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隋少彥
?
加強財政部門財務監管的思路和建議
文/隋少彥
摘要:為了保證國家經濟、各行業間的正常發展,人們生活的有序化進行,相關人員為國家的各機構制定了相應的職責。其中財政部門,主要負責對國家的經濟進行宏觀調控,以為各行業、人們提供財政服務,并對這些主體進行財政監管。隨著新《會計法》的頒布,財政部門的職能被進一步的明確,同時擔負起了會計監管工作。那么如何來依據這些法律、法規,有效的、更好的來完成相應的職能,以保證會計工作的有序化、真實的進行成為了當前人們所為之探討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就當前財政部門進行財政監管的意義、問題、對策這幾方面進行相關論述。
關鍵詞:財政部門;財政監管;意義;問題;對策
國家的發展與社會經濟存在著緊密的關聯性,社會經濟為其的高效發展奠定下了良好的基礎。而財政部門的主要職責便是有效的擔負起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監管的作用,從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保證其的財務活動能被真實的反應于人們的面前。進而來減少財務舞弊、弄虛作假等情況的發生,規避此類行為對于企業、社會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有效的來推動國家的整體發展。因而就這一角度而言,財政部門對企業進行財務監管有著深遠的意義。
當前財務監管的體系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內部監管、一是外部監管。雖然不同體系所監管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在監管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人們去進行修正與完善。
(一)內部監管弱化
在近幾年的各項檢查中發現,各單位對財務管理工作重視不夠、管理薄弱。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內部相關管理人員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認識度不高、意識淡薄。因而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將管理的重心放在了業務經營上,而忽略了對于企業內在財務工作的管理。進而將財務管理工作全權的交付相關財務專業人員來進行,對于相應業務了解不夠。
此外相關財務管理人員的財務專業能力有限,在進行相應實際會計工作中,由于自身專業知識的匱乏,而導致了業務記錄、完成出現偏差。進而無法真實的將企業財務經營活動信息有效的反應出來,從而對企業的經營活動、未來發展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作用。
(二)外部監管力度、深度不夠
從總體上看,外部監管力度不夠,實施的各種監督不少是流于形式,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財政財務監管存在“缺位”、“錯位”現象
1.財政監管存在“缺位”現象
通過近幾年的專項治理工作,從縣級接觸層面和制度管理角度來看,現行財務、資金管理制度在制度設計和執行上存在較多的漏洞與問題,存在明顯的“缺位”現象,某些層面甚至還存在監管的“斷面”和“真空”,使得財政部門在財務監管始終處于弱化狀態,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健全和完善。另一部分單位收入雖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但因其實行市場化經營,有材料、人工成本和繳納稅金等變動支出因素,支出預算編制形同虛設。
2.財務監管存在“錯位”行為
一是我國目前財政監督的有關法律法規包括《預算法》、《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政府采購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這些法律、法規對財政監管問題做出專門規定。這些規定為我國在經濟社會轉型時期財政監督作用的發揮和財政監督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了相應的法律保障。二是缺乏監管單位之間的有效協調機制,造成監管資源的浪費。各外部監管單位之間溝通機制不暢,如審計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由于缺乏溝通渠道,信息無法及時反映到相關監管部門。
3.財務監管存在滯后性
企業的財務活動會對其的經營于各環節內帶來不同的影響,而目前相關部門在進行財務的監管時,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監管多在日后的審計中來完成。而這樣的一種監管方法,無法及時的發現問題,從而便產生了財務監管的滯后性。所以未能及時的制止企業的一些虛假、套取資金行為,只能進行事后的補救,導致了資金的大量流失。
鑒于以上的現狀,相關財政部門應完善、改進監管方法、系統的來完成相應工作。財政資金具有無償使用的特點,資金使用者缺乏內在自我約束機制,因此外在的監督對提高專項資金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完善財政、審計和其他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管體系,利用外部和內部的力量,建立健全互相溝通、有效協調、職能明確的監督機制,從而進一步推進財務監管制度化建設,并不斷深化完善,建立規范的財務監管體系。
(一)建立健全職責分工明確、層次分明的監管體系
為了更好的來完成對企業的財務監管工作,相關財政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于財務活動前便做好相應的監管工作。與此同時結合經濟活動中的實際情況,對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完善,從而建立起一個多層面的監管網絡制度,形成一個內外協調、溝通制約的監管網絡制度是必要的。
1.單位的自我監督是基礎
單位作為經濟活動發展的主體,首先應于思想上重視起自身的財務監管。而后結合自身經營實際情況,以相應制度為準繩來進行各項財務活動。尤其是對專項資金的使用,要根據批復的內容和績效考核的要求,細化支出標準,明確項目的實施計劃和內容,在資金使用過程中,要經常進行自我檢查,確保資金專款專用,發揮效益。
2.主管部門對本部門資金的使用進行日常監管
主管部門要根據本部門的特點,對安排到本部門的財政資金進行統籌規劃,合理配置財力資源,提高效益。要制定本部門財政資金使用的總體規范,以此為準繩做好各環節的審核工作。實行日常監督,定期不定期進行抽查,及時糾正下屬單位存在不合規的支出。
