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雙
【摘要】從現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語文是中學階段所有學科當中最受抨擊的一門,很多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對傳統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和語文教學質量產生深深的懷疑。傳統的高中語文教學收應試教育的影響,將基礎知識傳授和考試重點講解作為主要的內容,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這就使得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每況日下。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傳統高中語文教學的誤區,走出一條教改的新路呢?
【關鍵詞】高中語文 傳統教學 教改新路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045-02
眾所周知,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常常將語文基礎知識傳授和語文考試重難點講解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而且大部分教師都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采取“授—受”的模式,導致整個語文課堂氣氛沉悶,學生除了對所學的語文知識進行死記硬背之外,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這就造就了高分低能的“語文人才”。從語文教學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之外,語文教材、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等都是造成語文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因此,在現代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走出一條順應課改潮流的教學新路。
一、掙脫舊的教學鐐銬,樹立創新意識
眾所周知,教師能否順利走出教學誤區,其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存在一些教師仍用多年以前的教學經驗,甚至是教案來開展教學活動的現象,這就導致教學手段落后,教學過程機械乏味,學生在沉悶的語文課堂中其學習興趣逐漸喪失。一味按照傳統開展教學活動的語文教師不能說是好老師,只有敢于打破常規,開展創新教學的老師才算是好老師。
首先,教師要徹底地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深入地觀察與分析,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語文學習能力等個性差異入手,對學生予以充分的尊重,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質疑,將“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原則貫穿整個高中語文教學的始末。教師不必在教學活動中事事親為,需要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在自由的課堂氛圍中進行自主學習,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然后,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語文學習,利用課余時間來對自我進行充電,以此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旁征博引,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為教師和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教師還要對傳統的語文教材進行深入地研究,從中找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對學生極具吸引力的內容,并將固有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采取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打破“授—受”模式,開展探究教學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授—受”模式,教師和學生成了語文基礎知識傳授和學習的機器,語文教學成了機械活動,無法真正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甚至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阻礙。因此,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轉變自己的角色,寧做牧羊人,不做割草人,真正地將學生帶進知識的草原,使其能夠自由地享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1.開展探究性教學
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味地按照教材內容來開展教學活動,這不僅不會使學生培養起語文素養,甚至還會阻礙學生的語文學習。因此,教師要將教學目光從教材轉移到課外,課外的所有信息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內容。我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常常將課外信息作為例子引進課堂,讓學生自由地就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探究,并利用現有的資源對其進行豐富,以此拓展教學內容。以篇引類,我在講授每一篇文章、每一單元的時候,都會將其進行分類,并就這一類文章的學習方法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從語文學習方法上得到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除此之外,針對高中生面臨高考的壓力,語文閱讀量大大減少的情況,不讀,正是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大禁忌。所以,我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常常會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進行合作閱讀,不同的小組閱讀不同的章節,然后分別對自己的閱讀內容進行復述。盡管學生不能主次逐句地閱讀到每一篇文章,但是他們可以對該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以此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2.利用網絡,豐富語文課堂
盡管高中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能力已經由形象思維轉變為了抽象思維,但是抽象的語文知識學習,對于他們來說仍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我在講詩的時候發現,大多數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詩中的意境、詩人的情感,所以我會利用多媒體來將詩中的意境動態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在生動直觀的情境中領悟詩人的情感,以此激發學生對古詩的探究興趣。
總之,高中語文教師需要走出傳統教學的誤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走出一條順應課改潮流的新路。
參考文獻:
[1]許奎.走出傳統語文教學的誤區[J].新課程學習(上),2012.
[2]李杰仁.課改后高中語文教學需進一步完善的問題研究[J].戲劇之家,2015.