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建清
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文/宋建清
在營改增下,建筑企業面臨著稅種稅率和計稅依據上的種種改變,給建筑企業帶來了稅收上、財務管理以及企業管理上的變化。稅收上,避免了建筑企業的重復征稅。企業上,促進了設備更新,淘汰老化和超期服役的機器設備,增加了建筑施工人員和路人的安全保障。對于財務部門而言,也提高了對于財務部門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平要求和合同簽訂上的對比計算的決策輔助要求,加強發票管理,做好營改增的企業應對。
營改增;建筑企業;影響;對策
在建筑企業的營業稅向增值稅轉變階段,不論是財務部門還是企業整體都需要做好面對營改增的應對工作。財務部門作為企業的稅務方面的處理部門,應當給出基本的稅務處理方法和在營改增下其他部門在企業合作、原材料采購以及合同簽訂的指導方案、選擇輔助和談判要點,做出盡責建議。
(一)避免重復征稅
在財政部下發的文件要求中,建筑企業的稅種改變由全額征收的營業稅種變成了流轉稅稅種的增值稅,計稅基礎發生變化,隨之相應的也發生了稅率上的變化。增值稅在征收上是以在采購時索取發票計算上的進項稅額和在銷售自身產品時產生的銷項稅額的差價部門為計稅內容征收,也就是說僅僅對企業在生產和運轉環節對產品產生的加工上的增值部分進行征收。對比過往的營業稅以全額收入進行征收的方式,避免了對同一商品的重復征稅,增加了科學性,減輕了原材料和機器設備采購上的負擔。在征稅初期,但由于在過去的會計工作中對增值稅的進項稅額發票沒有引起重視,對于發票保存工作可能在初期存在問題,應當謹慎對待,明確發票管理和保存的重要性。在初期稅種改革的過度階段,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產生稅額上升的情況。從長遠上來看,對于僅僅對于增值部分增稅的行為,認可了企業的購進材料的狀況,避免了企業在購入環節的議價時間過長,節省了企業的時間和精力,將成本重心更多的放在企業的發展上。
(二)促進設備更新,注重設備安全
建筑企業的機器設備動輒百萬級和千萬級,在建筑企業的支出上占據了相當一部分比例。由于造價高,實際使用年限往往嚴重超過預估折舊年限,重新購買價格高,且在營業稅下無法抵扣,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對于建筑企業而言,由于其毛利率并不高,建筑過程實際投入耗費大,企業在主觀上也并不愿意動用資金更換設備。超期服役的建筑企業機器設備雖然看似節省了部分費用,但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和潛在的風險,不僅有害于員工的人身安全,對于企業而言,潛在的賠償費用也實際上較高。以深圳為例,三年發生建筑事故14起,傷亡14人,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機器設備過于落后,使用年限長造成設備老化,失靈和墜落風險加大,造成施工人員和路人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事故不僅造成了人員傷亡,傷亡賠償和全部機器的檢修要求也在所難免。對于建筑企業的合作客戶而言,由于存在過往的安全隱患和名譽損失,在選擇合作建筑企業的時候在考慮上也會更加謹慎,不利于建筑企業的發展和客戶群體維護擴大。在營改增下,機器設備的進項稅額可以在稅費上予以抵扣,為企業也可以節省十萬級別到百萬級別的資金,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稅費負擔和資金負擔,為企業在新稅種實施下的機器設備更新換代提供了動力和契機,便于建筑企業設備加強安全防護,保護建筑施工人員安全。在機器設備的更新換代下,提高了建筑企業的施工水平,加快了建筑施工企業機器設備上的現代化和效率,對企業的總體走向和現代化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幫助企業在行業升級環境下跟上整體發展的步伐。
(三)財務部門要求更高的管理和建議水平
營改增的稅種變化對建筑企業的財務部門提出了更高的專業水平要求。在營改增初期的賬務處理中,營改增要求將原本隸屬于成本的采購材料中的稅費分開,計入進項稅額中去。財務部門在會計核算調整上需要調整會計科目的運用、發票的保存和管理、以及對新的稅費計算時間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在調整后的合作企業,尤其是采購部門的選擇上,要注意有無可抵扣的一般增值稅發票開具,要求了財務部門的專業選擇和采購輔助。建筑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大量的勞動力方面的開支,財務部門也應當針對勞動力和其他成本耗費方面基于營改增環境與合理避稅原則,幫助企業選擇計算最合適的合作方案,降低企業在營改增階段的成本。
(一)集中發展企業優勢部門
在過去的營業稅不可抵扣情況下,企業的采購材料被重復征稅,要求更加低廉的原材料價格。許多企業在基礎規模建立后,往往采取多元化鏈條式發展模式,建立隸屬于本企業的原材料加工部門,在投入和發展上傾注了資金和精力。在增值稅征收方式下,進項稅額得以抵扣,稅費征繳取決于進項和銷項兩個方面,避免了重復征稅,減小了企業在原材料等方面的購入成本壓力。例如企業在沙石上可能由于收購上的價格波動和部門源頭企業坐地起價的問題,對于在某一周邊地點業務較多的建筑企業,可能由此建立了專門的收購和原材料獲取范圍,同時開展了對本企業的沙石供應和對外的沙石經營,形成了企業的另一項業務收入。在營改增下,對于原材料等供應部門盈利少、規模較小的建筑企業,可以將精力更多的放在優勢部門上。在營改增下避免了重復征稅的情況下,關閉原有的材料供應部門或者將其縮小規模,集中精力發展建筑施工部門,將資金用于規模擴大上,促進了企業的專門化和專業化發展。
(二)做好稅收籌劃,加強發票管理
建筑企業在營改增階段應當做好稅收籌劃和管理。在營改增初期的過度階段,取得發票時應當注意發票是否為可抵扣的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在財務確認時盡可能快的取得進項稅額發票以用于抵扣。由于增值稅的稅費計算是在收入確認時即產生,對比營業稅提前,因而給
下接(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