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歷史描述中西醫教育在近現代各自的發展歷程,并且從教育思想、教育形式、教育內容、內外環境的限制等四個方面入手,進行深層次的比較,研究中西醫教育在分別的發展過程中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總結其經驗,揭示其存在和出現問題的本質,分析兩者的優缺點,從而尋找一條中西醫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未來之路。
關鍵詞:近現代;中西醫教育;比較研究;共同發展
一、近現代中西醫教育思想
任何教育都有屬于它自己的辦學思想,中西醫教育也一樣,也都有各自的教育思想,只不過由于它們各自的理論基礎不同,所以提出和遵循的教育思想也不盡相同。
1.近現代中醫學的教育思想
近代中醫學的教育思想從提出至今經歷了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在近代中醫學受到嚴重的擠壓和摧殘,中醫界為爭得辦教育的權利,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斗爭了半個世紀,走過了艱辛的歷程。這一時期較早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在1928年,在中醫教育第一次交流經驗會上,企圖統一教材時,并提出以“整理固有醫學之精華,列為明顯之系統,運用合乎現代之理論,制為完善之學說”的指導思想。隨之以后便開始興辦學校教育的歷史,各校提出辦學方針與培養目標,都可視為當時的教育思想。到了現代中醫教育思想又有所變化,又提出了中醫藥學所獨具的特點必須保持和發展,同時也必須積極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手段,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所有這些都不難看出中醫教育思想里都是把傳承中國醫學文化作為首要任務的,因為它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寶貴的歷史遺產,不繼承和傳播是很多中醫人士不甘心的。反之,這些教育思想里卻缺少對其學術本身的科學探討與追問。
2.近現代西醫學的教育思想
在近代西方醫學引入中國,西醫教育也在西方教會醫院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最早應該把1871年同文館開設醫科作為中國西醫教育的開端,但因為當時西方傳教士醫生教國人助手以淺顯的醫學知識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傳授醫學,所以那時的教育根本沒有明確的教育思想。到國人開始興辦西醫學校時,有的學校開始相繼提出辦學方針和培養目標,才真正產生了西醫教育的思想,如華北國醫學院以“研究整理中國醫學,應用科學方法作新國醫教育,培植醫學人才,應社會之需要”為目的等等。到如今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進步,現代醫學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醫藥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較廣泛的社會科學知識,較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較深厚的醫學基礎理論,較熟練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解決醫學實際問題的醫學專門人才。”從中可以看出現代醫學教育培養目標之全面,而且其教育思想里重點強調的是要有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
3.近現代中西醫教育思想的比較。
從以上的論述和現實中我們都不難看出,西醫的教育思想是科學教育,是對自然科學的追求,對真理的追問;而中醫的教育思想是文化的教育,追求的是實用,從認識上看就是實用認識和道德認識,一般多為非科學內容。兩者的共性有兩點:一是培養人才方面都要求有一定的技術,就是說都有實用性;二是培養的人才都要有品德,也就是都有道德目的。不同之處是西醫追求的是真理,培養人才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而中醫的教育思想沒有這個任務。
二、近現代中西醫教育的形式
中西醫教育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都有獨具特色適合自身發展的各種形式,而且這些形式也在隨著學科的發展和社會需求不斷發生變化。
1.近現代中醫學的教育形式
中醫學的教育形式在古代有民辦教育和官辦教育兩個系統,其中民辦教育主要有師徒傳授、家傳、私學、自學等四種形式。到了近代,由于受政府和西醫的影響,中醫教育被限制,尤其是官辦教育缺少政府支持,資金投入少,而且條件和師資等方面也都非常匱乏,所以發展速度非常慢,只有一些熱愛祖國醫學的前輩們挺身而出,自籌資金興辦學校,如當時的張山雷籌辦蘭溪中醫專門學校、時逸人創辦江左國醫講習所等等,致使近代時期中醫教育產生了私人辦學校的新形式。但這個時期主要傳承醫學的教育形式還是民辦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是師徒傳授和家傳,如當時的謝觀、蔣文芳、余無言、包識生等等都是通過這種方式刻苦鉆研而成名的。現如今中醫教育已經發展成為以學校教育為主,而且教育的形式在西醫教育模式的影響下,也逐步開展了研究生教育、學位制教育、留學生教育等等多種培養形式。
2.近現代西醫學的教育形式
近代西方醫學傳入中國首先是教會傳播宗教的一種手段,因為西方傳教士想傳播宗教,都以醫學為開路先鋒,進而產生了西醫教育,所以說近代的西醫教育是教會奠基的,它的開始都是先辦醫院,后期逐漸演變才發展成為學校教育。比如說四川華西、湖南湘雅、北京協和等等都是在這時候建立起來的,而且也培養了像金玉梅、楊寬等一批中國留學生,為西醫教育在近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西醫教育發展到現代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已經開始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多種形式,這就是學科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結果。
3.近現代中西醫教育形式的比較
近現代中西醫的教育形式不斷融合,也是響應國家的號召“團結中西醫,實現現代化”,所以中醫的教育形式近代以來逐漸效仿優勢突顯的西醫教育,如開辦學位教育等等。從表面上看中醫的教育形式是發展了,但是從深層次分析,這些形式里所教的內容卻沒有什么變化,所以可以看出這種形式上的進步根本沒有解決中醫學術本質上的進步困難。因為中醫能不能看病主要靠的是經驗,不僅僅是靠理論水平的深淺,而經驗教育只靠學校教育這種普通形式是很難繼承和發揚的,所以中醫學生在學習理論時感覺空洞,不著邊際,基本上是靠領悟,這就造成了每個中醫學者對一種理論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自然其醫術水平也差別不一。而西醫教育則截然不同,其教育揭示的是科學原理,有標準,能檢驗,不但在課堂教學時大家都能真正地掌握,而且還可以舉一反三,這就是兩者教育形式本質上的差別。
參考文獻
[1]謝紅莉,瞿佳.近代我國中醫學教育發展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1):25.
[2]趙洪鈞.近代中西醫論爭史[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3]周鴻艷.先秦時期中醫學教育與傳承方式淺析[J].中醫藥學報,2009,(6):56.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