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財政加大了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要求,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實現飲水安全目標,提高農村飲用水質量,本文主要通過對彌沙鄉農村人畜飲水現狀和飲水不安全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解決農村飲水問題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農村;人畜飲水;現狀;發展思路
前言
彌沙鄉是以農業為主的高寒貧困山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后,人口少,人口居住分散,水資源豐富,但工程性引水措施少,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十分緊張,農村群眾的人畜飲水安全問題已成為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一個焦點、難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球氣候變暖干旱、洪澇日趨嚴重,水體質量日趨下降,造成了新的吃水難問題,如何解決好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成了彌沙鄉水利建設事業中的一個重點。保障飲水安全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把以人為本真正落到實處的一項緊迫任務。雖然彌沙鄉的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全鄉而言,仍有0.6萬人還處于不安全的飲水環境中,在不安全人口中,有0.29萬人口存在直接飲用水質不達標的污染水,群眾的不安全飲水問題,已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已成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隨著我鄉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改革邁出較大步伐,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加快。在此形勢下,改善農村飲水條件,不僅成為廣大農民的迫切愿望,而且在經濟和物質方面也具備了條件。
一、基本概況
1.自然概況和社會經濟簡況
彌沙鄉位于劍川縣西南部,劍(川)蘭(坪)公路52公里處偏南13公里之地。東、西、北分別與本縣沙溪鎮、象圖鄉、馬登鎮接壤,南與洱源縣喬后鎮接壤。鄉政府所在地下登,距縣城73公里。轄巖曲、大邑、東莊、西莊、彌新、文新6個村民委員會,30個村民小組,42個自然村,居住有白、漢、彝、傈僳、納西、哈尼六個民族,截止2014年底,全鄉總戶數2228戶,其中農業戶2024戶,非農戶204戶;總人口9269人,其中農業人口8697人,非農572人. 農民人均純收入2010元。全鄉國土面積2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950畝,其中水田1598畝,旱地13661畝。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有泡核桃、蕓豆、烤煙。海拔2200—2800米,年平均氣溫11.70C,由于海拔高,氣溫低,霜期長,日照時間短。是以旱糧為主、多民族分散雜居的高寒山區農業鄉,也是云南省506個、大理州45個扶貧攻堅鄉之一。
全鄉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0.8億m3。全鄉多年地表水資源總量0.6億m3,豐水年達0.8億m3,枯水年為0.6億m3,特枯年為0.54億m3,境內彌沙河河流位置較低,屬難利用水。地下水資源為1.2億m3,豐水年1.3億m3,枯水年1.0億m3,特枯年0.9億m3,從水體結構上看,彌沙鄉存在人均有占用水量低的特點,按現狀人口計算,人均擁有水量1300m3,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2.農村供水和飲水現狀
(1)由于我鄉農村農業經濟困難,縣、鄉級財力緊張,供水方式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和限制,群眾的供水大多仍是傳統的、簡陋的供水方式,農村飲水的供水水源主要是地表水。全鄉有地表水供水工程49處,地下水供水工程6處,有凈化設施工程2處,無凈化設施工程47處;所有人飲工程建設起步較晚,投入少,加之都限于小區域內的村組范圍內,大部分飲水工程由行政村自管,農戶自建,農村飲水安全工作涉及到很多部門和單位,產權歸屬不明確,管理主體不到位,責權利不統一,各方面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地調動起來,各部門、單位互相扯皮、推諉,工程缺乏有效的運行機制和社會化服務保障體系;由于資金缺乏,水質化驗無人問津,定期的水質檢測無部門管理;工程建成后,水費收繳困難,飲水工程管理粗放,甚至無人管理。所以現在廣大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十分令人擔憂,據調查,全鄉農村存在飲水不安全的總人口為0.6萬人,占農村人口的69%,占全鄉總人口的65%。飲水方便程度不達標的0.6萬人,占農村人口的69%,占全區總人口的65%。
(2)我鄉有供水設施的分散式供水人口0.2萬人(指有水窖),占分散式供水人口的33%,占農村總人口的24%。該種形式人口多、分布廣,飲用的水是地表水經過土層的簡單過濾,所以水質存在問題,據直觀檢查,多數水質無明顯肉眼可見物和水體顏色,部份呈現輕微渾濁和異味,有的水體放置時間長,如水窖水,根據抽驗,均存在嚴重的細菌超標,在污染嚴重的彌沙河河流域及其上游,部份存在未經處理的Ⅳ類或超Ⅳ類地表水。采用引泉式取水方式人口0.29萬人,占農業人口36%。這種取水方式主要分布在低山地區,水質較好,但設施較為簡陋,都是用塑料管直接將泉水引到各家各戶水缸中,基本無安全保護措施。