3.財政部門負責制定財政資金的監管標準,參與全過程的監督
進一步深化財政、金融、稅收、國有資本運營管理制度改革,建立部門、領域監管的聯動機制,實現財政、金融和市場管理一體化。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推進預算編制管理體制改革,細化預算項目管理標準,擴大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強化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實現對財政資金流向全程動態監督。健全國有產權制度,全面推行國有資本(資源)經營預算管理,為加強國有資金管理提供良好監管平臺。
4.審計部門重點是對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檢查
審計部門的監管主要側重于事后檢查,是有力的監管手段。因而企業應設立內審部門,定期的對自身經營活動進行內審。于此同時還應于一定時期,委托會計事務所進行外部審計,以強化對企業各環節財務經營活動的監管。并對審計中發現的不合理的支出提出審計意見和作出處罰,對違法違紀問題要從嚴處理。
(二)建立和完善單位財務監管體系的信息傳遞系統
此外相關部門,可借助信息化管理技術,來對自身的財務經營活動進行監管,進而達到提升財務監管工作效率的目的。與此同時還應強化財務活動中各環節的信息銜接,以對信息進行共享,提升信息的利用率。從而做到交流和明確一定時期的監管重點,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磋商,通報監管和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各自查處的違法違紀問題,實現信息共享,有效避免和防止重復檢查。
(三)切實提高監管質量,對監管方法進行改進
各監管部門必須對監管的方式、監管的資源、監管的時效等方面進行系統化、動態化的提升和整合,從而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切實提高監管質量。首先堅持在搞好事后監督的同時向事中、事前延伸的方向,進一步提高監督檢查的質量,使財政資金處于全程監管之下,實現無“盲點”。其次強化對于企業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相應費用的監管,以對費用成本進行控制、監督,杜絕費用虛報、套取資金等情況的發生。
三是將集中核算功能融入到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中來,將重點轉向加大對財政性資金使用的監控。
(四)加大公眾審核度
此外相關機構應建立健全公共監管制度,進而將人們群眾發揮起來,讓其也加入到企業財務活動的監管中來。并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對于舉報者給予獎勵,而對于違法者應給予嚴懲。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到公平公正,真正的將這一制度落實下去。不可走形式主義,講人情、賣面子,對于一切危害人們、國家利益的行為、應該給以嚴肅處理,必要時送交法律機構進行法辦。
為了進一步的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保證企業、人們的切身利益,財政部門應切實的做好企業財務監督管理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可將有關部門結合起來,從多角度來完成監管工作。進而有效的來減少、杜絕財務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并對于違法、違紀行為給予嚴懲。
(作者單位:山東省蓬萊市財政局)
上接(第53頁)
制。具體而言,就是要在充分結合企業集團未來發展戰略規劃地基礎上,合理、準確地編制內部的財務預算,一絲不茍地執行預算,并對其進行嚴格地監督、控制和分析。進而確保企業集團的財務預算更規范、更準確,讓企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讓其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加強對財務管理的監督與考核,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企業集團建立和實施財務監督機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對內部的財務管理情況進行有效而準確的監督與控制。具體而言,就是對企業集團的各個財務檢查部門和審計部門的工作進行監督和考評,對企業集團的整個財務情況進行定期(例如,每季度初和季度末)或不定期地清查,對企業集團內部資金的實際去向進行充分掌握并及時核實。與此同時,企業集團還應該在內部,形成一套與財務管理監督體制相配套的,科學、可行的業務考評指標及激勵機制。并據此按照不同的考評指標,對不同層次子公司的財務管理情況進行考核與評估,從而最真實、最及時地將子公司的運營和財務管理現狀反映出來,為企業集團財務預算目標的編制提供科學、合理的參考信息。另一方面,激勵機制的落實和貫徹,能夠讓子公司更盡心盡力地為企業集團的財務管理貢獻力量,也更有利于實現財務管理決策的科學化,進而為企業集團的良性、持續發展夯實基礎,為企業集團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提供財力和綜合實力的支持。
綜上所述,為使我國的企業集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能后來者居上,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建立起符合我國及企業集團當前發展實情的財務管理體制勢在必行。首先,明確財務和會計的真實主體,對內部財務管理的模式和體制進行優化,降低財務決策失誤風險。然后再科學的設計出最符合企業集團當前發展需求財務管理體制,加強對資金的預算評估,確保企業集團的財務預算更規范、更準確,讓企業集團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最后要加強對財務管理的監督與考核,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實現財務管理決策的科學化,進而為企業集團的良性、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寒冰,向瑾.試論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及管理機制[J].中國集體經濟,2015(33).
[2]溫吉.我國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0).
(作者單位:北京普天太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