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曉林
?
淺談現金流量表的平衡原理及注意事項
文/趙曉林
摘要:眾所周知,現金流量表是三大基本會計報表之一,反映現金的流入流出情況。教科書和有關的講解中,介紹了兩種編制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通過兩種方法編制的結果是相等的。
關鍵詞:現金流量表;平衡原理
直接法編制現金流量表一般是準確的,財務人員編制得心應手,非常順利,但間接法編制時,很多財務人員經常編制不平衡,不知錯在哪里,很是頭疼,有的將差額倒擠入其他,拼湊數據來平衡,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現金流量表的平衡原理。
現金流量表有兩個平衡,一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期初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二是附注中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
關于這兩個公式的平衡原理,我們首先來看財務報表的其他兩張主表的平衡。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1)
期初資產=期初負債+期初所有者權益(2)
期末資產=期末負債+期末所有者權益(3)
(2)式-(3)式得:
期末資產-期初資產=期末負債-期初負債+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4)
即資產負債表的等式的期末期初差額(以下簡稱差額)也相等,即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差額+除現金外的其他流動資產差額+非流動資產差額=流動負債差額+非流動負債差額+所有者權益差額(5)
移項得: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差額=流動負債差額+非流動負債差額+除未分配利潤外的所有者權益差額+未分配利潤的差額-除現金外的其他流動資產差額-非流動資產差額(6)
其中:盈余公積的期末期初差額+未分配利潤的期末期初差額=本年利潤
上式歸類后: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差額=本年利潤+流動負債差額+非流動負債差額+除未分配利潤外的所有者權益差額+未分配利潤的差額-除現金外的其他流動資產差額-非流動資產差額(7)
本年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8)
將(8)代入(7)中,得:
按照現金流量表的分類,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匯率變動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影響。
按照將上述等式關系資產右邊負債表、利潤表所有項目梳理一遍,按照與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匯率變動的相關關系進行歸類。
一般來說,非流動資產及會計分錄中與之對應的負債、損益類科目歸于投資活動,銀行借款、債券和股權以及會計分錄中與之對應的損益類科目屬于籌資活動,貨幣兌換損益屬于匯率變動,除此之外,屬于經營活動,即包括扣除與長期資產類科目、籌資類科目有關的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凈利潤。
具體來說: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與長期投資有關的影響損益的科目形成的利潤(如長期資產的減值準備、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資產的報廢處置、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損失、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變動)-與籌資活動有關的影響損益的科目形成的利潤(如財務費用中的借款利息)-與匯率變動有關的影響損益的科目形成的利潤(如貨幣匯兌損益和折算差額)}+{流動資產差額-與投資活動有關的流動資產變動(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用于在建工程的存貨等)}-{流動負債差額流動資產差額-與投資活動有關的流動負債變動(如交易性金融負債)-與籌資活動相關的流動負債變動(如應付利息、應付股利)}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長期投資有關的影響損益的科目形成的利潤(如長期資產的減值準備、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長期資產的報廢處置、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損失、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的變動)+與投資活動有關的流動資產變動(如交易性金融資產、用于在建工程的存貨等)+非流動資產的變動-與投資活動有關的流動負債變動(如交易性金融負債)-與投資活動有關的非流動負債變動(如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籌資活動有關的影響損益的科目形成的利潤(如財務費用下的借款利息、融資手續費)+與籌資活動有關的流動負債科目變動(如應付利息、應付股利)+與籌資活動有關的非流動負債科目變動(如長期借款、應付債券)+與籌資活動有關的所有者權益科目變動(如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的變動)
匯率變動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影響=其他綜合差額的外幣折算差額
(一)按照上述平衡原理編制現金流量表時,應注意資產負債表項目的期末期初差額、利潤表項目的發生額應當全部過入現金流量表中,做到不重不漏,否則現金流量表不會平衡。也可以以科目余額表為依據,將所有會計科目過入現金流量表中。
(二)注意計算時的各項目的正負符合,如果區分不清,可以參照上述平衡等式,即資產、成本費用類項目是負(-)號,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類項目是正(+)號。
(三)某些會計科目同時對應于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或者同時對應于經營活動和籌資活動,在填列時應該分開,否則主表和附表不會平衡。如將存貨用于在建工程,在填制附表“存貨的減少”時,應將這部分剔除后再計算。又如購置固定資產時,未支付的尾款和質量保證金等,計入其他應付款時,在填列附表“經營性項目的增加”時,應將這部分剔除后再計算,不能根據總賬科目余額來填列。
參考文獻:
[1]馮凱,鄧先柏.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對現金流量表的影響——以A公司為例[J].經濟與管理,2016(01).
(作者單位: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