(3)我鄉無供水設施的分散式供水人口400人(指直接取用溝、山箐水等),占分散式供水人口的25%,占農村總人口的5%。主要分布在山區、地下水水位較高處,以及經濟貧困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群眾一般直接取用就近的江河水、溪溝水作為飲用水源,水質相對較差,有嚴重的色度和渾濁度,細菌總數超標,存在未經處理的Ⅳ類和超Ⅳ類地表水,常常人蓄混用,又不注意水源保護,洗滌農用品、衣物等都在其中,而且一遇干旱年景就無法飲用,枯水期水量得不到保障。如大邑村牦牛山彝族群眾、彌新村東、西彝的彝族群眾。
3.水資源利用現狀
(1)地表水開發利用現狀
全鄉地表水分布受地形控制,由于垂直變化顯著,使降水量在全鄉各地有較大差別,地表水分布不均勻。對地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到2014年為止,已建引水水溝19條,小水窖800件,引水工程49件,引水流量0.6億m3,供水量達1.2億m3,向水電供水量為0.3億m3,向農業供水量為0.84億m3,向城鎮生活供水量為600萬m3。但由于建設措施沒有到位,工程標準低,不完善配套,已開發水量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尤其在人畜飲水方面沒有充分利用。
(2)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全鄉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根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利用地下水量僅占地下水資源總量的1%。
4.管理模式現狀
農村供水工程主要管理模式有:集中供水工程處于人口集中的鄉政府所在地,由鄉政府委托鄉水保站管理。農村村級供水工程多數由村委會進行承包或村委會承擔管理;農村早期興建的供水工程普遍未安裝計量設施,沒有收取水費,部分水費收取方式由村委會統一收取,水價由0.5元至1元每月每人不等,具體根據各工程的建設情況和運行管理情況而定,收取費用極低,不能滿足維修費和人工工資費用,大多數村委會還要貼錢補貼。
二、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分析
彌沙鄉的農村飲水主要存在質和方便程度兩方面不安全的主要問題:質的方面主要是以彝族群眾為主的區域,存在Ⅳ類和超Ⅳ類水。量的方面主要是全鄉6個村委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用水方便程度不達標的問題。
1.飲用水水質超標問題
彌沙鄉農村飲水因水質超標而不安全的人口為400人,造成水質超標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先天因素。在一些區域的水中有害物質含量過高,水質不達標,群眾飲用的是未經處理的Ⅳ類和超Ⅳ類水,此類水質的分布主要是磨房箐河上游地區和文新村所在地,嚴重危害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此類水質涉及人口約300人,占農村人口的3.6%。二是后天因素,由于社會經濟發展以及人畜活動頻繁造成的水質污染。主要集中在彌沙河倆岸村社,存在的水質主要是上游工業園區工業廢水,此類水質涉及人口為100人,占農村人口的1.4%。
2.水源保證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缺水問題
由于自然條件差,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全鄉多年平均降雨量為850mm,降水量在鄉境內各地存在時間和區域上的差異,年際變化也很大,年內四季降雨量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至9月。由于森林采伐過渡、植被破壞嚴重,山林涵養水分能力降低,土壤蓄水能力下降,致使地下水位降低,來水量明顯減少,造成水源保證率不達標,特別是近年來,干旱災害日趨頻繁,季節性缺水嚴重;由于鄉內人口活動頻繁,土地墾殖過度、森林植被差、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涵養水分的能力差等因素,山區大部分群眾靠取山泉水、山溪水等飲用,由于山高坡陡,運輸水困難,很多農戶到高差達800m以上或路程1000m以外的水源地背水吃,加之很多泉水、溝箐水屬季節性水源,飲水方便程度不達標是我鄉存在面最廣,程度最深的不安全飲水方面,覆蓋6個村委會,不達標人口0.6萬人,占農村人口的69%。
三、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的發展思路
1.技術思路
(1)針對不同的缺水原因,詳細調查和搜集境內水資源資料,按照優質水源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的原則,合理安排、擇優選擇適宜的水源。
(2)供水范圍和供水方式應根據區域的水資源條件、用水需求、地形條件、居民點分布等進行技術、經濟比較,按照優水優用、便于管理、單方水投資和用水成本合理的原則確定。
(3)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規劃,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搞好規劃。在水源水量充沛,地形、管理、投資效益比、供水成本等條件適宜時,優先選擇適度規模的聯片集中供水;水源水量較小,或受其它條件限制時,可選擇單村或單社供水;距離鄉鎮供水管網較近,條件適宜時選擇管網延伸供水。并盡可能按全日供水、供水到戶設計。
根據彌沙鄉的實際情況,如巖曲村石巖村可利用牦牛山水源供水,不過,管線在10KM以上。大邑村、東莊村、彌新村的彝族群眾只能通過異地扶貧開發項目,集中聚居,再進行集中供水。
2.建設管理思路
