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要立足于高考視角下來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這可以從三方面進行努力:其一是把生活化理念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其二是從地理學科邏輯體系出發,通過高考問題式情境構建來培養學生探究思維,引導學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其三把高考地理以往試題引入到地理教學中,體現高中地理綜合性特點,引導學生在能力應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關鍵詞:高考視角;高中地理教學;地理思維;培養
地理學科作為一個兼具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特征的獨特學科,其在高考視角下的思維能力培養明顯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區別。在高中教學體系中,與自然學科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相比較,其體現出濃郁的人文氣息;與人文學科的語文、政治、歷史、英語等學科相比較,其又體現出嚴謹的思維體系。因此,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果,就要立足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以高考能力考查為導向來培養高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從而落實新課改地理學習“為學生發展學習服務”的理念。
一、立足新課改生活化理念,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
高中地理具有很強的應用性,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地理教師要根據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與學習情況,通過對生活化教學的落實,把較復雜的地理空間思維通過生活化素材來表現,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培養地理空間思維。生活化教學對于現代教育技術而言,既有常見生活素材的展示與體現,如生活中的水蒸氣現象、冬天眼鏡起水霧等,甚至我們日常所用的GPS導航都是生活化教學較好的教學素材。通過這些生活化素材在地理教學的應用,高中地理教學能把較復雜的空間思維能力轉化為日常生活現象解釋的理由,這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通過這種方式降低了學生空間思維培養的難度,落實了生活化教學的理念。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自然界的水循環》為例,筆者結合學生的實情,通過把廣東地區蒸餾米酒做法的紀錄片播放,從米酒難數增高和水分減少兩方面入手來引起學生興趣,進而提出“米酒”中的水分減少了到哪里去了呢?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學生紛紛回答出來,都說蒸發掉了。順著學生的回答,筆者又進一步提出“蒸發的水蒸氣會回到地上形成水嗎?”這個問題的設計實際就是將自然界的水循環原理作了巧妙的安排。果不其然,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與實際經驗,基本上能掌握這一原理,初步形成水循環中的空間思維。而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筆者更是通過視頻水循環實驗將整個過程呈現出來,從而加深了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培養。
二、發揮地理學科邏輯作用,以高考問題解決來培養學生探究思維
地理學科具有自然科學嚴謹的特點,如上述水循環實驗,可以通過實證主義來進行驗證。作為自然科學,高中地理也具有很強的邏輯推理,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揮邏輯推理作用,通過問題情境的構建來逐步提升學生地理學習,并以高考問題解決方式來培養學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轉變,最終實現探究思維培養的目標。從高考視角來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地理科目命題的關鍵之一,而這些問題都不是單純依靠某一知識點來解決,而是通過對地理知識的綜合、歸納、推理等邏輯能力進行考慮,這就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探究思維,通過將知識的邏輯體系運用到探究過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2016年全國卷I文綜高考中的1~3題為例,相對而言材料中所反映的現象都是廣東學生比較熟悉的產業升級與轉移問題,也是2008年以來廣東“騰籠換鳥”政策的延續。在這三道題目的作答過程中,其所包含的知識點較復雜,既國家層面的產業升級,也是珠三角地區城鎮化發展的必然,更有佛山地區在廣東的定位與發展問題。如第1題中,材料基本上沒有反映出原因,而對于2000年左右出生的學生來說,就更需要通過邏輯推理來探究佛山80年代陶瓷迅速發展的原因。從選項來看,市場、原料、勞動力等對于佛山來說,并不具備最佳的效果,那么就只能從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來考慮。這樣的作答不僅要考慮佛山較好的地理位置,而且也要看到改革開放給廣東帶來的優勢。由此可見,探究思維的培養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重要的地位。
三、把握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征,以高考能力應用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高中地理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具有的綜合性特征往往比較全面,既有地理學科的地形氣候、空間環境等,又有社會學科所關注的人類發展、產業布局、人口分布等。高中地理教學要把握好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并以高考能力應用、考查為獨特視角來觀察、掌握地理學科發展的前沿知識,深刻理解地理教學為社會發展與個體發展服務的基本理念,才能推動學生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找到較好的突破口,從而引導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更好地使地理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以2016年全國卷I文綜高考中的36題為例,這道題目不僅考查了學生對我們地形氣候的基礎知識,更是對氣候、地理環境等地理因素的應用作了一個深度的綜合運用。學生只有通過對這些高中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從而體現能力考查。從個案來看,廣西橫縣作為中國茉莉之鄉有其必然性與科學性,不管是茉莉生長環境與廣西橫縣氣候的結合,還是茉莉花茶的發展趨勢,都是學生地理創新思維培養的結果。如果沒有掌握好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點,不能把氣候、地理環境等特點考慮進產業發展中去,就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的創新之路,廣西橫縣就不可能成為中國茉莉之鄉。同樣的個案還有很多,福建安溪的中國鐵觀音之鄉、云南的普洱茶之鄉,廣東南雄的中國黃煙之鄉等,都是高中學生在地理綜合性前提下,對高考能力應用的創新思維培養素材。而只有把握了高中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征,把自然學科發展的規律性與人文社會特點結合起來,才更有可以實現地理學科跨越性的發展,使學生掌握創新思維培養的“漁”而不是“魚”。
總之,在高考視角下高中地理教學既要立足學科特點,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也要通過學以致用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某些典型現象分析與引導,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思維與創新思維。
參考文獻
[1]黃磊.試論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6,(30):176-177.
[2]李金剛.淺析高中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J].求知導刊,2016,(13):121.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