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采用個案分析的方法對地方高校公管專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探索適合地方高校特點的“破解之策”。
關鍵詞:公共管理;就業;教學設置
自 1998 年東北大學首次創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以來,發展到今天,全國已有600 余所高等院校開設本專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專業人才,其發展速度不可不謂迅猛。如果用膨脹式增長來形容公管專業在我國的發展,一點都不為過。然而,經過十幾年的嘗試與摸索,該專業的發展似乎并不樂觀,與其開辦的設想與初衷越來越遠。無論是學生的專業方向設置、課程與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還是就業都遭遇了一些現實的困難。這些也已嚴重影響到公管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設置問題
1.師資結構混雜
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師,多是過去從事行政管理或其它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因工作需要才轉型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或者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的,基本沒有參 加過專業的實踐鍛煉,大都缺乏公共事業管理方面的實踐知識和實踐經驗,這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2.內容設置隨意
課程設置不規范也是公管專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目前高校對公共事業管理內涵沒有明確的科學認知,其專業 方向的設置可謂是五花八門。許多高校公管專業的課程設置大多根據原有的專業與師資,“就地取材”。開設一些有條件開設的課程,而全 然不顧課程的規范性。地方綜合類高校的公管專業,往往是特色課程少,大多開設的是基礎平臺課。常常把經濟、管理、政治、法律、社會等學科進行“大雜燴”,且多以“基礎”“概論”等形式出現。課程之間缺乏聯系,無法突出其“公共事業”的屬性,學生的感覺是“什么都學但什么都不精”,培養出的學生很難做到“術有專攻”。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就業難問題
1.畢業生對口就業“梗阻”
畢業生對口就業 “梗阻”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 宏觀人才政策缺位。政府注重了人才培養的進口,而忽略了人才的出口。市場體制下,尤其是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遠落后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情況下,不是所有的專業人才都是可以通過市場機制進行調節的,僅一個“編制限制”就把管理崗位的專業人才關在了國家機關、黨政團體和事業單位的門外。二是較有實力的相關企業,以新進大學生的社會關系人脈和行業管理的宏、微觀經驗不足為由,不太歡迎該專業大學生進入企業的理賠核保等崗位。
2.大學生自我價值觀偏離
在政府政策導引機制缺乏的情況下,大學生只盯大、中型城市及其大企業,認為尋找崗位機會多、發展空間大、工資福利待遇好于基層。有的甚至存在“寧要城市一張床,不要基層一套房”的觀念,而選擇了去大、中型城市的靈活就業。
3.高期望值與信心不足的矛盾
正常情況下,大學生只有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時才可能有較 高的就業預期,但調查結果顯示,公管專業大學生就業期望值高和就業信心不足是共存的。這種較高就業期望值與就業信心不足之間矛盾的形成,一是受擴招和經濟危機等帶來的整個 就業形勢嚴峻的影響有關。二是大學生及其對于到基層就業認識不足,盲目從眾或礙于面子等。三是政府對于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專業化管理至今沒有明確政策,致使公共事業管理人才不能與社會對該專業的人才需要對接。
三、建議
1.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完善教學體系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是解決就業的關鍵問題。我們應將培養目標定位為具有一定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技能,具有必要的職業素養和技能,以及個性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是既博又專的人才,這樣的人才既具有較高的智力水平,又有較好的創新能力,更具有較強的實踐水平和素養。這樣的人才是社會需要的人才。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呢,首先,目前公管專業的培養模式大多沿襲了“公共基礎課 + 專業基礎課 + 專業課”的先通后專的模式,這種相對狹窄的培養思維,不利于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優化組合。所以我們要打破它,實行綜合化授課,減少分段的不銜接。另外,也要多渠道優化課程體系,為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供較大的時 間和空間。諸如實行彈性學制、跨系選課制等,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由單一型向交叉型轉變。
2.加強大學生就業規劃指導
就業理念,是影響大學生就業和確立學習目標的主要因素之一。對在校生的調查顯示:越是低年級學生,對于薪酬水平、就業地域和行業的預期越高,說明了加強大學生就業規劃指導非常重要。在校期間,學校應通過就業規劃教育,指導大學生 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比如告訴學生,在事業的起步階段不可有過高的就業期望,但也不可妄自菲薄,而應正確地面對現實并積極地分析自己的優(劣)勢,切合實際地確定自己的就業目標。
3.加強就業指導
從調查的結果看,該專業大學生最希望得到的就業指導服務依 次是:開展就業 實踐 、就業技巧培 訓和就業 政策和形勢分析。這些都是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基本職能,但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多數不是各高校的重點建設學科 [ 7],現實中導致其就 業指導工作做的不甚到位,致使該專業學生對就業政策和流程等不甚了解,就業技巧不足。無論從該專業往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還是從在校生期望的就業領域看,在校 期間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至關重要。當前形勢下,很多畢 業生跨進大學校門就盲目地開始了自己的就業籌劃,并以此作為自己的課程學習及其行為選擇路標。學校應提早介入大學生就業規劃指導。
4.政府應強化制度安排
加強就業指導調查顯示,在我國社區居民社會化、人口老齡化和社會醫療保障逐步實現全民化的情況下,現有培養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不存在過剩問題。因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流向,應該是國家機關、社區或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等管理崗位,這些崗位都不是市場機制所能調節的,在現有體制與機制下只能依靠政府的結構性調整和制度安排才能湊效。
參考文獻
[1]雷麗珍.《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的困境與對策——基于第三部門的視角》[J].焦作大學學報,2010(01).
[2] 孫曉娟,趙紅梅.《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5).
[3]吳勁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困境與出路》[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01).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