加強工程建設管理,保證工程質量,優質高效建好農村飲水工程。飲水工程按基本建設程序和上級要求進行建設管理。建設資金實行歸口管理、統籌規劃、統一布置、統一標準。從規劃到設計到實施,必須按有關要求,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和人員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指導。了解群眾的意愿,要廣泛宣傳,使群眾積極參加到工程建設之中,參加監督和管理。要求建設單位按基建程序,突出“四制”管理,一是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由鄉人民政府和水務組組建項目法人;二是實行招標投標制。工程招標采取由鄉、村委托具有招標代理資質的專門機構進行招標的形式。并且依據工程總投資大小對施工單位資質進行嚴格規定。通過招標擇優選擇施工隊伍,降低工程造價,保證工程質量。三是實行建設監理制。選擇具有水利資質等級的監理單位對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項目進行監理,監理單位依據監理合同進駐施工現場開展監理工作。四是實行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項目法人、勘測設計、施工、監理單位的法人代表,都要按各自的責任對其經手項目的工程質量負領導責任和終身責任。對分散的小型供水從工程設計、現場放樣、施工過程實行全程技術指導,嚴把施工技術關,嚴格選擇正規的施工隊伍,施工過程進行必要的質量監督和檢查,確保工程質量。材料設備采購由水利部門和飲水項目鄉人民政府負責,確保管材質量符合飲用水標準。要嚴格檢查驗收,對所有工程進行全面的嚴格驗收,確保驗收合格的工程能發揮長期效益;首先是強化建設項目的階段性驗收制度,單元工程由監理單位驗收,分部(項)工程由鄉水務組相關場站會同監理單位驗收并接受市質量監督中心的質監。使用的鋼材、水泥、管材要求附具出廠合格證,鋼材、混凝土、砂漿要求有強度檢測報告。其次是強化竣工驗收,工程竣工并試運行后由項目法人進行普驗,提交竣工驗收報告,并交付項目村社運行管理。杜絕不合格工程投入使用。要求加強資金管理,專款專用,加大地方配套力度,不降低標準,不人為減小投資規模。加強和完善資金使用管理監督,嚴禁截留、擠占、挪用、轉移建設資金。
3.投資思路
這兩年來政府投入力度加大,人飲解困資金要堅持多渠道、多方位、多層次投入。堅持“誰投資、誰負擔”的原則,以國家資金為引導,群眾、社會自籌為主,依靠群眾、依托社會、多方投資,以及其它經濟組織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堅持利用各種形式的建設方式,使農村供水走向市場化,提高水商品意識,讓全社會都可以參加飲水工程建設。實行“誰受益、誰管理”的辦法。通過規劃、設計、項目申報,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
4.運行管理思路
(1)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建立專管機構,建立靈活有效的農村飲水工程良性運行機制。明晰工程產權,落實管護責任。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可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運行、維護實行村社管理、獨立經營、單獨核算、自負盈虧,形成以水養水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農村飲水工程具有社會公益性質,應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管理,供水管理機構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在確保安全生產和正常供水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要建立定期報告制度,自覺接受水利、衛生等部門的監督檢查,自覺接受用水戶和社會的監督、質詢和評議,形成有效的約束監督機制。
(2)按照國家、省、州、縣有關管理辦法,制定切合實際的工程管理、養護維修、水源保護、水質監測、水費計征等規章制度,按照有償供水的要求,進行成本核算,堅持按成本依法合理收取水費,保證工程的可持續運行。同時,要建立正常的生產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規程,落實崗位責任制,明確職責。
(3)加強對農村供水管理隊伍的建設和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供水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保證優質供水服務,更好地發揮工程供水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4)加強水源保護,劃定保護區,樹立警示標志,切實保證水源安全。對已建工程,采取必要的水源地保護措施,制定完善水質檢測制度,防治水源污染和水質變壞。
5.行業管理思路
根據國家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供水一體化的要求,結合農村小型水利改革的實際需要,由鄉水利部門成立相應的供水管理機構,負責全鄉鄉鎮供水發展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的制定、工程運行監督管理、供水單位業務指導和技術服務等工作,并視工程規模和產權歸屬,成立相應供水管理站,對農村供水工程實行市場化管理,切實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鄉鎮供水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
總之,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保障農民群眾的飲水安全為目標,以提供優質供水服務為宗旨,堅持按經濟規律辦事,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產權歸屬明確、責任主體落實、責權利相統一、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續利用的管理體系;按成本水價供水、計量收費、市場運作,確保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長期發揮效益。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具體體現,是要大力加強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供水社會化服務體系,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奮斗,解決彌沙鄉農村人畜飲水問題的工作任重而道遠,讓我們攜手共進、頑強拼搏、開創未來,構建和諧彌沙。
參考文獻
[1]劍川縣縣志.
[2]彌沙鄉2009年、2013年安全飲水工程實施方案.
[3]劍川縣彌沙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成果資料.
(作者單位:劍川縣彌沙鄉水利水土保持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