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建忠
?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
文/方建忠
摘要: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但是當前部分企業出于某些經濟利益的目的,粉飾會計學習,致使信息失真,干擾市場正常秩序,如何避免會計信息失真需從源頭做起。本文從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出發,深入分析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進而提出針對性策略,旨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成因;對策
會計信息是企業或單位的經濟核算資料,是反映經濟業務和經營成果的載體,是社會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是會計核算與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這不僅關系到國家層面的社會經濟發展決策,而且也關系到社會公眾的投資取向和經濟決策。根據《會計法》的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如實進行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報告,然而,當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極為嚴重,虛假會計信息屢禁不止,企業出于某些經濟利益考慮,極力粉飾會計報表等會計信息,嚴重干擾了會計市場的正常秩序,影響會計人員的社會形象和會計行業的誠信度,因此,下決心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刻不容緩。針對當前假賬普遍存在、信息失真極度嚴重的現狀,筆者認為,應當切實加強對會計整個行業的監督管理和會計從業人員的誠信教育,采取措施從查找失真根源入手,從落實制度為著眼點,扭轉會計隊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現象,徹底改變當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不能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情況,從而給會計信息使用者在進行相關決策時造成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原因主要表現如下:
(一)相關會計制度未及時調整,會計處理方法可選擇余地大
隨著我國經濟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新的經濟行為、經濟業務不斷涌現,會計制度的建設明顯滯后。由于新的經濟行為不斷出現,而新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的未及時制定,造成了新的經濟行為無準則可依的現象。現行會計核算原則對部分事項未提出統一會計處理辦法,對于同一經濟事項不同人員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判斷,從而得出不同的計量結果,如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固定資產使用年限的確定等,再則,對同一經濟事項分別給出了多種不同的計量方法可供選擇,而對各種計量方法所適用的條件未加明確規定,如庫存商品的計價方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等,由于會計人員的主觀性,使利用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任意選擇達到粉飾會計信息的目的成了可能,會計信息的失真也不可避免,。
(二)企業經營者法制意識淡薄,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低
部分企業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片面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要求會計人員做假賬,編制虛假報表,虛報利潤,逃避稅收等,嚴重損害國家和公眾的利益。由于企業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風險和付出成本偏低,企業在利益驅使下仍會鋌而走險,心存僥幸,知法犯法。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決定性因素。部分會計人員由于未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專業教育,完全憑有限經驗和主觀判斷在進行會計處理,另外,由于新業務的出現,會計知識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和提高,部分會計人員仍墨守成規,用老辦法處理,致使企業的實際情況不能真實的反映。
(三)監督機制設置不完善,監管部門缺乏協調性
雖然我國有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和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但由于各監管部門各自為政,只對與自已相關的事項進行監管,部門之間未形成全面系統的監督管理體系,部門之間未建立協調機制、信息未共享,給了企業造假可乘之機。另外國家對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管理不規范,使得中介機構獨立性不強,為了自身利益,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為企業造假起到了推動作用。
(一)及時制定新制度,規范制度執行的統一
會計制度應隨經濟業務的變化及時進行更新和完善,以適應不同階段企業經營的特點。會計制度的建立不僅要適應目前的市場,而且要具有前瞻性,以便能指導和規范不斷出現的新業務、新事項的會計處理。由于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會得出不同的會計結果,從而影響各方的利益。因此,會計主體會選擇執行最有利于自身的處理辦法而偏離會計制度的規定。只有盡快出臺新的制度、具體的會計準則,細化各項制度的適用范圍,使會計反映和監督都有準確的執行標準,少受主觀意識的影響,確保會計制度的嚴肅性和統一性。
(二)加強經營者法制教育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經營者的法制意識,提高經營者的法紀觀念和道德水準,使他們在經營活動中遵紀守法。不斷強化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特別是誠信教育, 使每個會計人員真正發揮反映和監督的會計職能,真正做到堅持原則,依法辦理會計事務。
(三)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和內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社會監督和內部審計相結合的的監督體系,要加強財政、稅務、工商等部門依法行使其監督職能,嚴格查辦企業的會計違法行為,各部門之間要通力合作,設立信息共享平臺,建立部門的聯動機制,從各個方面堵截違法作假的通道。還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的監督審計作用,從會計專業的角度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企業內部,要建立適合自身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做到財務不相容崗位的分離和相互制約,做到內部各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監督。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是社會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保證,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解決,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需要會計人員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相關法律法規得以嚴格執行和不斷完善,經營者法制意識的增強,違法經營成本的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提升,才能有可靠可信的會計信息,從而為政府部門、投資者、債權人的科學決策提供可信、可靠的信息基礎。
(作者單位:建德新安江稅務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