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辦職業院校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國民辦職業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導致民辦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偏重于職業技能的教育,而忽視了職業精神的教育,尤其是沒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于職業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轉型期,企業越來越看重員工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職業院校職業精神培育的載體之一,應當擔負起大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重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輸送更多可靠的人才。
關鍵詞:民辦;職業院校;思政課;職業精神
一、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培養學生職業精神的現狀
自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以來,民辦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迅猛。但是,如何縮小民辦類型的高等職業院校與公辦高等職業院校的差距,形成獨特的教學思想、教育模式,特別是如何發揮公共基礎課及各類學生活動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養成作用,如何改善重專業課輕基礎課的現狀,對民辦高等職業院校而言至關重要。
“思政課”恰在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職業精神的陣地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不可推卸的責任。思想政治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理應受到學校的重視。但是,由于我國民辦職業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重技能培養而輕素質教育,尤其是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在培養學生職業精神方面的重要性,導致許多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社會職場中因缺乏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創新意識、拼搏意識等職業精神而出現一系列問題。
二、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培養學生職業精神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和公辦職業院校相比,民辦高職院校更是忽視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目前民辦高職院校沒有開設職業精神培養這門獨立課程,也沒有將其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體系始終。根據筆者調查了解,思政課在職業精神培養方面主要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首先,由于外部環境對職業精神培養的輕視,許多民辦高職院校沒有將職業精神培養上升到職業人才教育內涵的高度。尤其是受各種不同級別技能競賽導向的影響,省級以上大學生技能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可以發給相應的技能證書,大學生的英語、計算機等級證書及其他中級工、高級工證書可以置換課程學分;各院校實訓場地建設投入和思政課程建設投入處于失衡狀態,有些院校配備設施功能齊全的一流各類實訓場地及實驗室,而思政課程建設投入在場地、師資、科研、經費等方面都很難達到教育部2015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要求。
其次,高職院校普遍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精神培養,即使對學生進行職業精神培養教育,也主要是通過思政課、就業指導課部分章節的講授過程中進行。而目前思政課中也僅有《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程的第五章“遵守道德規范 錘煉高尚品格”第二節“職業道德”所授內容涉及職業精神培養,但這章內容理論性較強,在講授中教師也必須把職業道德和社會實踐相結合來闡述。從某種意義說,并沒有從現實角度來剖析職業精神培養對高職學生的重要性,沒有切實起到培育的作用。
三、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培養學生職業精神對策分析
社會主義職業精神內涵較豐富,具體包括以職業道德規范為核心的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以職業發展為核心的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作風。在職業實踐中主要體現為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勤業創業、遵守行業規范、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1]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今天,如何培育和引導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精神,既是國家人才戰略的需要,也是高職教育內涵的體現。在筆者看來,通過思政課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走職業技術精、專的路,一條腿走職業精神紅、堅的道路。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對于學生職業精神的培養所達成的目標與國家、企業所要求的人才素質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屹立于競爭激烈的世界民族之林,要切實做到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優質制造、精品制造,就必須從本質上培育當代大學生的職業精神。應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把愛國主義教育和職業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培育出有強烈愛國主義情操的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和建設者。還要把艱苦創業精神與職業精神相結合,培育新一代敢于吃苦,能吃苦、樂于吃苦、善于在艱苦條件下發揮主觀優勢克服困難達成目標的具備強技能高素質的人才。
(二)建立思政課程教育與職業精神教育融合培養機制,構建完備的職業精神內涵教育體系。在民辦高職教育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脫離職業精神內涵教育,兩者應進行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應緊扣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培育。同時,在其他具體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也應不斷地滲透職業精神內涵的培養,通過多途徑、多方位來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從而改變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2]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民辦職業院校思政教育者更應充分認識到思政課對于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重要性。思政課應在完成既定課程標準預定目標的同時要有意識的去開展關于職業精神培育的相關教學工作,同時在做好課題的引申和拓展基礎上,建立一個與民辦高職院校相協調的德育培養機制,并充分發揮好思政課對民辦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基礎孵化作用,使民辦高職院校思政課在培養國家未來職業人才的過程中充分展現民辦高職院校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鄭麗梅.《追求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培養的融合》中國教育報,2015.10
[2]楊春花.《高職學生職業精神及其培養探析》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0.03
[3]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2015.8
[4]王前新.《高等職業教育管理學》,北京:紅旗出版社,2003.
[5]王春秀.《芻議人文價值教育理念之“仁愛”》浙江樹人大學學報(文社會科學版),2009.02
(作者單位:四川希望汽車職業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