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四川商務職業學院,成都 611131)
傳統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金融業務初探
馬寧
(四川商務職業學院,成都 611131)
互聯網金融自進入公眾視野以來,一路高歌猛進,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領域,帶走了商業銀行的很多客戶群體。面對這種情況,傳統商業銀行需要不斷地通過優化產品與客戶體驗,開發自身移動互聯網業務并積極與互聯網金融機構合作提升自身的生存能力,開創屬于自己的互聯網金融之路。
傳統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業務
在移動互聯網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入融合讓互聯網金融在傳統的金融領域展現出獨有的魅力,并嚴重地沖擊著傳統商業銀行業的業務領域。在此背景下,很多傳統銀行紛紛開始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因此,對于很多傳統銀行來說,如何既能保持原有的業務優勢,又能利用好互聯網金融開展更多的新型業務成為思考的重中之重。
(一)商業理念的挑戰
在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領域里,銀行總是希望通過掌握大客戶和大資金,并通過大規模資金的存貸款息差獲得穩定的利潤回報。此時,風險更加可控,業務模式也相對單一。但是,在互聯網金融不斷席卷各類用戶的今天,原來被忽略時的小客戶群體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從余額寶到理財通,再到網絡借貸P2P,這些以小額資金為主要客戶群體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給銀行帶來了巨大沖擊,其他客戶群體的流失也不斷加劇,這導致商業銀行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商業理念和思路。
(二)服務模式的挑戰
傳統銀行業就像一個資金蓄水池,是一種資金融通平臺。銀行通過為借貸雙方提供融通橋梁而獲得利潤。但是,互聯網金融卻是一種更加開放的金融生態圈,其業務范圍不再局限于資金融通和借貸。互聯網金融可讓更多的中小資金參與進來并產生流量,然后企業通過該平臺將流量變現,從而創造商業價值。這種平臺的資金融通成本更低,參與人群更多。因此,互聯網金融可以依靠先進的服務模式吸引更多參與者,引入更多業務模式。這里的參與者有時既是資金的需求者,又是提供者;既是產品的開發者,也是使用者。
(三)營銷模式的挑戰
傳統銀行業依據原有的商業網點開展資金存貸款和理財等業務,其采取的是門店營銷模式。但互聯網金融依據的是無所不能的互聯網覆蓋,它可以依靠其搜索引擎、大數據、社交網絡和云計算等技術來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更好地了解其客戶的各類金融產品需求和資金往來需求,實現精準化營銷和信息推送。客戶也可以不用去銀行了解各類產品信息,直接在家里或者任何有網絡的地方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這些優勢是傳統銀行無法比擬的。
(四)客戶體驗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來源是多樣的,客戶通過互聯網接入,他們往往會獲得平等的客戶體驗,因為很多人都是原來傳統銀行業的“長尾人群”。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他們可以獲得對稱的信息、標準化的服務和自由篩選的產品。并且,這一切都是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完成的。但是,在原有的銀行領域里,很多客戶會被貼上“雞肋”的標簽,因此難以獲得良好的服務體驗。
面對這些挑戰,傳統商業銀行需要根據自身的優勢,抓住互聯網金融崛起不久的風口期,不斷嘗試和開發新的業務板塊,以互聯網武裝自己,實現業務的互聯網轉型之路。
(一)構建移動互聯網銀行業務模式
傳統商業銀行,尤其是大銀行往往營業網點不受地域限制,并且已經擁有了龐大的客戶群體。針對這部分客戶群體,銀行可以開發自己的移動客戶端,讓客戶在自己的手機上就可以享受到在銀行營業廳的用戶體驗。比如,民生銀行已經推出的直銷銀行。直銷銀行可以提供如意寶、定活寶、民生金等門檻低、體驗好的純線上金融服務。招商銀行也已經推出了掌上銀行,其可以實現理財、還款,甚至線上貸款功能。在移動支付領域,目前已經是支付寶和微信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求銀行業也必須積極介入該領域,否則未來只能成為移動支付領域的被動參與者。
(二)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建立戰略伙伴關系
傳統銀行與互聯網金融都具有各自優勢,二者絕不應該走到對立面,而應該在各自的領域里發揮特長,并不斷借鑒對方的業務優勢,取長補短,實現資金、資源最有效的配置,使金融市場充滿生機。目前,在此類業務模式方面,已經有部分銀行走在前面。比如,興業銀行與一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了強強聯合。當平臺客戶有資金需求時,平臺可以向客戶發放貸款,但貸款的來源卻是興業銀行信貸部門。在此過程中,雙方實現了分工與合作,并且都獲得了資源與利潤。當然,銀行與互聯網平臺之間的合作方式還可以更加豐富,不僅僅局限于資金融通領域。
(三)開發多樣化金融產品
不同的客戶有著不同的金融產品需求。傳統商業銀行自身有大量的存量客戶,這部分客戶的銀行移動客戶端一旦被順利激活,大量的金融產品需求也將被釋放出來。銀行需要根據原有的客戶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到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點。針對不同的需求點,銀行可以開發差異化的產品。比如,銀行流水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客戶區分標志,針對不同的客戶的理財需求向他們進行精準化、差異化的理財產品消息推送。此外,銀行可以根據近年來電子商務和網絡借貸的快速發展,建立“直銷銀行+網絡電商+網絡融資”三位一體的綜合產品服務體系,讓客戶既能夠找到心儀的產品,又能夠增加客戶購買力,提升產品銷售成單率,實現消費金融方式的網絡化轉變。
(四)優化金融客戶體驗
從發展歷程上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大數據、云計算、社交網絡和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的突破和運用。但從根本上看,互聯網金融產生的原因是整個經濟——包括產業、消費者等對金融服務的需求的反映。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形態不斷演進,消費者對金融的要求不斷提高且多元,現有的金融體系和服務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不斷變化的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因此有了互聯網金融產生的空間。
所以,在互聯網金融如此風靡的情況下,傳統銀行業不僅需要迅速地提出解決方案,提升對新興技術的接受程度,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思想去提升零售業務服務水平,加深金融業的數據挖掘。同時,銀行也要反思是否需要提高用戶體驗。銀行需要在互聯網金融平臺上進行無差異化的待客方式,并將這種無差異化延續到憑條上的大部分產品和服務中。
[責任編輯陳麗敏]
F832
A
1673-291X(2016)22-0075-02
2016-07-08
馬寧(1988-),男,山東棗莊人,初級,碩士研究生,從事經濟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