發票的流動,并且保證發票開具的有效性以及真實性,使得增值稅發票的產生與使用合乎規范,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科學嚴謹的發票體系。
“營改增”推行后,雖然從整體上減輕了企業的稅負,并且為企業提供了更多更公平的發展機會,但是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增值稅額的繳納同時受到企業營業情況以及進項稅抵扣的雙重影響,因此涉及財務部門、營銷部門等多部門的工作,所以企業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應對:
(一)正確認識“營改增”,完善會計核算制度
“營改增”工作在全面推行之前,在全國各地已展開試點,因此企業應當在試點期內,多學習,進行經驗積累,設立專業的學習團隊,在學習之后根據自身企業情況制定更加全面、科學的會計核算方法,以順應新稅制的推行。同時應當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增強企業自身對于“營改增”工作的適應以及應對能力,將新稅制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同時,企業應當根據“營改增”的具體政策變動制定適用于本企業的工作計劃,增強企業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企業應當根據“營改增”的改革對會計中相應科目以及項目的情況做出及時調整,并且與當地的稅務部門做好溝通工作,推動財務工作順利進行。
(二)完善財務人員培訓體系,加強稅收管理
財務人員作為“營改增”工作推行的主力軍,為了減少企業財務由于新稅制推行帶來的沖擊,應當完善財務人員培訓體系,使得相關財務人員盡快適應“營改增”推行帶來的工作上的變化。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水平,進而提升綜合職業素質。
此外,“營改增”之后,企業的許多部門都將接觸稅收工作,只有不斷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提升稅收意識,才能讓企業穩定度過新稅制推行前期時間。同時,企業的相關領帶人員應當加強對于新稅制的理解與認識,保持對于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視,劃撥專項資金支持企業財務部門的發展,以加強對于稅收的基本管理。
“營改增”推行后,與增值稅相關的各項基礎管理工作不僅關系到增值稅本身納稅額的變動,還關系著企業的整體稅務與法律風險,因此應當加強會計核算工作,規范增值稅發票開具與保存。
(三)提升企業稅務管理質量,制定納稅規劃
首先,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企業內部的稅務管理工作難度加大,因此企業管理層應當擴大稅務管理的覆蓋面,提升整個企業的稅收法律意識和稅收風險意識,在符合法律規范的前提條件下規避稅務風險,同時應當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加強對于稅務工作的學習與實踐。
其次,為了減少“營改增”對于會計核算工作的沖擊,應當以會計準則為基礎,對企業的會計賬務進行優化核算,熟知增值稅的特點,精確記錄增值稅的產生過程,進而應用到平時的交易工作中,將重點注意的地方進行討論與總結,從而積極應對。
總而言之,“營改增”的推行有機遇也有挑戰,具體影響應當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類,因此企業應當積極面對,制定合理的措施來適應“營改增”新政策,企業的會計核算只有不斷根據政策改革以及經濟形勢進行調整,才能順應市場化趨勢,不斷發展。
[1]薛玉玲,朱宣蓉.“營改增”對企業會計合算的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2013(6):95-96.
[2]石勤.“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5):66-68.
[3]戴彬.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2):89-90.
(作者單位:廣東永安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上接(第91頁)的關鍵。在實際中實現理論和現實的結合,改變或完善方法,使此方法更切合實際。
(二)緊跟形勢,信息為要
世移時移,世事亦移,西方國家治療滯漲的方法并不一定適合咱們國家,我們總結他們經驗教訓的同時也要找出一條自己的路。在尋找自己的路的過程中,信息尤為重要,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而這個信息系統必須是外向型可實時更新的信息系統。
現金流信息系統應該是這樣的:資金流的形式應該是多樣的而不應該是單一的;方向應該是縱橫交錯的立體網絡而不應該是扁平的線型的,管理應該是逐級管理的而不應該是統管到底的;數據應該是外向可實時更新的而不應該是封閉保守的。
(三)堵疏結合,導之入渠
水無堤壩則亂流,治理現金流也是同樣道理。將現金流疏導入渠道,在渠道或系統內流動。
1.根據輕重緩急,確定順序。企業要根據本身所需要的資金性質,確定治理順序。對于重要、緊急而又經常發生的必須首先考慮、規整、納入資金流動渠道;對于經常發生的不論是否重要、緊急都一定要納入流動渠道;對于不經常發生的可視其重要、緊急程度情況及納入成本選擇納入與否。
2.高處掘通,低處疏導。企業現金流的流入方有投資人、債權人、銀行等金融機構,現金的流出方有債券、債務人、銀行等金融機構。首先要協調各方關系,尋找阻尼資金流動的因素,其次根據各因素的性質,尋找解決辦法。困難的地方要掘通,低處容易造成資金集中而不能有效利用的地方要進行疏導。
3.縱橫交錯,網絡化管理。資金流的方向及形式不應該是一條線型的,而應該是縱橫交錯的立體網絡。結合現金流的特點相應的管理方式也應該是立體網絡化管理。在某些節點要構建蓄水池,起到調節豐沛作用,要做到小流入河溝,大流入湖泊,大河有水小河滿,共榮共生,相互調節。
(四)價值導向,重在流動
水入江河湖泊,動力何在?是其向低處流的本性使然。對于現金流管理也要順其本性,以價值做導向,引導現金流的流動。
1.核定各單位現金定額。根據各單位規模大小、所處行業、經營效益來核定所屬單位所占用資金定額,在定額以下自由借貸,超過定額需走審批程序,并對定額以上款項超額加收利息。
2.現金要流向規模擴張單位。企業要做大做強,對于規模擴張的單位要在資金上大力支持,防止資金鏈斷裂,規模擴張型單位財務特點及資金需求。
3.現金要流向經營效益好的單位。企業存在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盈利,對于經營效益較好的單位要給予給多的資金扶持,使單位效益越來越好,成為企業的一個穩定的利潤增長點。
4.現金要流向風險較小的項目。項目風險的大小不僅關乎項目投入、產出等指標,更關乎項目的成敗。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對風險進行防范,所以需要合理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
5.現金要流向未來產品。產品不僅是企業盈利的載體,也是企業產生現金流的主力,未來產品(明星產品)是企業的未來。
現金流之于企業,就像水之于樹木。首先要收集信息,感知四時,春華秋實,夏榮冬枯;感知周圍,所處位置,所占地勢;感知資源,陽光、水源、養料等。其次要通過“觸”“嗅”“味”“視”“聽” 等感覺進行信息收集,掌握內外部信息,來構建渠道。最重要的是要保證渠道雙向通暢、便捷,使現金流在通道內自由流動,從而實現自然平衡。
參考文獻:
[1]《大禹治水》,《山海經》.
[2](英)羅杰·E.巴克豪斯.西方經濟學史[M].海南出版社,2007.
[3](美)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中垠地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